美人魚原來真的存在!史書終於解開了困擾人類千年的神祕的答案

從安徒生的《海的女兒》到迪斯尼的《小美人魚》中,我們早已熟知了人魚們的美麗、她們絕望的愛和彷彿永遠無法擺脫的哀愁。按照傳統說法,美人魚以腰部為界,上半身是女人,下半身是披著鱗片的漂亮的魚尾,整個軀體,既富有誘惑力,又便於迅速逃遁。她們沒有靈魂,像海水一樣無情;聲音通常像她們的外表一樣,具有欺騙性。美人魚,究竟是人們的奇特幻想,還是確實存在?

美人魚原來真的存在!史書終於解開了困擾人類千年的神秘的答案

童話中的美人魚(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閱讀有關海洋文化的典籍時,我們經常會碰到一個典故——鮫人,它是地球上絕無僅有的兩棲類形體-魚尾人身,與中國古代典籍中記載的不同,歐洲人們稱她為人魚或美人魚。如果從我們的習慣思維來想人魚,應該是一種海陸兩棲的海洋動物,在相當長的一個階段上,這種動物與與人類有過接觸。於是也就留下了千奇百怪的人魚與人的傳說故事。

傳說人魚是出海人的詛咒。他們上半身美得讓人窒息,下半身卻是長滿鱗片的冰冷魚尾,再加上魅惑人心的歌聲,無數的水手們就被這樣引向不歸路。他們雖然很長壽,卻仍然會面臨死亡,而且據說人魚沒有靈魂。很多民間傳說中都提到美人魚與人類結婚的故事。大多數情況下,男子偷走了人魚的帽子或腰帶,或是梳子和鏡子。這樣東西被妥善藏好的時候,人魚會跟他一起生活,一旦被她找到自己的失物,她就會回到海里。一般情況下,人魚對人類而言是很危險的。他們贈與的禮物會帶來不幸,比如引發洪水之類的災難。在旅途中看到人魚是沉船的惡兆。他們有時渴望看到凡人被淹死,舉一個有名的例子就是萊茵河的蘿萊莉。有的時候,他們引誘年輕人跟他們一同到水下生活,在康沃爾和英格蘭的一些教堂的長椅上就雕刻著這樣的故事。西南太平洋群島上的美拉尼西亞人也有類似的神話傳說,他們的美人魚名為“阿達拉”,上半身為人形,下半身為魚形,居住在太陽裡,經由彩虹來到地球,平時隱匿於海上的龍捲風之中。不同於其它美人魚的是,阿達拉在美拉尼西亞人眼裡是一種危險的生物,他們會用飛魚襲擊人類,使他們昏迷不醒甚至死亡。在原始宗教信仰中,人魚本是海洋女神的化身之一,人們相信向她許的願會得以實現。但在男權漸盛之後,卻變成了抓住人魚,或以她的梳子為要脅,才能使自己的願望成真。海神也由身著藍色袍子、頸戴珍珠項鍊的曼妙女神,變成了手執三叉戟、呼風喚雨、讓船隻在風暴與黑夜中沉沒的男神。但這些男海神特里同、涅普頓、波寒冬仍是半人半魚的美男魚形象。至今,人魚仍有其神秘迷人的魅力,星巴克的商標就是一條披散著長髮,有兩條魚尾的人魚。

中國也有關於人魚的種種傳說,據清代任昉的《述異記》中記載:“南海中有鮫人室,水居如魚,不廢機織。其眼能泣則出珠。”這可能是中國人魚典故較完整的出處了。我們可以設想這位鮫人,她那萬頃碧波下的居室是何等的美麗,但她不知是思念那寒風中瑟瑟發抖的情哥哥沒有衣衫,日日夜夜地忙碌在織機旁不得清閒,還是在痛恨著硬逼她回到龍宮裡的父親,邊織衣時邊流下了眼淚,而那眼淚顆顆晶晶瑩剔透,落下來就變成了珍珠。在明代野枵子的《平山草堂筆記》中記載:“太祖十三年,洞庭焦郡,一士子過海遇大風,沒於浪。數日屍浮於岸,有漁人見其口噙一珠,如鴿卵,華光煜煜,觸之則灼痛難忍,以為不祥。俄頃生醒,自雲入龍宮與龍女繾綣,突覺水波翻湧,而不知身在何處也”在這個故事中,美人魚換了空間,她不在是南海的水下,而是洞庭湖龍王的小女。並具有救人於水災厄運俠義心腸和溫柔情濃的女性角色本位了。一位瀟灑曠達溫文儒雅的士子乘船於海上,遇上風暴顛簸,被搖落於船下,沉沒于波濤之中。正巧落入鮫人懷中,這位美麗的水下女子,輕展玉臂一把將其接住,然後魚尾輕擺,遊入湛藍的深處,帶他入了金壁輝煌的鮫室,接下來鮫人與之燕好,告訴他說,你可這樣在行宮住上三天。士子自然免不了又吃驚又感激,無奈他是凡人,思陸心切,鮫人也很通情達理,只幾天與士子纏綿,也了卻了她在水下自由世界偏思人間的心願,這三天的人魚與士子的交歡,似乎滿足了她千年的等待,於是鮫人答應三天允許他返回陸上。眨眼之間三天就過去了,到了臨別前夕,鮫人遞給了士子一顆鴿子蛋大小般的鮫珠。士子不知道這東西有什麼用?鮫人告訴他說,這鮫珠乃是水下龍宮之國寶,你只有靠它才能跨過水陸兩界。她慷慨地將國寶借於了心愛的情郎,臨別時她還教了他銜珠之法與要領,這樣,士子就將一顆海底最好的珍珠叼住,被鮫人驅水送到岸邊。三天後,士子飄到了海岸邊上,口銜著光彩奪目的鮫珠,如死人一般,有膽大的人上前去摸那珠子,著實被燙了一下,就再也不敢貿然去觸它,過了一小會,士子漸漸地有了呼吸,並醒了過來。圍觀的人詢問他這是怎麼回事,士子只記得落水與龍女纏綿之事,然後就是波浪翻湧,至於與鮫珠相關之事,他一概都不記得了。

美人魚原來真的存在!史書終於解開了困擾人類千年的神秘的答案

美人魚(圖片來源於網絡)

關於人魚最美麗的傳說,還屬丹麥著名童話作家安徒生的《海的女兒》。《海的女兒》講述了善良與執著的人魚公玉救了英俊的王子後自己變成了泡沫的故事。一個小人魚嚮往人間生活,到了15歲生日的那天,她終於如願以償浮出了水面,她看見了有太白金星點綴的夜空,聽見了美妙的歌聲,也看見了美麗的煙火,還有英俊的王子,並在暴風雨中救了落水的王子一命後,竟執著地愛上了這位人類的王子,為追求愛情和幸福,不惜犧牲自己的一切,終於獲得了一個人類的靈魂。她用舌頭換來巫婆的一劑藥,以便脫去魚身變成人形。在一個月夜,她毅然離開海底珊瑚宮,向岸上心愛的王子的宮殿走去。她慢慢走上王宮的臺階,同時服了從巫婆那裡換來的烈性藥。片刻間,她覺得好像一把雙面快刀剪開了她那纖細的身體,她昏倒在地,不省人事。第二天,她醒來時,擁有了比任何人都曼妙的身材,動人的眼眸。一位英俊的男子,也就是她心愛的王子,已經站在她的面前,用深黑的眼睛望著她。可是王子卻誤認為是另一位公主救了他而愛上了公主。小人魚是多麼傷心,她為了能再一次見到王子,用交出了自己美麗的聲音和巫婆交換了人類的雙腿,還謝絕了姐姐們犧牲頭髮換來的重返大海的匕首,最終沒有讓她心愛著的人類的血濺到她身上一滴,就在第二天日出的瞬間,她看著自己心愛的人和他的新娘的臉龐,慢慢地變成水上的泡沫。 這個悽婉動人的悲劇故事,真不知道催出了這個世界上多少女孩子的眼淚啊。在今天的丹麥哥本哈根的朗厄里尼港灣海濱公園就有一座根據《海的女兒》所塑的雕像,她坐在一塊石頭上,凝望著身下的大海,神情憂鬱而又充滿嚮往。而在波蘭,也有一座美人魚雕像位於波蘭首都華沙的維斯瓦河畔,左手緊握盾牌,右手高舉利劍,眉宇間洋溢著英雄氣概。華沙美人魚的故事與丹麥美人魚完全不同,相傳她是很久以前一位被侵略者追趕而英勇投河的18歲少女,投河後化為美人魚,多年以後當侵略者再次入侵波蘭的時候,這條美人魚拿起武器,手持盾牌,揮舞利劍,擊敗侵略者,而自己也在戰鬥中死去。

幾千年來,關於人魚的傳說是數不勝數,神話傳說中的人魚,到底在現實的世界上是否存在,如果存在的話,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動物呢?這曾經是歷史上的一個大謎,引起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們的極大興趣和探求。

古羅馬時代的老普利尼是一位記述過“人魚”生物的自然科學家,在他的不朽著作《自然歷史》中寫到:“至於美人魚,也叫做尼厄麗德,這並非難以置信她們是真實的,只不過身體粗糙,遍體有鱗,甚至象女人的那些部位也有鱗片。” 當年,探險家哥倫布在做環球航行時,途經加勒比海的多米尼加比亞克河河口,他和他的船員們看到了希臘神話傳說中的美人魚。當時都驚呆了。事實上,哥倫布他們所見到的生物也並非什麼美人魚,它們只不過是一群儒艮,俗稱海牛。我國古代有關人魚的記載很多。南北朝時期的裴因在《史記集解》中引徐廣語云:“人魚似鯰,四腳。” 唐代張守節在《史記正義》中又引《廣志》雲:“鯢魚聲如小兒啼,有四足,形如鱧。” 據東漢楊孚的《異物志》中記載:“人魚似人形,長尺餘。不堪食。皮利於鮫魚,鋸材木人。項上有小穿,氣從中出。秦始皇家中以人魚膏為燭,即此魚也。出東海中,今台州有之。”根據上述記載的描述,有人以為“人魚”就是俗稱的“娃娃魚”,學名為“大鯢”。除上述外,還有一種說法稱作“海人魚”。在宋代鄭遂的《洽聞記》有一段文字:“海人魚,東海有之,大者五六尺,狀如人、眉、目、口、鼻、手爪、頭皆為美女子,無不具足。皮肉白如玉,無鱗、有細毛,五色輕軟,長一二寸,發如馬尾,長五六尺,陰形與丈夫女子無異。”這就是非常接近於“儒艮”的記載了。“儒艮”是海生哺乳動物,屬海牛目儒艮科,是我國一級野生保護動物,以海藻為食,生活在淺海水藻豐美的地方。漁民何以把“儒艮”描繪成“美人魚”呢?因為它們平時潛伏水中,只有呼吸時才露出水面,人們輕易見它不著。這種動物晝伏夜出,喜歡在風平浪靜,月色溶溶的夜晚浮出海面活動。見過美人魚的人都說,它們用一隻鰭抱著幼兒,用另一隻鰭划著水在海中隨波逐流,當船隻接近它時,就隱沒海里。顯然人們看美人魚只是遠觀而已,加上月夜朦朧,看起來儒艮確實有些像袒露豐乳的“魚美人” 。老漁民中也有將儒艮說成“海和尚”的,既有趣又神秘。他們說,那種魚的腦袋光溜溜的就像和尚頭,所以人們稱之為“海和尚”。

美人魚原來真的存在!史書終於解開了困擾人類千年的神秘的答案

水中儒艮(圖片來源於網絡)

顯然並不美麗的“儒艮”,不可能是人們心中嚮往的美人魚,那世界上究竟有沒有“人魚”這個物種呢?1990年4月的《文匯報》有這樣一則報道:一些科學家正在竭力設法找到這一當今考古學最驚人的發現,一個3000年前美人魚的木乃伊遺體的由來。一隊建築工人,在索契城外的黑海岸邊附近的一個放置寶物的墳墓裡,發現了這一難以相信的生物。這一發現的消息是由蘇聯考古學家耶裡米亞博士在最近透露給西方的。她看起來像一個美麗的黑皮膚公主,下面有一條魚尾巴。這一驚人的生物從頭頂到帶鱗的尾巴,計長有173釐米。科學家相信她死時約有100多歲的年齡。1991年7月2日,新加坡《聯合日報》發表了題為《南斯拉夫海岸發現1.2萬年前美人魚化石》的報道,報道稱:科學家們最近發掘到世界首具完整的美人魚化石,證實了這種以往只在童話中出現的動物,的確曾在真實世界裡存在過。化石是在南斯拉夫海岸發現的。化石保存得很完整,能夠清楚見到這種動物擁有鋒利的牙齒,還有強壯的雙顎,足以撕肉碎骨,將獵物殺死。“這隻動物是雌性的。大概1.2萬年前在附近海岸出現。”柏列·奧幹尼博士說。奧幹尼博士是一名來自美國加州的考古學家,在美人魚出現的海域工作了4年。奧幹尼博士說:“它在一次水底山泥傾瀉時活埋,然後被周圍的石灰石所保護,而慢慢轉為化石。化石顯示,美人魚高160釐米,腰部以上像人類,頭部發達,腦體積相當大,雙手有利爪,眼睛跟其他魚類一樣,沒有眼簾。1991年8月,美國也發生了兩名漁民發現人魚的事件,美國兩名職業捕鯊高手在加勒比海海域捕到十一條鯊魚,其中有一條虎鯊長18.3米,當漁民解剖這條虎鯊時,在它的腹內胃裡發現了一副異常奇怪的骸骨骨架,骸骨上身三分之一象成年人的骨骼,但從骨盆開始卻是一條大魚的骨骼。當時漁民將之轉交警方,警方立即通知驗屍官進行檢驗,檢驗結果證實是一種半人半魚的生物。對於這副奇特的骨骼,警方又請專家進一步研究,並將資料輸入電腦,根據骨骼形狀繪製出了美人魚形狀。參加這項工作的美國埃毀斯度博士說,從他們所掌握的證據來看,美人魚並不是傳說或虛構出來的生物,而是世界上確實存在的一種生物。科威特的《火炬報》在1980年8月24日有這樣的報道:最近,在紅海海岸發現了生物公園的一個奇蹟-美人魚。美人魚的形狀上半身如魚,下半身象女人的形體跟人一樣長著兩條腿和十個腳趾。可惜的是,它被發現時已經死了。

關於對活人魚的發現也是有的。1962年就曾發生過一起科學家活捉小人魚的事件。英國的《太陽報》,中國哈爾濱的《新晚報》及其它許多家報刊對此事都進行了報道。前蘇聯列寧科學院維諾葛雷德博士講述了這件事的經過:1962年,一艘載有科學家和軍事專家的探測船,在古巴外海捕獲一個能講人語的小孩,皮膚呈鱗狀,有鰓,頭似人,尾似魚。小人魚稱自己來自亞特蘭蒂斯市,還告訴研究人員在幾百萬年前,亞特蘭蒂斯大陸橫跨非洲和南美,後來沉入海底。現在留存下來的人居於海底,壽命達300歲。後來小人魚被送往黑海一處秘密研究機構裡,供科學家們深入研究。1958年,美國國家海洋學會的羅坦博士,在大西洋5公里深的海底,攝到一些類似人的海底足跡。1963年,在波多黎各東南海底,美國海軍潛艇演習時,發現了一條怪船,時速280公里,無法追蹤,人類現代科技望塵莫及。1968年,美國攝影師穆尼,在海底附近發現怪物,臉像猴子,脖子比人長四倍,眼睛像人但要大得多,腿部有快速“推進器”。1938年,人們曾在愛沙尼亞的朱明達海灘上,發現“蛤蟆人”,長著雞胸、扁嘴、圓腦袋,飛快地跳進波羅的海里。

諸如“人魚”這類海底奇異生物的存在由於有了實物作證,那麼它也就由人們所謂的“荒誕”、“迷信”、“神話”的東西轉變為當前一項嚴肅的科學研究課題了。

美人魚原來真的存在!史書終於解開了困擾人類千年的神秘的答案

美人魚(圖片來源於網絡)

儘管各種各樣的傳說和發現人魚事件難以令現代人確信其真實,但是否讓我們可以找到其中有科學價值的東西呢?答案是肯定的。它證明了古老的海洋自然生態的豐富,那時的某一帶海域存在著人魚之類的海洋生物。這就是說那時的大海里的海洋動物的富足,而人又與這些奇特的海洋動物有過接觸,在接觸的過程中,發生了許多他們解釋不了的現象,於是摻和著他們那有限的思維與想像,就留下了那麼多人魚的美妙動人的傳說。而今,當大海里的珍稀的海洋動物越來越少了起來的時候,人類的高科技術已經勘破了那片孕大涵深、動盪不安的湛藍色深處的一切的時候,特別是那些往來如梭的船隻、林立的桅牆湧蕩其上,而採掘海底油藏氣藏的井架的無限制地延伸其間,還有人類把各種各樣的垃圾全傾倒在這裡以後,赤潮千里,惡臭的氣味早燻沒了蔚藍色的雅緻與浪漫。當死蝦死魚漂起來無無數的時候,當成群的鯨魚唱著哀歌搶灘救助的人拽都拽不回去的時候,當粘著海灘上洩露的石油的螃蟹爬出兩三米就斃命的時候,別說是珍稀人魚的生存受到了威脅,一些珍貴的海洋生物也日趨衰竭,就連大宗的魚蝦品種也難成汛了,哪裡還會再產生出人與人魚的故事了呢?於是,大海也就變得不再充滿了神秘與誘惑了,於是,我們的形象思維也就日漸枯竭了起來。我們是真的從心裡嚮往那個產生了人魚故事的年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