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世仁:為陝北活著的人,作者 何志銘

霍世仁:為陝北活著的人,作者 何志銘


清晨,電話把我驚醒,我急看原來是陝北一個縣城鄉下的電話,打電話人問我霍老去世的詳細情形……。放下電話讓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在遙遠的偏僻之鄉,一個陝北老漢對一位省級幹部的去世這麼牽掛,讓我凝神聚思,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一進西安城,先找霍世仁,”陝北人通稱霍老為“老掌櫃”。霍老離休32年了,一直很忙。陝北各地來的人找他幫忙,從達官貴人,到販夫走卒,無論是看病的、住院的、打官司的、還是人事糾紛說事情的,找他的人很多。霍老待人從不聲嚴厲色,能事否辦成,先應了下來,盡力而為,從不傷人自尊,不給求助的人難堪,故德高望重。

陝北過去是紅區,建國初期領導職位上人多,隨著時光推移,象霍老這樣的省級幹部不多了,所以找他幫忙的人多。

陝北地面本是多民族構成,弱小後消失融合。這裡人自信,有英雄情結,領導意識。古代有斯巴達克斯式的農民英雄李自成,近代有羅賓漢式的群眾領袖劉志丹。這裡人自尊,有英雄崇拜,政治抱負。陝北水土硬、人直槓,兩個能人難合作。可是一旦交心,則能肝膽相照,捨身成仁、在所不辭。霍老就是陝北人心目中的英雄,可依可靠的領頭羊。所以眾說紛紜,“公生明,廉生威,”梁山泊英雄排座次,公推霍老掌握著榆林西安商會第一把交椅。

陝北人自信豪爽,一句方言就是通行證,自己人,那怕你是再大官,不認生,往往官民不分,霍老與陝北人就是這樣的相處。

陝北人愛抱團取暖,保護自己。一有事,就找霍老,無論親疏遠近,不在乎。于右任賀壽張季鸞,詩曰:“榆林張季子,五十更風流,日日忙人事,時時念國仇。”霍老忙,忙著為陝北辦事,讓陝北出才人,他知道人才決定一切。

霍老愛做人梯,是陝北人之習性。曹谷溪、申沛昌亦如此。

霍老幫助路遙,路遙生前有病,他找榆林名中醫張鵬舉給路遙看病。路遙抄改小說《平凡的世界》免費住榆林賓館。路遙去世五年後骨灰沒地放,他與曹谷溪、申沛昌等,把路遙安葬在延安大學的後山上。1993年,他監製支持我導演了三集紀錄片《路遙》。2008年他再度授旗於我拍攝路遙的紀錄片。


霍世仁:為陝北活著的人,作者 何志銘


世上人梯有幾類,有可以付託生死的,有直接以命相抵,霍老就是前者。哪怕自己寫不出鉅著,也一定要把能寫出的人幫扶上去,以證明陝北的光榮。霍老有古風,俞伯牙擲琴謝知音,霍老與路遙就是這樣的知音。以小我成全大我,霍老再三幫助路遙並非出於私情,而是完全脫離了低級趣味,高尚的人格。路遙、霍老他們都屬於陝北這塊土地上的英雄。

2004年,我拍完十集紀錄片《陝北是個好地方》霍老監製。看片後,他問我治沙怎麼沒有蘇振雲、楊增戰、李守林呢?他說:這些人以命和沙害博鬥,如果我們忘記了這些人,以後誰還為國家效力呢?這三位都是霍老的部下,一個能體恤部下的主帥,才可能有不畏生死的主將。

大道至簡。霍老為人與生活簡樸。從不發表長篇大論的講話,更不屑於舞文弄墨,養花侍魚、遊山玩水,他住在西安建國初的蘇式老屋,傢俱很舊,粗茶淡飯。但是,你很難相信,他為榆林商會蓋起一棟大樓。


霍世仁:為陝北活著的人,作者 何志銘


靜水深流。霍老待人永遠是不緊不慢,見人總是問寒問暖。你很難相信,讓陝北一步登天的神府煤田大會戰,那場把千萬年窮帽子扔在太平洋的大戰役,當年叱吒風雲的總指揮就是他,霍老,當時的榆林地委書記。

他去世在這個2020年疫期的春天。假如不出此意外的話,參加追悼會的陝北父老一定很多,很多……

然而,他不想打擾大家。

靜悄悄地走了。

霍老,仁者壽,活了九十一歲。他一生為大家活著,為別人活著,為陝北活著。陝北民諺有:“人的名聲,樹的蔭涼”。陝北大地,有口皆碑,霍老不朽。

2020年 2月23日西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