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國人不關注晚唐五代史?

在中國當代的歷史教育中,唐宋兩朝代表古代中國文化的巔峰,為無數國人所驕傲和懷念。但事實上我們知道,唐朝和宋朝在政治、經濟和文化上有著巨大差異,甚至形成了幾乎兩種完全不同的形態。

從政治上講,唐代雖然科舉制興起,但士族門閥勢力並沒有衰亡,五姓七望的門閥勢力依舊霸佔了唐代中央大部分核心官職,如宰相和各部長官,幾乎都出自名門望族。這其中和唐代科舉存在的不公平、不完善有莫大關係,門閥勢力聚集於長安及京畿地區,以地利之便掌控了本來取士不多的唐代科舉,導致大部分寒門子弟常年難以入仕,黃巢便是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人物。因此,與宋代的大興科舉後的平民參政不同,唐代本質上還屬於門閥政治。

為什麼國人不關注晚唐五代史?

門閥勢力

從經濟上講,唐宋之際幾乎所有的基本經濟制度,包括土地制度、賦役制度、商稅制度、市場制度、貨幣制度、專賣制度、對外貿易制度等都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唐朝中期,均田制逐步瓦解,土地私有制佔據主導地位,官田也逐步以各種方式私有化,由唐入宋不斷增強。在手工業中,唐代官營手工業出現了勞役制向僱募制過渡的趨勢。在宋代,僱募制更成為普遍的方式。國家也越來越多地退出經濟的直接經營,把更多的經濟空間讓渡給民間,從而也造成了宋代商品經濟的繁榮。

為什麼國人不關注晚唐五代史?

《清明上河圖》局部

從文化上講,唐代文化以接受外來文化為主,其文化精神及動態是複雜而進取的,充滿了尚武和遊俠風氣。魏晉南北朝時代興盛的老莊思想、佛教和胡人文化為唐朝所繼承。中國傳統文化的儒學,從魏晉開始,即受這三種文化因素的壓制,日漸衰微,在唐代仍是如此。而到到宋朝,各派思想主流如佛、道、儒諸家,已趨融合,漸成一統之局,產生了民族本位文化的理學。儒家道統思想的確立,儒家本位文化益形強固。宋代各項學術,都不脫儒家本位文化的範圍;對外來文化的吸收,幾乎到達了停滯狀態。

然而,夾在兩朝之間晚唐五代史卻似乎被中國歷史學家和民眾所忽略,以至於大部分中國人無法理解唐宋文化是如何演變的,這到底有哪些可能的原因呢?

為什麼國人不關注晚唐五代史?

五代局勢圖

首先,從傳統政治史觀上講,中國的統一為常態,而分裂時代則為畸態。這就是兩千多年來中國的思想家、統治者和大多數中國民眾對中國政治與歷史的看法。晚唐五代如果以公元875年的王仙芝和黃巢之亂為起始點,到公元960年陳橋兵變、北宋建立為終止點,總共有85年的時間處於分裂狀態。從黃巢之亂後的907年唐朝崩潰到之後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的更替,每個朝代平均統治時間都不超過十年,其中後漢的兩個皇帝總共僅在位三年又307天。短暫的王朝統治,讓對大一統有偏好的國人失去了對分裂時期的興趣。

為什麼國人不關注晚唐五代史?

晚唐割據圖

其二,晚唐五代戰亂頻繁,人民大眾深處水深火熱之中,以至於出現了“人吃人”的極端社會現象。這段痛苦的記憶對於大部分國人來說太過殘酷。那個時代是軍閥門的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李唐在安史之亂後,中央在多次征伐藩鎮失敗後,養成了對藩鎮武夫們習慣性的妥協退讓,姑息養奸。截錢糧也罷,殺長官也罷,鬧獨立也罷,只要能維持一個名義上的歸屬即可。由此,武夫橫行,叢林法則當道。名與實的長期背離,忠義觀念和正統觀念,都降到了史上的最低點,不但視天子為無物,同樣視主帥為路人,死於兵變的節度使數不勝數。

為什麼國人不關注晚唐五代史?

晚唐五代攻城圖

其三,在這個紛亂的時代,社會經濟、科技和文化發展幾乎處於停滯狀態,戰爭和頻繁的政權更迭導致了大量文獻的遺失以及科技與文明的衰敗。中國歷史上大部分科技發明都是在大一統時期產生的,晚唐五代的科技發展遠不如盛唐和兩宋,只是在制瓷雕版、農業水利與火器方面仍有所發展。

大多數中國歷史學家對於分裂的亂局都有一種天然的不耐煩。毫無疑問,五代總是被當作一個道德和政治崩潰的時代。然而,這樣的劃分對生活在那艱難歲月的兩代人來說是不公平的,也不會幫助我們理解在王朝更迭中,社會與政治結構如何存續,以及中華民族綿綿不絕的傳統如何過渡到一個新的時代。而那個苦難時代所誕生出的文化和人性的光輝亦顯得彌足珍貴,值得我們去挖掘和展現。誠然,歷史的榮光讓我們驕傲和緬懷,但苦難的歲月也值得中國人永遠銘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