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母系与夏商周母系对比

将中国各省份的母系类型,与夏商周三代的母系做一个对比,可能会得出很多有意思的结论。闲话休提,小编马上开始吧。

现代各省母系的资料从何处得到?根据中科院和23魔方机构的论文呗。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孔庆鹏研究组与成都23魔方机构通力合作,在全国各省抽样了两万人,进行关于中国汉族人群线粒体DNA遗传多样性的研究。之后,昆明动物研究所在国际刊物《分子生物学与进化》在线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汉族母系遗传结构形成与三大流域密切相关》,里面给出了很多mt-DNA的数据,mt-DNA(即线粒体DNA)数据,代表着女性、母系的数据。

首先,我们先说一个母系的基本知识,现代汉族的母系是由大M、大N两大类组成的,其中大M的占比多一些,约占五成多,大本营在北方。相对的,大N在南方。

一、夏人的母系

夏人的母系数据从何处得来呢?二里头遗址、陶寺遗址就有。为何二里头遗址、陶寺遗址和夏人有关?学者做过文献方面的考证,文献左传最先点明了晋南存在夏朝遗址,具体考证见 夏人(夏朝)起源之谜。而陶寺遗址位于晋南,和夏朝有很强的关联。

二里头的大M占比最高,大M下游的D系占了48%,数据见论文“河南二里头遗址夏代人群的分子考古学研究”。


中国现代母系与夏商周母系对比

河南二里头遗址夏代人群的分子考古学研究


现代汉族的大M又占多数?中科院的山西汉族mt数据如下:

中国现代母系与夏商周母系对比

如果看不清,小编对图片进行加强一下。绿色部分是D,D属于大M下面最重要的一支。


中国现代母系与夏商周母系对比

绿色部分是D,D属于大M下面的一支

由上图可以得出,现代山西汉族的母系还是以大M为主,和夏人一致。

但陶寺和二里头有一些不同,陶寺的大M占了八成多,远高于二里头的比例,见《陶寺中晚期人骨的种系分析》——人类学学报第28卷第4期2009年11月。可以推测出,陶寺比二里头多出的两成大M母系,被南方的大N所替代了。但可以肯定的是,陶寺、二里头的母系主体都是由大M系女性构成的。

若以晋南为夏朝早期都城、二里头为夏朝末期都城的话,夏朝末期南方的女性开始受宠,南方靓女们大量北上繁衍,形成了山西母系的基本架构。可以说,从夏朝末期开始,山西的汉族母系比例就已经固定下来了,跨度有四千年的历史。这四千年真要找出一些区别的话,那就是北方的父系有所变化,早期N系、Q系比例高,后来逐步减少。N系、Q系所对应的母系大M却没有明显减少。北方的女性主流一直是大M系。

读者会问,夏朝之前的母系情况又是怎样的?仰韶文化(姜寨一期、二期遗址)的母系也是大M占了八成多,和陶寺一致,见《地球科学》2004年--01期“仰韶文化人类遗骸古DNA的初步研究”。大M下游的D系尤其在陕北、晋北高频,说明陕北、晋北的女性基本上参与了仰韶文化的发展。

另一份关于仰韶-龙山基因组的数据,是出自吉林大学的“中原仰韶至龙山时期古代人群基因组学研究”,里面检测的17例样本中,D、F系所占比例较高,D4占了主体,没有古东北D5、古西北的G、古华北的M10,见下图。证明了新石器晚期仰韶与龙山人群的长相高度相似,但龙山更南方一些。


中国现代母系与夏商周母系对比

无独有偶,龙山瓦店发现了一例N9a2,也显示了龙山有很强烈的南方母系成分。山东龙山文化的独特性,见下面附1的分析。


二、商人的母系

商人的母系又怎么说?中科院的博士论文“商代早期人群遗传结构分析及与其他人群的遗传关系”,有给出一些数据,通过对偃师商城33例古人样本的检测,中科院发现样本含有D、G、A、M8、M*、B、F和Z这8种类型,总的来说接近北方汉族的类型,和现代的华北人群最为类似。

先商被认为是来自河北的下七垣文化,这是考古学界共识。我们来看现代河北汉族的mt,和上面山西的相似,见下图。


中国现代母系与夏商周母系对比


最为奇特的是,偃师的母系虽然以D为主,D占了47%,但偃师的D5成分为最高,这和上述的“夏人”不同,就是说虽然商人、夏人都以D系为主,但商人是D5、夏人是D4

,D5代表着环渤海的土著成分,在山东和东北都高频。第二个,商人的G系不少,占了11%,G在现代女性占5%,下降得比较明显。G据说来自东北部,可能和先商有关。第三个A系比例高,在殷墟占11%,在现代女性占7%。A来自西北部,或即青海一带A或者是来自羌人,是羌人战败后的俘虏。

如果光有一份报告你不信服的话,我们再看另一份。2004年殷墟大司空遗址出土了人骨,学者对人骨进行了线粒体DNA研究,共得到6个单倍型归属于4个单倍型类群:B、D、N9a和Z,很接近古华北的朱开沟组,其中有三个D、一个Z类型,总的来说还是比较偏北。这些类型暗示殷墟中小墓居民可能作为华夏族的基底。安阳的大司空没有A系,说明A系没有北上,只是留在偃师一线。

三、周人的母系

张帆的论文"中国古代人群的mtDNA多态性研究"中,公布了周原遗址数据。有效的周原样本为7例,其中包括B(42.86%),M9(28.57%), M10(14.29%), G(14.29%),D缺失,数据非常接近关中的仰韶文化组,唯一区别的是缺失D系了。但数据既然和仰韶相似,也必然和二里头相似。所以我们大胆推测,缺失D系只是因为样本数量不够多。

而比较早的一组少陵原西周墓mtDNA数据里,主要有F1a、Z两种类型,Z的比例偏高,占40%以上,Z来源于北方,山东也有一定的分布。在现代陕西汉族mt里面,Z只占据极少的比例,陕西数据大致和上面山西的相似。


中国现代母系与夏商周母系对比

Z只占据极少的比例


F1a1a见于山东泰安样本,可能是类波利尼西亚人种。根据《少陵原西周墓地》发掘报告说,少陵原西周墓属于周人平民墓,民风比较彪悍,女子也佩戴武器。但要注意的是,这是平民墓,可能包括东部来的人,这个数据不如周原遗址来得可靠。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推测出来,夏人母系以D4为特征,商人以D5为特征,周人和夏人相似。有人把Z系当成了周人的特征类型,其实是搞不清贵族和平民的区别,把孤例当成了主证。

D4的长相大致就是仰韶文化组的女性这样,下图复原自仰韶组的人骨。当然了,长相是由常染色体决定的,线粒体基因不是决定性的力量。

中国现代母系与夏商周母系对比

附1:东夷的母系


在2005年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发表了论文《中国古代人群的mtDNA多态性研究》,里面说临淄古墓群的线粒体类型有A、B4’5、C、D、F、G2、M*等,实际上大部分是东亚地区常见的类型,只含有少量中亚-欧洲基因。其中,2500年前古墓群B的比例最高,占36%,而B5发现了7例,比例算是相当高的,暗示B5可能来自山东龙山文化的东夷。另外F的比例也是相当高。


中国现代母系与夏商周母系对比

长岛的东夷又不一样了,7000年前人骨mtDNA分析显示R系单倍群较为高频,R系现今分布在欧亚大陆的西部,很有可能是白人。说明在B系占据山东之前,有一支上古白人曾经率先来过这里,但这支白人的男性后来消失了,只留下了女性。扯远了,我们来看下现代山东的mt数据。

现代山东汉族的BF比例并没有超过D,见下图,说明山东母系曾经发生过人群替代,二千多年前占主流的BF被D替代了,BF不再是主力。

中国现代母系与夏商周母系对比

真正使BF保持主力的地区,是岭南。


附2:岭南的母系


和北方母系最为迥异的,是岭南的母系。在广东汉族的mt里,D系不是老大姐了,BF的人数都比D系要多,广西的情况同样如此。可以说,广东、广西的母系和北方差异比较大。


中国现代母系与夏商周母系对比

BF系的南方美女长什么样呢?看一下河姆渡先民复原像。


中国现代母系与夏商周母系对比

河姆渡先民复原像


在汉朝之后,中原开始大量融入南方成分的B、F,形成了中国母系的基本格局。

在江苏连云港曾经出土一个西汉古尸,科学家发现她叫凌惠平。凌惠平的长相为双眼皮、樱桃小嘴,比较符合南方美女的形象。


中国现代母系与夏商周母系对比


总论

中国现代母系与夏商周母系对比

D系约占现代汉族女性的27%,D系下游的亚型D4在北方汉族中极具优势,仅一个分支系就占了汉族女性的16%,是所有单一分支系里面占比最高的,她们是数千年历史长河里面竞争获胜的赢家。另外还有MGC这些类型,她们和D一样属于大M阵营。

南方的BF后来居上,也占据了相当重要的比例,其次还有ARN这些,她们都属于大N阵营。如果大家实在记不住对繁多的字母,小编在下面做了一个图,方便大家记忆。


中国现代母系与夏商周母系对比

D、B、F三大系构成了现代汉族的母系主体,她们三大系加起来占了汉族母系的五成多。D当之无愧是第一,BF里面B又比F稍微略多一些,排第二。F屈居第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