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掌這個地方“癟”了,立馬去醫院!深圳已有多人宅出病

你的大拇指能與小指捏在一起嗎?

手掌這個地方“癟”了,立馬去醫院!深圳已有多人宅出病

疫情期間,很多人宅在家裡修煉廚藝,成了“中華小當家”。

但因為反覆彎曲手腕,讓很多人的手都“宅”出了

手掌這個地方“癟”了,立馬去醫院!深圳已有多人宅出病

嚴重的人,甚至完不成簡單的“對指”動作,比如下面要講的林女士(化名)。

宅家3個月做家務,大魚際肌整塊“癟”了

家住坂田的林女士是一個“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的潮汕好媽媽,每天都把家裡打掃得一層不染。

結婚多年的她有兩個兒子,一家四口幸福美滿。年前為了辭舊迎新,林女士一人將家裡裡外外大掃除了一遍。

疫情期間,全家人宅家的3個月裡,林女士每天又是買菜做飯、又是洗碗拖地、收拾屋子……包攬所有家務活的她,雙手幾乎沒有停下來的時間。

3月的某一天,正在做家務的林女士突然感覺右手發麻,於是用力地甩一甩手,稍微緩解後又繼續做家務活。

其實林女士一直都有手麻的情況,她也曾經到家附近的醫院看過,吃了藥也不見好,於是就一直放棄治療拖了一年。

疫情期間,林女士做家務活的量比平常多了很多,右手手麻的症狀也越來越嚴重:有時候半夜會被嚴重的麻木感給“麻”醒、吃飯抓不住手裡的筷子、有時候會伴著手指疼痛……這些都給生活帶來巨大的影響。

4月5日,林女士來到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就診,經過了嚴格的預檢分診,她進到骨科門診。醫生看診後,結合肌電圖檢查結果,診斷林女士為“右側腕管綜合徵”。

原來,由於林女士長期做家務過度地使用腕部,手腕處的神經和血管長期受到壓迫,使手部的正中神經受損,而產生手指僵、麻木,痠痛無力的現象。

要不是醫生指出來,林女士自己都沒發現,她的右手掌本該“肉嘟嘟”的大魚際肌整塊“癟”了。

手掌這個地方“癟”了,立馬去醫院!深圳已有多人宅出病

手部的正中神經支配著大魚際肌,若正中神經受損,大魚際肌就會出現萎縮、無力等症狀。如果肌肉失去神經的支配超過了18個月,那麼恢復的幾率就會變得很小。

這也就意味著林女士必須要在一年半內儘快做手術。

1 cm小口建“隧道”,30分鐘手術結束

出於特殊時期的院感防控要求,所有患者和陪同家屬必須先進行核酸檢測,排除新冠肺炎後才可收入院。

核酸檢測為陰性,林女士排除新冠肺炎後,於4月8號日在骨一科進行了內窺鏡下的微創手術。30分鐘,手術麻溜地結束。

跟傳統的手術相比,林女士做的內窺鏡下單孔入路微創手術具有創傷小,較為安全的優點,能滿足患者微創傷的要求,更有利於患者的康復。林女士很快就恢復了手部活動,3天后便出院了。

手掌這個地方“癟”了,立馬去醫院!深圳已有多人宅出病

說到“腕管綜合徵”,大家可能比較陌生,它還有一個更令人熟知的名字——“鼠標手”。

像上班族、電競選手、家庭主婦、技術工人等長期使用手腕的,經常要使用手腕的人都是腕管綜合徵的高發者。

除了林女士之外,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骨一科收到了不少,因為疫情期間宅在家長期過度用手導致腕管、肘管綜合徵的患者:

1.長期過度打遊戲

2.長期過度刷抖音

3.長期過度使用鍵盤、鼠標辦公

當手腕長期用力,腕管中的肌腱就會腫脹,與肌腱同在一個管道中的正中神經就會受到擠壓,就會出現這些症狀:手指手腕無力,拇、食、中指和半個無名指的手掌側,皮膚感覺僵硬麻木、痠痛,夜間麻木感加重。

2個動作教你自測“腕管綜合徵”

一、Phalen試驗

手掌這個地方“癟”了,立馬去醫院!深圳已有多人宅出病

屈肘、前臂上舉,雙腕同時屈曲90°。當拇指、食指、中指和無名指外側,持續出現疼痛、麻木、灼燒等感覺時,可能就是腕管綜合徵。

二、Tinel’s試驗

手掌這個地方“癟”了,立馬去醫院!深圳已有多人宅出病

使用叩診錘或手指,在腕韌帶近側緣處輕叩正中神經部位。當拇指、食指、中指及環指橈側一半的掌側有放射性疼痛時,可能就是腕管綜合徵。

預防鼠標手,請謹記這三點

1、避免手腕活動過度,注意休息,防止腕部正中神經持續性受壓,高發人群要特別注意這一點。

2、注意保暖,有利用活動後的恢復。

3、如有外傷史併發手指麻木,疼痛等症狀時,請及時去醫院就診,診治越早療效越好。

所以日常要注意手腕休息,一旦出現不適症狀,應該及時就醫。

【記者】姚淑慧

【來源】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

【作者】 姚淑慧

【來源】 健康情報局南方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