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讓你穿越回唐朝,你最想做哪位詩人?為什麼?

追夢人蘇白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假如穿越時空回到唐朝,最想成為的詩人是李白。

為什麼最想成為象李白一樣的詩人,我想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個人見解。

一:李白所作的詩詞,數量居唐朝之首,傳說寫詩詞等近萬首,留傳至今也有近千首。《李太白集》共收錄了李白全詩982首,由於年代久遠,遺失的佳作應不在少數,當然這只是個人猜測,也無法去考證。

二:李白寫作的體裁最廣泛,樂府、歌行及絕句的成就為盛唐之最。

其歌行,完全打破詩歌創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無依傍,筆法多端,達到了任意隨性,變幻莫測、搖曳多姿的神奇境界。李白的絕句自然明快,飄逸瀟灑,能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出無盡的情思。在盛唐詩人中,王維、孟浩然長於五絕,王昌齡等七絕寫得很好,兼長五絕與七絕而且同臻極境的,只有李白一人。

三:李白的寫作手法多樣化。

李白詩中常將想象、誇張、比喻、擬人等手法綜合運用,從而造成神奇異彩、瑰麗動人的意境,李白的浪漫主義詩作給人以豪邁奔放、飄逸若仙之感。

四:李白寫的詩雄奇飄逸,其文化藝術造旨極高,無人能及。

他謳歌祖國山河與美麗的自然風光,風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義精神,達到了內容與藝術的完美統一。其詩大多為描寫山水和抒發內心的情感為主。李白的詩具有“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的藝術魅力,這也是他的詩歌中最鮮明的藝術特色。

五:李白興趣廣泛,除喜歡寫詩作賦外,還有三大愛好,一是喜歡遊山玩水,二是喜歡飲酒作樂,:三是喜歡交結朋友,而且是個非常重情重義的詩人,比如李白《贈汪倫》詩中一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可以看出他與朋友之間的情深義重。

六:李白的詩歌對後代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比如 中唐的韓愈、孟郊、李賀,宋代的蘇軾、陸游、辛棄疾,明清的高啟、楊慎、龔自珍等著名詩人,都受到李白詩歌的巨大影響。現代文人墨客也都非常崇拜李白,李白之名可以說無人不曉。

綜上所述:如果穿越時空回到唐朝,誰不想成為象李白一樣的詩人呢。

附李白經典詩及詩句節選。

1:《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2:《將進酒·君不見》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3:(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4:《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5《早發白帝城》 / 白帝下江陵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6《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7:《望天門山》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8:《月下獨酌四首·其一》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9:《夜宿山寺》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10:《清平調·其一》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11:《夢遊天姥吟留別》 / 別東魯諸公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 越人語天姥,雲霞明滅或可睹。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

12《登金陵鳳凰臺》

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李白好的詩詞實在太多了,精選了上述12首詩及詩中的部分句子供大家欣賞。

:


肖雙柒


假如人生能穿越回唐朝,我最想做的詩人,既不是李白,也不是杜甫,而是白居易。理由如下:

1.白居易才是真正的詩仙。詩史一直稱李白為“詩仙”,然而事實上白居易才名副其實,當之無愧。唐宣宗有首讚揚白居易的詩:“綴玉聯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浮雲不繫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從這首詩中,可以看出,早在唐代,白居易即被唐朝皇帝贊為“詩仙”,足見白居易在唐代詩界的影響力與帝王及文化精英們的高度認可。而李白被稱“詩仙”,始於清代,居然比白居易晚了數百年。白居易一生著詩詞文章三千八百餘篇,在唐代詩人中高居首位。白居易還是“新樂府”運動領袖,他詩多寫民情疾苦,婦孺皆誦,譽為“人民詩人”。古人有對白居易“詩到香山老,方無斧鑿痕”的讚語。陳毅元帥也有詩作高評白居易“吾讀樂天詩,曉暢有深意。一生事白描,古今誰能繼。”宇宙行星以23位中國歷史文化名人命名,白居易位列第四。

2.白居易彈性性格及其為人更讓人們高度認同。李白雖然有熱情豪放、傲岸不羈的優秀性格;但他高度自負及為人跋扈,連杜甫都看不去。於是杜甫寫詩“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想善意提醒李白,他這樣的性格,難與人相處。可見,李白在雅士群內,其言其行有些犯眾。這也是李白仕途失意的重要原因之一。白居易的思想性格,立身行事,綜合儒、釋、道,以儒家“獨善其身”為人生處世的座右銘,“兼濟天下”為已志;又以“知足、逍遙”的老莊道家哲學和佛家“解脫”之禪意來修身。在權限範圍,他直接造福平民百姓。他的為人處世之道,顯得既有原則性,又有靈活性。在為人處世方面,比起李白,技高一籌。

3.白居易的詩,平白易懂,婦孺皆誦皆知;性格比杜甫好。杜甫的詩,多有“我”之境,沉鬱頓挫,深沉蘊藉。兩人詩作,都有廣泛的人民性,但白居易詩作,更易於在平民階層廣泛流傳。杜甫的性格遠不如白居易性格開朗與包容。白居易遇事拿得起,放得下。杜甫性格顯得偏狹浮躁,氣量多有不足,有時又放縱不羈。從他與其好友嚴武的關係可看出。嚴武是劍南(蜀地)節度使,多豪氣,重情重義,有時也受不了杜甫對他的大不敬與傲慢甚至奚落。

總而言之,無論是從詩歌創作成就或從政治上親民效果來看,白居易都比李杜更為突出。特別是白居易的人格魅力比李杜都要大許多。因而,若能穿越回唐朝,我最想做的詩人,唯有白居易而已!



杜甫,字子美,郡望是京兆杜氏。西晉時,名將杜預,就是杜甫的祖先。東晉南渡,杜預曾孫杜遜南居襄陽,故稱之為杜氏襄陽房。杜甫這一支,後又從襄陽移居河南鞏縣,杜甫的祖父杜審言是初唐著名詩人。杜甫的父親杜閒,官至奉天(今陝西乾縣)令。杜甫在唐玄宗先天元年(公元712年),生於河南鞏縣。天寶初年曾漫遊吳楚齊趙等地,他這時的詩歌修養,已經很突出了。代表作如: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望嶽》)

天寶(公元742至755年)中,杜甫在長安,歷官右衛率府胄曹參軍。這時府兵制已經破壞,折衝府至無兵可交,十二衛的兵額也多缺額,從而右衛率府胄曹參軍也變成了冷官,不為世所重視。杜甫在長安前後約有十三年的光景,生活是很悽清的,他在《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裡說:

“騎驢十三載,旅食京華春。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

這四句詩可以說是杜甫京華生活的寫照。杜甫雖是杜氏襄陽房,但郡望還是京兆杜氏。

而“城南韋杜,去天尺五”(《辛氏三秦記》),杜甫旅居長安之後,京兆杜氏聚居在京兆南杜陵南原,亦稱少陵原,杜甫為了不忘本,也在杜陵南原置了一些薄產,並自稱少陵叟或杜陵老。

自斷此生休問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將移往南山邊。短衣匹馬隨李廣,看射猛虎終殘年。(《曲江》)

他當時很不得意,還打算在杜陵終老呢!

後來杜甫又寫了《前出塞》揭露唐玄宗的窮兵黷武,給國內人民帶來了災禍,內容已經比較深刻;《後出塞》更直接指出唐玄宗寵任安祿山,有人告安祿山反者,玄宗必縛送祿山,“邊人不敢議,議者死路衢”,以致道路以目,無敢言者,危機更是四伏。

杜甫在天寶十載所作的《兵車行》裡,對唐玄宗的窮兵黷武給人民帶來無限災禍,也致以抨擊:

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爺孃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千雲霄。道旁過者問行人,行人但云點行頻。或從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營田。去時里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成邊。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杞。縱有健婦把鋤犁,禾生隴畝無東西。況復秦兵耐苦戰,被驅不異犬與雞。長者雖有問,役者敢伸恨。且如今年冬,未休關西卒。縣官急索租,租稅從何處。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溼聲啾啾。

戰爭給人民帶來苦難。從張九齡罷相之後,李林甫、楊國忠相繼啾啾擅權唐玄宗也寵任他們,朝政更加混濁了。長安城裡,“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赴奉先詠懷》。楊氏一門顯赫,杜甫天寶十三載所作的《麗人行》,就是諷刺他們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