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道這中間是由誰來傳承的?

諺檎ZgKt6463


中國長期是一個超穩定結構的國家,這是我們具有強大的同化異族的同時也有了保存文化的強大力量.以中國儒家文化為中心的儒道法佛文化是中國民間和統治階級共有的文化傳統.其中講究個人的道家和佛教都一直相對處於弱勢地位,處於文化的邊緣.而儒家和法家是中國的顯形

文化,是獲得了統治階級的首肯和支持的,從漢以來,經同志階級的操作,儒法在很大程度上合而為一.這中文化具有同政治互補的最大可能性.一個政權如果掌握了這個道理,也就獲得了道理上的合法性.

例如元朝一開始就排斥儒家文化,企圖以草原部落的文化來指導整個國家,這從一開始就導致了它的失敗.而清朝政府就很明智,主動地與儒家文化套近乎,康熙皇帝更是有名的榜樣,學習儒家文化,重用漢人,這種政治與文化的合謀造成了政治的穩定.正因為這樣,孔子以後漫長的兩千年來,儒家文化獲得不同政權的追捧,以此而綿延不絕.作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核心價值觀的東西都完整的保存了下來,這也是證明中國的文明沒有斷絕的一個例證.

但是不知道這種超穩定的文化結構是好是壞,在它是我們有很長的歷史認同的同時,也長時間的遭受這種文化的戕害


用戶3322705708


孔孟之道——孔子和孟子的思想和主張的統稱,指儒家學說。

◎孔子是我國春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和偉大的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後世尊奉他為“聖人”“至聖先師”“萬世師表”。儒家是先秦諸子中對後世影響最為廣泛和深遠的一個學派,在世界上也有很大影響。

記載孔子言行即思想和主張的著作,是他死後由他的弟子和再傳弟子輯錄而成的《論語》,歷來被視為儒學經典,被作為古人入學必讀的教科書,對傳承儒學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這部著作,漢代即列為“七經”之一,唐代又列入“十三經”之一,南宋朱熹將其和《大學》《中庸》《孟子》並稱“四書”。它也是今天我們研究孔子思想的最直接、最可信、最重要的

資料。

◎孔子的學說在他生前並沒有被社會普遍接受。但由於他的思想和主張有利於維護社會統治秩序,在他死後,儒家學說最終得到重視和傳播,成為歷代封建統治者治理國家的正統信條。

孔子死後,儒分為八:有子張之儒、子思之儒、顏氏之儒、孟氏之儒、漆雕氏之儒、仲良氏之儒、孫氏之儒、樂正氏之儒。八儒中,對後世影響最大的當屬“孟氏之儒”。

孟氏之儒的代表人物是孟子。他受業於孔子的嫡孫子思的門人,他的思想正是通過子思而上繼孔子。孟子繼承和發揚了孔子的思想並將其更加系統化,他也因此成為戰國中期儒家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被封建統治者尊奉為僅次於孔子的“亞聖”。“孔孟之道”即由此而來。

◎西漢武帝時,董仲舒從鞏固封建中央集權統治的目的出發,把儒家學說進行加工改造,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漢武帝採納了董仲舒的建議,從此儒家學說成為中國封建統治思想的正宗。

……


一眼千年58


曾參,子思。前者是孔子高徒,著《大學》。後者是孔子兒子,著《中庸》。子思的學生有孟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