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樣性的消失比新冠病毒的危害還要大

生物多樣性的消失比新冠病毒的危害還要大

為什麼生物多樣性的喪失比病毒還要嚇人?

打個簡單的比方:一個免疫系統喪失的白血病人和一個被車撞斷一隻腿的人,哪個更讓人絕望?

再打個比方,如果地球上只要人類,沒有其他任何生物,你腦洞下這個畫面?即使水是乾淨的,空氣是美好的!

科學家們說,,自然界的萬物是我們賴以生存的空氣,水和土地的管家。但目前人類活動嚴重地威脅著為我們的繁榮奠定基礎的數以百萬計的物種,而這反過來又使我們受到威脅。

生物多樣性的喪失比眼前日益惡化的天氣環境還要讓人絕望,聯合國生物多樣性首席官羅伯特·沃森上週在巴黎的發佈會,發佈關於全球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報告,是關於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的。

“生物多樣性的持續喪失將使我們變得貧困,影響糧食產量和水質安全,甚至會影響人類健康以及其他更加危險的未知方面。”

該報告是2005年以來的首次此類報告,並由政府間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小組(IPBES)於週日發佈,該報告警告說,大規模死亡和自然退化會給人類帶來嚴重後果。它彙集了400多位專家的工作,描繪了一個荒涼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中,食物和飲用水等必需品因物種和生態系統的衰退而受到威脅。

生物多樣性的消失比新冠病毒的危害還要大

報告發現,過去50年來,自然的空前和加速惡化是由陸地和海洋用途的變化,對生物的開採,氣候變化,汙染和入侵物種造成的。反過來,這五個驅動因素由從消費到治理的社會行為所支撐。

科學家發現它對人類進步的打擊是,對生態系統的破壞,打亂了聯合國關於貧困,飢餓,健康,水,城市氣候,海洋和土地的44個可持續發展目標中的35個。

來自130個國家的外交官上週聚集在巴黎,商定了報告對國家政策制定者的最終建議。

沃森說:“物種,生態系統和遺傳多樣性的喪失已經是對人類福祉的全球性和世代相傳的威脅。” “保護自然對人類的寶貴貢獻將是未來幾十年的決定性挑戰。”

為什麼生物多樣性很重要

生物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的一種收縮,意味著地球上生活的豐富性和多樣性。這個定義不僅包含我們所看到的生物。它的範圍從微小的基因,細菌,植物和動物,一直到諸如亞馬遜雨林和大堡礁之類的生態系統。

種類數量多到甚至更難以估計。

雖然世界上大約有150萬個已識別物種,但科學家估計真實數字可能接近一千萬甚至多達二十億。許多生物是如此之小,它們只能通過DNA測序鑑定為不同的物種。

生物多樣性的消失比新冠病毒的危害還要大

沒有蜜蜂對農作物和樹木進行授粉,將二氧化碳轉化為氧氣,就連人類的基本任務,例如飲食和呼吸都變得更加困難。但是更安靜的損失也傷害了人們,例如保護海岸線的藥用植物和紅樹林的減少。

生物體相互作用的方式意味著任何單一物種的衰退都可能在更廣泛的生態系統中引發意外損失。例如,地面真菌或土壤微生物的下降會限制土壤中可循環利用的營養物質的數量以及雨水流過的孔的數量,阻礙了作物的生長……

生物多樣性的消失比新冠病毒的危害還要大

專家還說 “如果不注意土壤中所有這些複雜的相互作用,而簡單的認為我們可以只利用施用化肥或農藥,並將其留在下一代的相同生產力土壤中,就能實現可循環生產,這是愚蠢的。”

該報告還說,除非採取緊急行動,否則評估的動植物物種中約有四分之一會面臨滅絕,多數物種將在數十年之內滅絕。

那它到底如何傷害我們的呢

按生物量計算,人類僅佔全球生物多樣性的0.01%。

該報告詳細介紹了我們如何通過砍伐森林,汙染河流,過度捕撈海洋,殺死昆蟲以及以其他方式不惜一切代價來破壞自然資源的行為來威脅著其他物種。

聯合國環境署代理主任喬伊斯·姆蘇亞說:“自然使人類發展成為可能,但我們對地球資源的不懈需求正在加快萬物的滅絕速度,破壞世界生態系統。”

該報告還發現:

人類行為已大大改變了三分之二以上的環境。

今天的全球滅絕率比過去一千萬年的平均滅絕率高几十到幾百倍。

現在,全球超過三分之一的陸地表面和近75%的淡水資源被用於農作物或牲畜的生產。

拿農業來說,目前有九種植物佔全球農作物產量的三分之二以上,而且正如專家所說,它們正在威脅著土壤下那些看不見的物種。

農業本身是生物多樣性喪失的主要原因,高效劇毒的農藥在發揮著強大的反饋循環作用,農藥,土壤侵蝕和森林砍伐破壞了棲息地,使野生生物種群下沉。除對食物系統的影響外,對地球土壤的破壞還降低了其保水能力,通過增加水壓力和洪災頻率襲擊人類。

報告發現,氣候變化使人類活動對自然的影響更加嚴重,反過來又因生態系統的破壞而加劇,例如破壞將二氧化碳轉化為氧氣的森林。

去年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發現,即使國家兌現了當前限制碳排放的承諾,到2100年,仍有49%的昆蟲和44%的植物將失去一半以上的地理棲息地。

那我們該如何阻止它

儘管報告中列出的一些問題十多年前已經知道,但一直沒有多少改善……

為了2050年及以後避免面對失去生物多樣性的負面影響,就需要“變革性”的政策改變。聯合國各方提出了範圍廣泛的政策工具,包括可持續的農業實踐,鼓勵減少消費和浪費,有效的捕撈配額和協調水資源管理等。

另外科學家們還說,為了保護生態系統,不但需要國家層面的響應,也需要許多消費者的支持,例如減少牛肉消費,多食用可持續來源的魚類。

沃森說:“該報告還告訴我們,儘快實施或許能改變人類的未來。”

生物多樣性的消失比新冠病毒的危害還要大

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如果人類還意識不到這些,還繼續如此下去,人類真的就沒有希望了呢?那我們那些什麼疼愛兒子,溺愛孫子啥的,不是太虛偽了嗎?我們連希望都給不了子孫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以後請不要再如此標榜自己了!因為我們不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