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时代迷过哪些公知(公众知识分子),后来呢?

跌跌撞撞的终身学习者


学生时代,读李泽厚、高尔泰的所有书,听能够听到的演讲,自己也有了一些思考。

工作后,读王元化的所有著作,“有思想的学问,有学问的思想”,惊异于先生读黑格尔的勤奋与洞见,也没走进黑格尔的世界。

近十来年,找到一个完全与我的思考经历相似而着我先鞭的张祥龙先生,于是一瓣心香献给他的所有著作(珠圆玉润的思想令我只有接受的份没有多少置喙的份,又一则以喜一则以忧);以为先生是真正贯通古今中外的大思想家,“君子有三畏”,我敬畏先生并不丢人:至少先生带我站在了峰巅。

放眼四望,心胸廓然。贴近大地,读陈志武先生的《金融的逻辑》《财富的逻辑》,居然对经济学有了清晰的认识;于是读杨小凯文集,叹服其识见之高论述之近身与家国情怀之粲然;于是读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自由秩序原理》《科学的反革命》《货币的非国有化》《致命的自负》等,佩服其眼光之远大论述之彻底与明晰。

读刘军宁《保守主义》,激发了读政治哲学著作,读了许多;多在伯克、托克维尔、孟德斯鸠、柯克等,多在自由主义的著作。

卑之无甚高论,于是读周雪光的《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以期论政时不致“泛言三千,不着边际”,以期于治国者有补益而不是聒噪添乱。







温柔第一剑




6786福哥c


抱歉,当学生时,没怎么迷公知,可能是当年人单纯了,玩心大了。喜爱的人物是武侠小说作家金庸,梁羽生,古龙,柳残阳,陈青云。因为喜爱他们写的武侠小说而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