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人長處,避人短處,學會虛已待人

識人長處,避人短處,學會虛已待人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每個人都有他的長處,三個人在一起,肯定有能為我的老師的,就是單方面肯定有比我強的地方,我們要選擇好的去學習,不好的方面,要摒棄掉它,學人長處,避人短處。

孔子帶著學生到魯桓公的宗廟裡參觀的時候,看到了一個可用來裝水的器皿,傾斜地放在祠廟裡,那裡個把這種傾斜的器皿叫欹器。

孔子便向守廟的人問道:“請告訴我,這是什麼器皿呢?”守廟的人告訴他:“這是欹器,是放在座位右邊,用來警戒自己的,是一種用來伴坐的器皿。”孔子說:“我聽說這種用來裝水的器皿,在沒有裝水或者裝水少的時候就會歪倒;水裝的適中,不多不少的時候才會是端正的;水裝的過多它就會翻倒。”說著孔子回過頭對他的學生們說:“你們往這個器皿裡倒水試試看吧!”學生們聽後舀來了水,一個個慢慢地向這個器皿裡灌水。果然,當水裝得適中的時候, 這個器皿就端端正正地立在那裡。不一會兒,水灌滿了,它就翻倒了,裡面的水也隨之流了出來。再過了一會,器皿裡的水流盡了,又恢復了原來的樣子歪斜在那裡。

這時候,孔子長長地嘆了一口氣說:“唉,世上哪裡會有太滿而不傾覆翻倒的事物呀?”

識人長處,避人短處,學會虛已待人

孔子不愧為千古聖人,就連告訴學生人生的道理也那麼形象,生動,不會生硬說教在這一點上我們或許應該學習他的方法。水滿自溢,人自滿會跌倒。命運是極其公正的,它不會因為人的不同而有所偏頗。日中就得西斜,月圓就會虧缺,反事不會太圓滿。這是天地的道理。人體驗到了天地的道理,高就會自卑,盈就會自謙,滿就會自溢。所以孔子又說:“君子做人不自大,有功不自傲。”君子不以他所能做到的而瞧不起別人,不以自己不能做到的而自愧於人。虛已對人是長進仁德的基礎,自謙是受人尊敬的階梯。

適人自抑,就能廣造福用。人最大的一個缺點就是傲字,千萬種罪惡,都是在裡面滋生出來的。人若傲了就會自高自足,不肯屈人之下。身為學子驕傲,就不能尊敬師長;身為弟弟驕傲,就不能尊敬兄長;身為臣子驕傲,就不能做個忠臣了。

以已之所長,去對比他人所短固然不應該這樣做。人的傲骨傲性,嗵用來針對佔據上位的卑鄙小人,貪官汙吏,對於其他人,不應該有半點傲氣。

識人長處,避人短處,學會虛已待人

傲慢的反面既是謙虛,不但外貌要恭敬謙遜,心中更要懷著尊敬之心。常常看到自己的不足之處,就能做到虛已待人。堯舜之所以能被稱為聖人就是把謙虛做到了至誠的境地,也就是允恭克讓,溫恭允塞。做到了謙就能虛,虛就能啄。謙恭自守,必然會大得人心,虛下自處,必然會受人尊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