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这部宅斗剧里,描写了很多种矛盾关系,其中最难处的应该是妻、妾之争。
按照古代的宗法:保护嫡长继承的权利,强调有嫡立嫡,无嫡立长,这样看来嫡妻肯定是强势的一方,其实不然,别忘记还有宠妾灭妻这句话,看看《知否》里这几位嫡妻的遭遇,就知道此言非虚。
(1)曾经的嫡妻盛老太太,没有儿子只好明哲保身。
盛老太太是勇毅侯府的嫡女,嫁入盛府属于低嫁,可身份尊贵的她却没能生下一儿半女,在古代,没儿子是硬伤,盛老太太人强命不强,丈夫另有真爱,她只好把庶子盛纮记在自己名下充作嫡子教养。
可盛纮那会儿已经记事了,对亲身母亲春小娘子有着深厚的感情,虽然生恩没有养恩大,但盛纮对盛老太太更多的是表面的尊重,两个人很难做到像亲生母子那样融洽。
盛纮的妻子王大娘子和丈夫感情并不好,对这个名义上的母亲更是连面子情也做不到,盛老太太对这个儿媳妇也并不亲近,连晨昏定省都免了,而王大娘子更乐得装糊涂躲懒。
在这种情况下,对于盛纮宠妾灭妻,让小老婆管家的作法盛老太太是极其反感的,可毕竟不是自己亲生的儿子,盛纮又是一家之主,盛老太太得时时刻刻维护盛纮的威信,所以对盛纮的行为也只能点到为止,劝他注意官声,不要宠妾灭妻,以免引起御史的弹劾。
另外王大娘子本身智商和情商都比较欠费,又特别自以为是,并不会听从盛老太太的建议,所以盛老太太为了息事宁人,也只能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由着王大娘子和林小娘斗得鸡飞狗跳。
(2)嚣张跋扈的王大娘子,儿女双全,娘家给力照样被妾室架空。
盛府大娘子王氏作为嫡妻,是非常有底气的。她的底气来自三个方面:
第一,婆婆盛老太太不是老公盛纮的亲娘,又是明哲保身的个性,对于内宅的管理,并不愿过多干涉,完全放权给王大娘子,婆婆不管事,内宅自然以大娘子为尊。
第二,儿女双全,尤其长子盛长柏小小年纪就中了举。作为父亲,盛纮对这个儿子也非常满意,也寄于厚望,盛长柏是盛府的未来之星,也是王大娘子的底气所在。
要知道,在古代最讲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王大娘子有一子二女,嫡子盛长柏又是个学霸,将来前途可期,所以王大娘子完全有底气跟盛纮叫板,时不时地怼盛纮几句。
第三,王家在官场上极有实力,能给盛纮的仕途带来助力,而且王大娘子嫁妆又丰厚,说起话来更是底气十足。
在古代,儿子和嫁妆才是女子安身立命所在,嫁妆属于女子的私产,和婆家的财物是分开的,就算百年之后,也只能归自已的亲生子女所有,婆家是无权染指的。
俗话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王大娘子属于低嫁,自己又有大把的嫁妆傍身,照理日子应该过得很滋润,可实际上她经常被林小娘子气得半死,一个大娘子反而掌控不了盛府的内宅,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一力降十会,古代毕竟是男权社会,王大娘子再彪悍也左右不了盛纮的感情和态度,更左右不了盛纮跟谁睡觉。
林小娘的底气是丈夫的宠爱,而盛纮对王大娘子的态度,才是盛府的风向标,说到底,盛纮才是盛府真正当家作主的人,没有盛纮的支持,王大娘子想修理林小娘总是雷声大,雨点小,到最后总会不了了之,反而更助长了林小娘的气焰。如果不是林小娘自己作死,王大娘子很难斗倒林小娘,实际上在她争斗中从来没占过上风。
(3)最为难的嫡妻:张氏。地位再尊重,也差点因妾室算计送了命。
张氏是英国公府的嫡女,嫁给沈国舅做了继室,她的婚姻是最尴尬的存在。
张氏的婚姻是典型的政治婚姻,是皇帝为稳定朝局,促成新老势力结合,而下旨赐婚的。以英国公府的地位,她完全可以嫁得很好,给沈国舅做继室根本不是首选。
而且更糟糕的是,沈国舅的元配大邹氏是因救皇后而死的,沈国舅与元配伉俪情深,活人怎么能争得过死人呢?何况,沈府中还有一位有诰命的贵妾:小邹氏。
这位小邹氏是沈国舅元配的妹妹,虽然她不是沈国舅的真爱,但却享受到了大邹氏的福荫,皇后为了酬谢大邹氏舍命相救,恩及邹府其他人,小邹氏就因此得封诰命。小邹氏名为妾室,可待遇和张氏相差无几,更因为母族与皇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嚣张跋扈得不得了,因此沈府的斗争实际上还带着新旧势力的角逐,充满了火药味儿。
沈国舅在战场上是一名优秀的统帅,可把自家的事情处理得一团糟,完全没有章法,而张氏本身是英国公的嫡女,出身高贵,为人傲气,对丈夫的暧昧态度也非常失望,更瞧不上小邹氏的争宠手段,对邹氏的作法,她的态度很消极。
如果不是闺蜜盛明兰在张氏生子的危急关头鼎力相助,张氏肯定会被小邹氏算计得一尸两命的。
高傲如她,太在乎自己的面子,其实面子是这个世界上最不易放下的,同时又是最没用的东西。为了面子,差点送命,仔细想想实在不值得。
看看《知否》,想想这几位女子的遭遇,怎么看嫡妻都不是个好“差事”,一生一世一双人,才是每个女子最真切的愿望,古今亦同,从来没改变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