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拿着2600工资的合同工,操着公务员的心,工作很痛苦,怎么办?

用不完的运气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吧。

你的担忧和烦恼关键不是工资和工作量的问题,而是身份编制的问题。

首先,身份编制是导致同工不同酬的核心问题。无论是机关还是事业单位,总是存在一部分人因为身份编制而带来的待遇不平等问题。这种现象不仅表现在工作量、工资、待遇方面,还体现在晋升通道方面,合同工往往最高晋升到科级(处级及以上干部属于省管干部,不承认合同聘任制人员)。而且在职场地位和工作量上,也因为身份编制问题而受到一种潜在的“歧视”,经常被安排在一线岗位,做一些冲锋陷阵的工作。工作量大、待遇低、晋升渠道狭窄是最普遍的问题。

第二,事业单位改革对同工不用酬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但需要长期过度的过程。最近这几年的事业单位改革,首先对事业单位的性质进行了分类,然后根据分类,对工作人员的身份待遇进行了界定。特别是对承担市场经营业务的事业单位,规定了改革的方向----转企,新进人员取消事业编制,全部按照市场规律运行,同工同酬。所以建议你向当地人设部门咨询事业单位改革的有关规定,根据自己单位的情况,考虑规划自己的职业方向。但是要注意的是,改革的过程是漫长的,特别是的原有事业编制人员的思维方式,更是很难短期内发生改变,很多人在骨子里仍然有着“大爷做派”和“铁饭碗思想”,对合同编制人员有着骨子里的傲慢和歧视。这是现实情况,很难短时间改变。

第三,综合考虑职场现实状况,从实际出发看待问题,眼光长远一点。虽然受到合同编制身份的限制,但毕竟还是在事业单位岗位上工作,大的工作环境和发展空间还是好的。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化,将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将没有“身份”和“编制”的说法,按岗定编、多劳多得、同工同酬是必然的趋势。所以不妨把眼光放远一点,趁年轻多积累一些经验和人脉,克服和忍受一些不如意的地方,多为将来做准备。

希望以上回答能帮助大家。如果您在职场、就业、创业方面还有什么问题,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随时交流。


老梁职说


确实,在事业单位里,作为一个合同工,或者应该说是临时工,肯定是痛苦的。

第一,工资低。大部分机关事业单位的编外人员收入都是远低于在编人员的,很多地方连正式员工的一半都没有。

第二、地位低。编外人员作为事业单位里的最底层,注定就是被使唤的,脏活累活基本上都是他们做的,工作相对是更辛苦的。

第三、没发展。编外人员工作再怎么努力,也没有办法直接转为编内的,所以在体制内根本没有升职加薪的希望。

总结起来,编外人员干着最苦最累的活,拿着最低的工资,还看不到前途,自然内心是痛苦的。

对于题主来说,既然感受到了痛苦,那就应该努力去做出改变!

对于编外人员来说,国家并没有禁止他们参加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考试,因此如果想要走仕途,那就好好读书参加考试,不少编外人员都通过这种办法成功入编了。

而如果没有一定要在体制内发展,那么其实去企业找一份工作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企业的收入并不低,上升空间也更大,用人更加灵活,有能力有想法的人在企业反而更有机会。


目前来说,“同工不同酬”确实是目前机关事业单位存在的一个问题,不只是编内人员和编外人员存在这种差距,就是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之间也有差别。

但是作为个人来说,这种制度上的问题并不是我们所能解决的,因此我们只能改变自己,努力去适应这个制度!

我是职场问答达人流雷电,用简单的回答让您了解机关单位和国企的各种知识!欢迎关注我,如果有不同意见,请下方评论留言探讨!

流雷电


很多人觉得“同工不同酬”不公平。

但是如果有无编制收入相同,对那些寒窗苦读、努力考上编制的人又公平吗?

该努力的时候没有努力,注定以后要吃苦。

而且,“同工”只是坐在一个办公室,但是工作内容是不同的,收入自然有差异。

为什么合同工收入低、没有晋升空间?

所有人都知道正式工有文凭要求,要通过考试,会有公示,可以申诉,实在不行还可以找媒体曝光;但是合同工的招聘方式却是不公开不透明的,有门路就可以去。

如果能够同工同酬,那关系户都当合同工,根本没岗位留给正式工了。

不同渠道进去的人收入待遇不同,这才是公平。不然就会劣币驱逐良币,普通人更没出头之日。


那为什么要有“合同工”的存在呢?

如果你是一位领导,你的孩子不求上进,天天在家混吃等死,如果没有合同工的存在,你会不会为了孩子铤而走险?铤而走险的人多了,就会上下勾兑,可能会出大乱子。

有合同工的存在,大部分权利不大的领导就会随遇而安了。横竖有个工作,家里也有家底,饿不死。如果是个女儿,找个有前途的女婿,好好栽培也是一样的。

国泰民安靠的不是一身正气、一根筋,而是多方的利益权衡、人性的充分考量,让新人出头,又不让老臣寒心。

国家的规划是有大智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