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學敏院士“醒腦開竅”針刺法 | 案例分享【孤立綜合症頭痛】!

我是為您科普的快問君,點擊關注,快問君將為您和家人的健康保駕護航哦!

患者男,27歲。

主因左眼外展障礙伴右側肢體麻木10餘日,右側頭痛1周加重3 天,於2018年9月3日就診於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針灸科。10餘日前無明顯誘因出現右側肢體麻木,右下肢顯著,呈持續性,左眼外展障礙,就診於天津市環湖醫院,左眼外展功能障礙,複視,無眼震,雙側肌張力正常,腱反射正常,雙側肢體肌力Ⅴ級,雙側病理徵未引出,右側淺痛覺較對側差,雙側共濟運動檢查穩準。

腦脊液寡克隆帶陽性,顱腦MRI示腦橋偏左異常信號,考慮臨床孤立綜合徵(clinically isolated syndrome,CIS),給予注射用甲潑尼龍琥珀酸鈉調節免疫治療,同時給予補鉀、補鈣及營養神經等藥物輔助治療10 d,複查增強MRI異常信號消失,提示免疫治療有效,左眼外展障礙伴右側肢體麻木症狀好轉後出院,但右側頭痛持續,未見好轉,出院後激素減量治療。3 d前出現右枕部脹痛加重,無頭暈,無噁心嘔吐,遂來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針灸科就診。


石學敏院士“醒腦開竅”針刺法 | 案例分享【孤立綜合症頭痛】!

刻診:頭頂部、右側顳葉及眼眶後尖銳燒灼樣疼痛伴失眠,發作時頭痛難忍,無噁心、嘔吐,無眩暈,痛苦面容,面色晦暗,局部痤瘡明顯,情緒抑鬱。

體格檢查:右眼視力下降,雙眼球運動正常,無震顫,直接及間接對光反射存在,雙側瞳孔等大等圓,結膜無充血,四肢運動及肌力正常,全身感覺無異常,舌質紫暗,苔薄白,脈弦澀。近3 d因頭痛無法入睡,每晚睡覺前口服酒石酸唑吡坦片10 mg,艾司唑侖片2 mg方可入睡。

中醫診斷:頭痛,瘀血阻絡證。

西醫診斷:CIS。

治療原則:醒腦開竅,調神止痛,鎮靜安神。

針刺取穴:主穴為百會、四神聰、印堂、太陽、風池、完骨、天柱;配穴為上星、頭維、風府、啞門。

詳見石院士“醒腦開竅”針刺法教程:

專欄

“醒腦開竅”針刺法3D實操課•下

作者:快問中醫

1000幣

0人已購

查看

操作方法

患者取坐位,採用0.25 mm×40 mm針灸針。"小醒腦"針刺法:針刺印堂穴,向鼻根部斜刺0.2~0.3寸,採用輕雀啄手法,以眼球溼潤為度;上星透百會,捻轉補法,局部脹痛為度;四神聰、頭維及太陽,用平補平瀉手法;雙側風池,向對側眼角直刺1.0寸;雙側完骨、天柱,直刺1.0寸,均施以小幅度、高頻率捻轉補法,即捻轉幅度小於90°,捻轉頻率為120~160轉/min,行手法1 min,以針感上傳至後腦部為佳,要求雙手操作,加風府、啞門,平補平瀉。留針30 min,每日1次,此方治療3 d疼痛大減,可耐受,平均睡眠5 h,前方基礎上再加內關、合谷、神門及太沖,採用捻轉瀉法繼續治療3 d,疼痛感消失,睡眠正常,患者精神狀態恢復,其餘無異常,隨訪1個月未再復發。

CIS

是指排除其他疾病的情況下首次發作的中樞神經系統急性或慢性脫髓鞘改變,持續時間大於24 h,目前本病病因仍不清楚,有相當一部分患者會發展為多發性硬化症,可累及中樞神經系統各個部位,其中視神經損傷最為常見,為該病的典型臨床表現,症狀為急性視神經炎或球后視神經炎,多伴有視力下降,眼球疼痛。目前主要治療方法為激素衝擊治療和免疫調節,抑制急性期炎症性脫髓鞘病變進展,延緩發展成多發性硬化及減少復發的可能。

本病治療原則

以"疏通玄府"為主,選用通絡開竅藥,配合針刺的方法以疏通玄府。

石學敏院士創立的"醒腦開竅"針刺法提出"百病之始,皆本於神"的病機理論,對腦竅閉塞、腦失所養、氣機不運為主的"心腦"疾病均有較好療效。其創立的"醒腦開竅"針刺法之"小醒腦",主要圍繞"調神"這一原則,神不是狹義之神,僅指思維、意識、精神狀態,而是指廣義之神,泛指陽氣功能活動的外在表現。

神司運動感覺等各種功能,接受體外刺激及反應,故神與疼痛直接相關,疼痛在於各種原因引起的經脈氣血運行不暢,而經脈氣血運行又與腦神、心神關係密切。神可以導氣,神暢則道通,通則不痛,故調神之法,調其神,令其行氣,而達到鎮痛之功效。

石學敏院士“醒腦開竅”針刺法 | 案例分享【孤立綜合症頭痛】!

現代研究認為印堂穴具有安神定志、開竅止痛、醒腦之功能。上星透百會,可調理陰陽、養血益氣、醒神開竅。風池、完骨和天柱3穴配合,可以改善腦部供血,營養腦神經。再加風府和啞門通督脈,為調神之要穴。

數穴同用,增加同功穴的作用,達到良好的療效。

傳統針刺法以行氣活血,疏通經絡為主,"醒腦開竅"之"小醒腦"針刺法,以醒神調神為主,可以發揮調神行氣,填精益髓,平衡陰陽的作用,對於腦系疾病及許多疑難雜症均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CIS經過大劑量的激素衝擊治療後,有些症狀仍然無法緩解,但運用中醫辨證論治理論,結合針刺治療方法,給本病提供新的治療思路。目前針刺治療CIS的報道還比較少見,隨著對針刺和腧穴的認識越來越多,針刺療法在神經系統疾病的治療中將發揮更大的作用。

本案例摘自2019年第1期《中華針灸電子雜誌》

#健康科普排位賽##針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