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無辜的孩子死在父母的博弈下,朱曼娘和顧廷燁都不配為人父母

有一種職業,沒有準入資格證,卻必須認真履行職責,這就是父母。

當《知否》演到昌哥去世,曼娘變得癲狂的時候,不禁令人心裡感到沉甸甸地,不是每個孩子都帶著父母的期盼出生的,起碼昌哥不是。

他和蓉姐都是朱曼娘邁入顧家的籌碼,他們有一個心比天高的母親,從一開始,曼娘就是以外室的身份出現在顧廷燁的身邊的,她卻妄想著成為侯府的正室,這就是昌哥最大的悲哀。偏執自私的母親,讓他小小年紀就揹負著他遠不能承受的東西。

一個無辜的孩子死在父母的博弈下,朱曼娘和顧廷燁都不配為人父母

曼娘是個妄想症患者,以為憑著有子有女就能嫁入侯府成為正室,她的開局就註定了必輸無疑。

有兩點決定了她是痴心妄想,一直在唱獨角戲:

古代的婚姻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她和顧廷燁這種屬於無媒苟合,聘則為妻,奔則為妾,她從頭到尾都沒有機會成為顧廷燁的妻子。

一個無辜的孩子死在父母的博弈下,朱曼娘和顧廷燁都不配為人父母

在那個時代,曼孃的出身,是非常低下的,而顧廷燁是侯府嫡子,不要說家裡不允許,即使家裡允許,顧廷燁本人也從來沒有打算娶曼娘為妻,他只是想找個性格寬厚的高門貴女,能容得下曼娘為妾就行。

顧廷燁的想法從來和曼娘不在一個頻道上,曼娘在自說自話地幻想,而顧廷燁則早就領略過現實的殘酷。他不可能為一個歌伎出身的女子放棄自己的身份地位,也不可能讓自己的嫡子有這樣提不上臺面的母親,這就是曼娘最大的悲哀,始終不能面對現實,活在自己的世界裡,怎麼叫都醒不過來。

顧廷燁從來沒有想過讓曼娘成為自己的嫡妻,他自己從小就因為生母是鹽商之女而飽受冷待,母族是他的硬傷,所以他一定找同樣門當戶對的人家求親,這樣才能讓他得到助力。

一個無辜的孩子死在父母的博弈下,朱曼娘和顧廷燁都不配為人父母

他其實非常在意出身這件事,這並不代表顧廷燁不愛自己的生母,而是他在自己成長的過程中意識到,在他的周圍都是些把出身看得比一切還重的勢利眼,他得到的家庭溫暖少得可憐,總是像刺蝟一樣刺探著周圍的一切,同時把自己包裹得緊緊的,這種傷害是無形的,可確實讓他痛了許多年,所以在他內心深處早就下定決心一定要找個高門之女,省得將來他的子女也遭遇和他一樣的痛楚。

後來盛明蘭出現了,樣樣都符合他對妻子的期望,明蘭聰慧又堅強,同時又知道怎樣保護自己,而且他認為明蘭是庶女出身,肯定不會苛待他的庶子庶女,就是這樣多種考量下,他下定決心把盛明蘭娶回家,成為自己的妻子。

一個無辜的孩子死在父母的博弈下,朱曼娘和顧廷燁都不配為人父母

可明蘭的出現對於曼娘來說是當頭一棒,把她對將來的希望全部打破了,曼娘以兩個孩子為籌碼,想方設法破壞顧廷燁和明蘭的感情,在做著無謂的垂死掙扎。

曼娘從來都沒有真正瞭解過顧廷燁,顧廷燁其實是個現實又理智的人,而且性格強硬,連他的父親顧侯都不可能左右他,何況一個外室?在他眼裡,曼娘只是他暖床的工具而已,他願意給曼娘妾的身份,還是因為曼娘給他生下了一雙兒女。

一個無辜的孩子死在父母的博弈下,朱曼娘和顧廷燁都不配為人父母

而曼孃的眼裡,顧廷燁是個心軟的人,她拿昌哥做賭注,賭的就是顧廷燁會心軟,可她忘記了,顧廷燁已經遇到了真心所愛盛明蘭,而且他珍愛的女人同樣也能為他生兒育女。

而且,顧廷燁其實並不是一個真正能把禮法放下的人,他遠沒有表面上那樣狂放不羈,他眼裡把嫡庶之分看得很重,嫡子團哥才是他全身心愛的孩子,年輕的時候他不會愛,會愛的時候愛的卻是別人,從感情上,他對曼娘從來沒有全身心地愛過。

一個無辜的孩子死在父母的博弈下,朱曼娘和顧廷燁都不配為人父母

​曼娘對顧廷燁既不瞭解,也沒有用對方法,在她拿昌哥當籌碼威脅顧廷燁那一刻起,在顧廷燁已經下定了決心,要放棄昌哥這個兒子,本來作為庶子,昌哥對嫡子團哥是沒有威脅力的,可有這樣一個瘋狂的母親,顧廷燁是不可能冒險讓曼娘再借著兒子接近他的生活,對他珍愛的妻子和嫡子造成任何傷害。

可稚子何其無辜,不被期盼地生下來,卻要承受父母共同的傷害,朱曼娘和顧廷燁都不配為人父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