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宏观点评」逆周期政策再加码——4月17日中央政治局会议点评

4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和当前经济工作。我们对此点评如下:

一、形势判断:“极不寻常”、“前所未有”

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中央政治局以每月1次的罕见高频,先后召开了3次全体会议(2月21日、3月27日、4月17日),期间还召开了十余次政治局常委会会议。

对于疫情形势,本次会议认为“当前防控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但“保持疫情防控成果、防止疫情反弹”的任务依然繁重。会议要求疫情防控“常态化”,指向中央判断我国经济生活将在一定时期内与病毒共存。会议在“复工复产”之后补充“达产”,表明中央提高了对复工复产的效果/产能利用率的关注度。

对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3次全体会议的措辞逐次升级:221会议提出我国经济受到“明显影响”;327会议提出世界经济受到“严重冲击”,而本次会议进一步提出“今年一季度极不寻常,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 同日统计局公布一季度我国实际GDP同比增速为-6.8%,为92年有季度GDP数据以来首度负增长,且跌幅超过市场预期。本次会议对经济形势的定调,凸显了中央对“困难、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充分认识,以政策“切实增强紧迫感”的必要性。

二、工作基调:“稳是大局”,“六稳”“六保”

相较327政治局会议,此次会议并未提及“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并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的前缀从“确保实现决胜”改为“紧扣”,指向中央对GDP增速的要求有所淡化。事实上,在一季度GDP增速为-6.8%的基础上,即便是保证全年4.0%增速,也需要今年二至四季度平均增速达到 7.1%。考虑到海外疫情的发展,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会议强调“稳是大局”,但当下的“稳”,不仅是经济层面的稳增长,更在于“确保疫情不反弹” 和“兜住民生底线”。基于此,会议在此前“六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的基础上,首次提出更关乎民生的“六保”,即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并对“六保”进行了具体部署。

三、宏观政策:“更大”力度

中央对宏观政策的要求从327政治局会议的“加大力度”进一步升级为要以“更大”力度对冲疫情影响,并提出明确部署。

财政政策方面,提高赤字率、发行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方向不变,但表述上出现了新的变化。一是会议删去了提高赤字率之前的“适度”二字,指向赤字率或更大幅度提升,大概率将突破3%;二是明确了特别国债将以“抗疫”为主题;三是新增“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指向政策将更加注重资金投入对“稳增长”的效果。

货币政策方面,会议明确要求“运用降准、降息、再贷款等手段,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表明货币政策的宽松基调将延续,“宽信用”也将继续发力,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本月20号1年期LPR大概率将下降20bp至3.85%,一举打破贷款利率隐性下限,5年期LPR有望下行5-10bp,以稳定房地产市场预期。年内央行将响应中央要求降准、降息,进一步推动LPR利率下行,并可能调降存款基准利率。

四、重点工作:扩大内需

有鉴于海外疫情的发展,会议一方面继续强调“积极扩大国内需求”,一方面围绕新提出的“六保”进行具体的部署。

扩大内需的“抓手”,一是消费,二是投资。消费方面,此次会议沿用327会议的提法,扩大居民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未来政府或出台更多消费支持政策。投资方面,此次会议强调“要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并提出发力方向:“实施老旧社区改造”、“加强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值得注意的是“传统”基建排序在“新型”之前:由于占据绝对比重,传统基建也需在“稳增长”中发挥重要作用。

此外,疫情爆发后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及房地产,仍然沿用了“房住不炒”、“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表述,指向在“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前,中央仍不偏好刺激房地产这一政策选项。从“要把资金用到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上”的信用流向出发,也需防止资金过度流入房地产市场。

五、小结:逆周期政策再加码

总体来看,在新冠疫情带来的“前所未有”挑战之下,我国逆周期政策将进一步加码。财政政策有望进一步发挥稳定经济的关键作用,赤字率大概率突破3%、抗疫特别国债将加速落地、新增专项债规模或进一步上调;货币政策年内将再降准、再降息,LPR利率也将进一步下调。政策将力求通过扩大内需对冲海外疫情的影响,确保“六稳”“六保”,稳住经济基本盘,兜住民生底线。

-END-

谭卓 宏观经济研究所所长

[email protected]

韩剑 宏观研究员

[email protected]

2、转载时需要保留全文所有内容,不得进行任何删改。转载时注明出处,并在“原文链接”中保留原始公众号文章链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