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兴村:“能人回来了,村里兴旺了”

 乡村振兴正当时。

  如何让人“流”入乡、留在乡,让钱“流”进村,让地“活”起来?这是摆在乡村振兴面前的“三大难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首先要按规律办事。在我们这样一个拥有近14亿人口的大国,实现乡村振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创举,没有现成的、可照抄照搬的经验。我国乡村振兴道路怎么走,只能靠我们自己去探索。

  近日,本报记者走进利辛县永兴镇永兴村,探访该村在探索盘活“人地钱”这三大难题的过程中,逐步靠近的振兴梦想,希望能给更多地区带来启示。

  很多村庄年轻人都在往外走。但利辛县永兴镇永兴村,能人纷纷把家还。

  在能人的带领下,永兴村这个昔日的贫困村拥有了源源不断的振兴活力。

  能人回乡:头雁展翅竞风流

  在苏州种菜每年能挣十好几万元,却跑回到家当村干部,每年的收入减少了三分之二,李勇还干得一身劲。很多村民弄不明白,李勇为啥这么“傻”?

  “回家有了用武之地。”李勇说,他回来的主要原因。永兴村村委会流转群众土地近百公顷,种植蒲公英、小辣椒等经济作物,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20岁时就外出打工、在外漂泊了20年,种得一手好菜的李勇决心返乡。返乡后的李勇,于2017年被选为村委委员。

  懂技术的李勇,负责抓村集体产业的生产管理。他天天就“泡”在地里,一年骑坏了一辆电动车,今年种辣椒的时候,竟一天在地里走了42公里,相当于跑个马拉松。

  永兴村“傻人”可不止一个。近两年来,全村十余名村民返乡创业。“戏好要靠唱戏人,兴村就要先兴人。能人回来了,村里兴旺了。”永兴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马大虎说。

  能人为什么纷纷回来?

  李勇说出了答案:“因为穷,之前一提到我们村,人家都摇头,我们回来,就是要一提到永兴村,大家都羡慕。”

  干部下乡:扎根基层促发展

  从2014年开始,马大虎作为第六批选派干部从市委办公室到永兴村驻村扶贫。

  永兴村曾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2014年贫困发生率14.68%,村集体产业空白。永兴村已于2016年脱贫出列,贫困发生率降为0.53%。

  驻村5年来,马大虎平均每月在村20多天。带领全村主动探索,力争找到了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径。该村以村集体名义流转土地近百公顷,采取“村党总支+农发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努力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马大虎深知,乡村要振兴,不仅需要能人,还须党建引领。

  “不仅村里发展有前景,还要能人回来有平台。”马大虎说,这是能人愿意回来的原因。而且,永兴村着力推动村两委班子年轻化。目前永兴村的两委班子平均年龄37岁,最小的30岁。

  年龄最小的是村党总支书记李富国,就是马大虎“挖”回来的。李富国之前在昆山经营房产经纪公司,年收入达几十万元。在村集体产业项目里,李富国负责跑订单,发挥出了他走南闯北、见多识广的优势。“钱是挣得少了,但就像马书记说的,回来平台更大,更有成就感。”李富国坦诚地说。

  产业兴乡:增收有路聚民心

  今年永兴村村集体种植的小辣椒、薄荷和蒲公英大丰收,可为村集体增加收入约110万元,加上光伏项目收入,村集体收入将接近200万元。

  不仅村集体经济,永兴村产业发展遍地开花。

  3年前,李宁将他的手机晶片加工厂搬回家。目前吸纳了20多位村民务工。在该加工厂东侧,是今年4月份返乡的李立天的獐子繁育基地,李立天表示,马上就要招人,“贫困户优先考虑”。

  “只要不懒,家门口就能挣钱,一年下来,轻轻松松地也能挣几千元。”永兴村贫困户邹芳说,村里现在就看不到闲人。

  当前,永兴村正在探索延长村集体经济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我们需要更多的人才,共同实现乡村振兴梦。”马大虎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