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训练可以铸就天才?

什么样的训练可以铸就天才?


今天分享一本书《刻意练习》


这本书的作者艾利克森,是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也是“刻意练习”法则的研创者。他主要研究各个领域中的杰出人物是如何获得杰出表现的,比如体育、音乐、国际象棋、医学、军事等领域,他发现这些杰出人物的成就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遵循了“刻意练习”法则。在复工这段特殊的时期为大家提供一个高效学习方法来尽快恢复工作状态。


这本书中有三个观点给我们非常大的启发:

1.为什么训练可以铸就天才?天才不是天生的吗?

2.训练分为有效训练和无效训练,那应该如何区分呢?

3.迄今为止最强大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刻意练习。刻意练习究竟是什么?


训练可以铸就天才


莫扎特是大家公认的一位音乐天才,他在7岁的时候就举行了大型的音乐会,让音乐界广为震惊,不过这还不算什么,更令人震惊的是,莫扎特在他4岁的时候就能够分辨任何音乐的音调,甚至是像声音的调子,比如时钟报时的音调,甚至人打喷嚏的音调,这种能力是极其罕见的,大约在每一万人当中,只有一个人具有这种完美音高的能力。似乎,天才之所以是天才,就好像与生俱来便拥有这样天赋异禀的能力。


真是这样吗?


在2014年日本一位心理学家榊原彩子做了一个实验,他招募了24个两到六岁之间的孩子,在一年多的训练之后,这24个孩子全部具有了完美音高的能力,尽管在正常条件下,每一万个人中才会有一个人具有完美高音。也就是说经过训练,也可以获得和天才一样的表现。


作者分析说,莫扎特所谓的天赋很可能也是训练的结果。要知道早在莫扎特4岁的时候,他父亲就已经全职教他音乐了,每天音乐训练的强度,比那24个小孩子还要高,是训练铸就了天才。


所谓的潜能全部是可以被锻炼出来的,就像跑步健身能够锻炼肌肉一样,用正确的方法就可以训练出潜能。人的身体和大脑有极强的适应性,如果通过刻意的训练,就能够极强地改变身体的适应能力。其实大脑也一样,大脑经过刻意练习之后,也能够发展出过去不具备的潜能。


那我们可能就会问,为什么我们也一直上学、受训练,可是却没有被训练成天才呢?作者说,那是因为训练方法不对。训练方法是分为有效的训练无效的训练,而我们大多数人常常陷入到了无效的训练中。怎么区别有效的训练和无效的训练呢?这就是作者给我们的第二个启示。


这样的场景熟悉吗?我们一直在写作业、一直在做题、一直在跑步、一直在下棋,可是我们既没有成为学霸、运动健将,也没有成为象棋高手,为什么?因为我们进行的是天真的练习,虽然埋头在干,但并没有进行有效的训练。


事实上大多数人对练习有三种误区:


第一种误区,是觉得练习可能没有太大的用,能力主要受基因限制。有人会说“我不擅长和数学打交道”“我空间想象能力比较弱”“我不认路”“我没办法做得更好”……可是作者说,其实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正确的训练来改变自己,关键是要有正确的心态。


第二种误区,是认为只要练习的时间足够长了,能力就慢慢好了。但是作者说,如果做的时间足够长就会足够好的话,那么就不会有那么多街边下了很多年棋,但是棋艺还是很差的臭棋篓子了。事实上以完全相同的方式一而再再而三地做某件事情,并不能提高成绩和表现,它有时候还会让我们停滞不前,并且使能力水平缓慢下降。


第三种练习的误区,是认为只要努力,足够刻苦勤劳,就能提高成绩,就会更加优秀。可是作者说,除非你有专门的恰当的练习方法,否则即使加倍努力也不会有太大的进步。想想我们上学的时候,一定有那个最勤奋、最刻苦、最努力的坐在角落的同学,每天不停地加倍学习,可是每次考试下来成绩都很糟糕。


有效的练习,不等于长时间的练习,也不等于重复的练习,只有正确方法的练习才能真正有效。那什么样的练习方法才算有效的呢?作者说这个很重要的方法叫有目的的训练。有目的的训练


首先,是一种不断改进的做法,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致千里。


其次,训练中必须专注,不能心不在焉。我们常常只是在做,而并没有认真地去思考,就像福尔摩斯说的,你只是在看,而并没有观察。


另外,有目的的训练还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必须有及时反馈,如果做完了题并不知道对错,进步就非常慢。


最后,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必须跳出“舒适区”进行训练。想象一下,一个业余的钢琴师,他十几岁就开始学琴,到他30年之后还在用同样的方式弹琴,哪怕他已经完成了1万小时的天才训练,他也不会成为天才,为什么?因为他没有走出自己的舒适区。有效的练习,是有目的地突破舒适区的训练,只有这样才能快速的进步。那是不是我们进行有目的的训练就会成为天才呢?作者说,不行。尽管有目的的训练很有效,但是它远远不够养成一个天才级水平的能力。要达到天才级的水平,需要有更高效的方法,那就是“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是人类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有效的提升和训练技能的方法,那什么是刻意练习?在讨论刻意练习之前,我们先要问自己一个问题,我们的努力和勤奋究竟训练的是什么?训练的是速度?音乐感?还是技术?不,作者说真正训练的核心是我们的

“心理表征”


什么是心理表征?这是认知心理学上的一个名词,就是说在思考事物时对应的心理结构。听起来比较抽象,我们举个例子。


比如对外行的棋手来说,他看下棋就是看到一个一个的棋子在移动,而对一个大师而言,他除了看到棋面上的棋局变化之外,他还能看出两方的优势和劣势,接下来的走势,对手可能的策略以及自己可能采取的对应方案。


你有没有发现,对于同样一件事,新手和专业的人员看问题的深度和高度是有差别的。换句话说他们之间的认知模块、认知结构是不一样,而这种差别就是不同的心理表征。对专家而言,他们能够把复杂的、大量的信息组成一个一个的认知模块,以这样的模块去思考和处理问题,当他在面对新情况的时候,能够快速调出过去的一些认知模块,从而在思考和解决问题上有更高效的方法。心里表征有一个重要的好处在于,可以帮助我们处理信息:理解和解读它,把它保存在记忆中,组织它,分析它,并用它来决策。


比如,踢球没经验的人就觉得足球场上双方加起来20多个人在满球场乱跑,只要是球踢到脚下就去抢就行啦,可是专业的球员会发现规律。有人专门做了实验,就是让这些专业的球员去看比赛,看一场真实的足球比赛的视频,当一个球员刚接到传过来的球时,按下暂停键,然后问实验对象说下一步这个球员会做什么行动?他是带球还是射门,还是传球?越是优秀的球员对下一步行动的判断越准确。


也就是说,专业级的选手和普通的选手,天才级的人物和普通水平的人物,看问题的心理表征方面形成了关键的区别。所以,理解了这一点就理解了刻意练习的目的,我们的目的本质上就是要建立一个更强大的心理表征来思考问题,而刻意练习就是目前人类发现最强大、最高效的训练方式。那什么是刻意练习?我们的生活工作中怎么进行可以练习呢?我们下期见。


作者:王焱--同心动力品牌设计师

来源:同心动力管理V视角(ID: topduty)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