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刻膠國產化迎重大推進:華為芯片轉向中芯國際 兩年市場增量160億

財聯社4月17日,外媒稱華為正將公司內部設計芯片的生產工作,從臺積電逐步轉移到大陸企業中芯國際來完成,以應對美國將來出臺的限制措施。

知情人士稱,華為旗下芯片部門,即海思半導體在2019年底開始指示部分工程師為中芯國際而非臺積電設計芯片。其表示,我們現在把資源向中芯國際傾斜,加快幫助他們。目前尚不清楚華為增加多少芯片生產訂單給中芯國際。一名華為發言人表示,這種轉變是行業慣例,華為在選擇半導體制造商時,會仔細考慮產能、技術和交貨等問題。

高盛稱,重申看好中芯國際技術提升,料受惠5G基建發展,估計12納米及14納米收入增長加速,相信中芯可受惠電設基建設備(海思半導體、中興等客戶)及終端應用產品。該行決定將中芯國際納入該行“確信買入”名單,重申對其“買入”投資評及目標價19.6港元,此相當預測2021年市賬率1.9倍。

受此利好影響,今日A股光刻膠板塊大漲4.4%。

同益股份、永太科技漲停,雅克科技接近漲停;芯源微、捷捷微電、上海新陽等漲超5%;其餘多隻板塊內個股跟漲。

光刻膠國產化迎重大推進:華為芯片轉向中芯國際 兩年市場增量160億

據美國電子材料市場調查公司TECHCET調查顯示,主要的G-Line/I-Line、DUV光刻膠的2020年的市場規模繼2018年之後,會再次超過16億美元(約112億元)。另一方面,EUV光刻膠的市場規模在2020年超過1000萬美元(約7000萬元),到2023年年平均增長率預計達到50%以上,但是從當前的EUV光蝕刻膠的整體市場來看,EUV光刻膠的佔比不足1%。

浙商證券研報顯示,新建晶圓廠投產,光刻膠迎來代替窗口。2020-2022年是中國大陸晶圓廠投產高峰期,以長江存儲,長鑫存儲等新星晶圓廠和以中芯國際,華虹為代表的老牌晶圓廠正處於產能擴張期,未來3年將迎來密集投產。國內新建晶圓廠的密集投產為光刻膠打開了最佳代替窗口。

浙商證券預計2022年國內半導體光刻膠市場將會是2019年的兩倍,約55億元。屆時世界面板產能持續向中國轉移,國內面板光刻膠市場需求預計約為105億元。二者合計將帶來約160億元的市場空間

光刻膠標的推薦:浙商證券分析,從其他半導體化學品業務切入光刻膠領域的國內廠商有雅克科技、南大光電、上海新陽等;以面板材料為基礎,切入面板光刻膠領域,並計劃向半導體光刻膠領域擴展的國內廠商有晶瑞股份,容大感光,飛凱材料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