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盡頭的咖啡館》:建立“存在感模式”,實現“存在意義”

引言:

你的人生軌跡是否和《世界盡頭的咖啡館》裡的約翰一樣:

高中的時候,我為了考大學而努力;上了大學,我為了找工作而努力;再之後,我來到公司上班,把時間花在努力升職上。

彷彿從出生開始,就有人引導著你在設定好的人生道路上前行。這條道路毫無新意,無數人走過,無數人還將繼續走;也毫無針對性,父親走過,兒子孫子亦可以繼續和重複。

人生代代無窮矣,這條“萬能”的人生道路何其相似。

《世界盡頭的咖啡館》:建立“存在感模式”,實現“存在意義”

然而,許多人卻感到迷茫、困惑、疲憊和不甘,想在這條“預設”的路線上找到一個出口,去領略生命中別樣的風景。

32歲的約翰·史崔勒基,在“設定好的人生道路”上找到一個岔道口。這一年,他做了一件在別人眼裡“瘋狂”的事。約翰辭了職,和妻子背起揹包,開始環球之旅,用9個月時間走過7萬多英里路。

旅行結束後,約翰把這段經歷和感悟寫成《世界盡頭的咖啡館》。這本薄薄的小冊子戳中無數人的痛點,被翻譯成39種語言,暢銷全球。

作者在這本書裡虛構了一家“為什麼咖啡館”,並在菜單背面印著三個問題:

你為什麼來這裡?

你害怕死亡嗎?

你滿足嗎?

問問自己,“我為什麼來這裡?”“這裡”不是指某個地方,而是在人生的此時此刻,你當下、此刻人生的狀態。

說得直白一點,就是問問自己:“我為什麼過成今天這個樣子?”

《世界盡頭的咖啡館》:建立“存在感模式”,實現“存在意義”

生活似乎很無趣,或者說很平淡,又或者很苦逼。“我為什麼會成為今天的我?我為什麼很苦逼?”諸如此類。能不能變得更好?怎樣變得更好?

“不同的人會在不同的時期面對那個問題。有的人在小時候就想清楚了,有的人長大一些才開始想,還有人終其一生都沒有想明白。”

作者通過這三個問題,啟發讀者對人生意義的思考,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找到“常規”的人生道路外的另一種可能性。

人生的焦慮和煩惱,根源在於不知道自己的“存在意義”,導致我們常常走在一條人人“深以為然”的既定道路上,在許多無謂的事情上浪費寶貴的時間和精力。我們需要挖掘自我的“存在意義”,建立個人“存在感模式”,讓自己的人生光芒萬丈。

《世界盡頭的咖啡館》:建立“存在感模式”,實現“存在意義”

01 人生的滿足感來源於你為實現“存在意義”而努力

朋友許久不見,見面常常問這樣的問題:你好嗎?

你不鹹不淡地回答:還好還好。

真的“還好”嗎?

某天晚上,你躺在床上,盯著天花板,莫名想哭。工作、升職、加薪,你並不開心;你買買買,被買來的東西包圍,你依舊不開心,甚至想逃。

其實,在外人眼裡,你的生活的確“還好”。但是,“還好”就行了嗎?你渴望比“還好”“挺好”更令人滿意的狀態、更棒的生活。

於是,你忍不住問自己:我為什麼在這裡?我的“存在意義”是什麼?

《世界盡頭的咖啡館》:建立“存在感模式”,實現“存在意義”

英語“存在主義”(existentialism)一詞來源於拉丁語,意思是“將被遮蔽的東西不斷呈現出來”。關於“存在”的爭論,曾使古代的先哲們思殫力竭。普通人困惑於“存在意義”並不是一件應該覺得羞愧的事情。

尼采認為,人若要成為更為有力量的創造者,就必須學會訓練自身的激情和慾望,使其得到某種昇華和提高。

心理治療師亞隆認為:

存在的內疚並非是因為犯下了某種罪行而造成的,恰恰相反,存在的內疚是來自於對自身的疏忽。

如此說來,“存在意義”就是你內心裡那些因你“自身的疏忽”而“被遮蔽”的東西,就是那些能讓你與眾不同、光芒萬丈的特質。

一個人要找到自己的“存在意義”,就必須認真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深入審視自己內心,挖掘那些“被遮蔽”的東西。

《世界盡頭的咖啡館》:建立“存在感模式”,實現“存在意義”

約翰在書中說:

當一個人弄清了他為什麼存在,就相當於定義了自己的“存在意義”(Purpose For Existing)。我們簡稱其為“PFE”。在一個人的一生中,他可以為了實現“存在意義去做十件、二十件、甚至成百上千件事,會嘗試各種有利於實現PFE的活動。這樣的人生活滿意度會很高。

“存在意義”讓你有滿足感和獲得感,讓你顯現出與眾不同的特質,讓你面對困頓生活是不抱怨、不退縮、不放棄。

當你找到自己的“人生意義”後,你便不會感受到來自外部世界的種種限制,而是來源於我們自身。

02 “海浪理論”和“海龜生活哲學”

A.生活如海浪,有人如魚得水,有人筋疲力盡

世界就是一片汪洋大海,人生活在起伏的海浪之中。人人都是弄潮兒,有人如魚得水,有人筋疲力盡,一樣的海,一樣的浪,原因何在?

《世界盡頭的咖啡館》:建立“存在感模式”,實現“存在意義”

《荒野求生》節目中,英國冒險家貝爾從直升飛機上跳到海里,然後游到一個荒島上。

貝爾告訴我們:最好的路徑不是直接朝著陸地游過去,因為那樣的話,一波一波的海浪會把你衝得更遠。最好的辦法是隨波逐流,順著波浪的方向遊,這樣才能迂迴地到達海島。

在我們所接受的教育中,“逆流而上”是被推崇和鼓勵的品質,似乎唯有經歷艱難困苦,唯有被“餓其體膚,勞其筋骨”,人生才能得圓滿。事實上,逆流而上可能會被海浪吞沒,被迎面而來的海浪衝垮,而隨波逐流卻可能借助海浪的力量越遊越遠。

潮起潮落,生活也如同海浪一樣,既有順流的“正向浪”,也有逆流的“反向浪”。

生活中的“反向浪”無時不在影響著我們,正如《世界盡頭的咖啡館》中的安妮所說:

我們每天做的不是自己想做的事,為了彌補心中因此產生的空虛,我們會買更多東西。我們希望廣告是真的,哪怕只有一絲一毫是真的也好,希望那些商品能代替日常工作給我們帶來滿足感。但不幸的是,我們買的越多,要付的賬就越多,就越需要花更多時間工作,這樣才能為一切買單。我們花在工作上的時間並非發自內心,所以投入工作的時間越多,我們就會產生越多不滿,因為我們留給真正想做的事的時間就更少了。


《世界盡頭的咖啡館》:建立“存在感模式”,實現“存在意義”

“反向浪”以極隱蔽的方式,讓我們不知不覺中消耗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比如明星八卦,以抓人眼球的標題吸引你的注意力;比如手機遊戲;比如時刻更新的朋友圈等等。

“反向浪”時刻存在,不會在我們的生活中消失,它們或明或暗、或隱或現存在於生活中,伺機隨時捲走我們的時間和精力。但是,現在我們已經意識到了它們的存在,我們需要向在海里自由自在的海龜,學習一點生存的智慧。

B. 像海龜一樣分配你的精力,把時間花在能實現你的“存在意義”的事情上

《世界盡頭的咖啡館》中的凱茜講了一個海龜游泳的故事。

海龜遊得很慢,但凱茜卻總是跟不上海龜的速度,她拼命地追趕,但還是被海龜越甩越遠。

《世界盡頭的咖啡館》:建立“存在感模式”,實現“存在意義”

凱茜認真觀察之後發現,海龜的動作遵循著海水的運動規律。

當海浪推向岸邊,與海龜方向相反,海龜會浮起來划水,但僅僅是為了讓自己浮在原地。當海浪向海洋方向湧起時,它會加快划水速度,這樣就可以乘著海浪前進了。

海龜從不與海浪相爭,而是巧妙利用海浪的力量。

而凱茜卻一直在用力向前遊,精力總是有限的,總有筋疲力盡的時候。

生活中也是一樣,當我們在所有的事情上都平均用力,就會浪費掉許多精力 。那些消耗我們的時間、精力和注意的“反向浪”,無益於我們實現自己的“存在意義”。我們在這些“反向浪”上浪費自己太多時間,當我們真正想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時,已經沒有精力和時間了。

因此,我們需要向海龜學習,減少在“反向浪”上的消耗,保存實力,乘著“正向浪”前進,把時間花在能實現“存在意義”的事情上。

《世界盡頭的咖啡館》:建立“存在感模式”,實現“存在意義”

03 建立個人的“存在感模式”,實現人生“存在意義”

約翰,生活本來就很精彩。只不過有人沒發現自己是作者,沒發現他們可以按自己的想法創作。

實現人生“存在意義”,繪就美好人生的藍圖,我們自己才是生活的創作者。我們可以通過建立個人的“存在感模式”,幫助自己實現自我的“存在意義”。

A.存在感的意義及建立個人“存在感模式”

所謂的“存在感”,就是你自身所具有的與眾不同的、能對別人產生強烈吸引力的特質,於自我是一種自我的心理感覺,於他人是一種特殊魅力。

勤奮只能讓你不後退,存在感才是你的核心競爭力。

《世界盡頭的咖啡館》:建立“存在感模式”,實現“存在意義”

個人存在感的建立並非沒有章法可循,我們可以通過建立個人“存在感模式”來不斷提升個人存在感 。

個人“存在感模式”=個人意願+個人魅力+影響力。

創建屬於你個人的“存在感模式”,能讓你重新認識自我,對自我發展進行清晰定位,糾正過往的行為模式,建立全新的思考模式和行為模式。

B.創建個人“存在感模式”的步驟:認識自己、打造個人魅力、描繪未來願景

蘇格拉底說,一個能夠正確認識自己的人,才是最有力量的人。

因此,我們首先需要真正瞭解自己的“個人意願”。通過向內探索,真正認識並瞭解自我,挖掘和發揮自身的優勢,使自己的想法和行動保持一致性,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通常,每個人都有許多想做的事,我們可以通過列清單的方式,挖掘內心深處真正的渴望,將每個意願施以權重,真正找到能夠觸發你在潛能的意願。

《世界盡頭的咖啡館》:建立“存在感模式”,實現“存在意義”

其次,打造個人魅力,即是個人的核心競爭力。

個人魅力能夠提升自信心,它讓你如同沙礫中的金子般閃閃發光,人們自然地被你所吸引。打造個人魅力,要清楚地知道自己優勢,同時,並不隱瞞自己的缺點。人無完人,我們並不是要打造一尊完美的神,不完美的才是有血有肉、有笑有淚的人。

最後,我們需要在自己的腦海中描繪出一幅願景。

願景的意義在於,我們扒開生活的“籬笆牆”上的縫隙,清楚地看到我們想過的那種生活。願景就是我們播灑在自我內心的種子,向陽而生。

建立個人“存在感模式”的意義在於,讓人們在實現“存在意義”的道路上有章可循,依照模式不斷提升自信心,促進個人“存在意義”的實現,形成良性循環。

《世界盡頭的咖啡館》:建立“存在感模式”,實現“存在意義”

結語:

那些清楚自己“存在意義”的人,為實現“存在意義”全力以赴的人,他們的運氣常常會比別人好。在他們最需要的時候,意外的驚喜總會降臨。

我們需要自覺克服人生的“反向浪”,不斷地強化和優化個人“存在感模式”,最終實現個人的“存在意義”,過上想要的生活。

尼采說,充實你自己,實現你的潛能,充分地、完全地活著,只要這樣,也只有這樣,才能死而無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