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四次榮立“一大功”的退役老兵徐仕亮

一眼望去,儘管已經九十四歲高齡,但他依舊耳聰目明、精神矍鑠。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就是這樣一個滿臉溝壑、略顯憨厚的老人,竟然曾經參加過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並且四次榮立“一大功”、一次榮立“二小功”。他,就是家住陸良縣芳華鎮戚家山村委會小吉衝村的退役老兵徐仕亮。

記四次榮立“一大功”的退役老兵徐仕亮

戰功卓著的退役老兵徐仕亮依舊精神飽滿

塵封多年的軍功章

2019年3月的一天,陸良縣退役軍人事務局對全縣退役軍人進行信息採集。期間,家住陸良縣芳華鎮戚家山村委會小吉衝村的退役老兵徐仕亮在家人的陪同下,也高高興興地來到芳華鎮退役軍人服務站進行登記。當老人慢慢地把用紅布包裹得嚴嚴實實的東西打開時,一枚枚軍功章赫然呈現在人們面前。工作人員趕緊同縣退役軍人事務局取得聯繫,在仔細查閱檔案資料後,終於弄清了事情的真相,不僅讓塵封六十多年的軍功章重見天日,而且讓默默無聞的退役老兵在有生之年能夠得到了人們的重新認識。

貧苦家庭出身的徐仕亮老人生於1926年9月。1945年,就在他19歲那年,被國民黨捉去當兵。後來,他跟隨部隊參加了起義,被整編加入了中國人民解放軍。1948年9月,他參加了著名的錦州戰役,親身經歷了塔山阻擊戰,真切嚐到了槍林彈雨、血雨腥風、生死離別的滋味和痛苦,榮立了一次“一大功”。1950年7月,徐仕亮和戰友們唱著“雄赳赳、氣昂昂……”的志願軍軍歌奉命開拔朝鮮作戰。在出國作戰的兩年多時間裡,他也記不清參加過大小戰鬥多少次,而最悲壯、最殘酷、最刻骨銘心的要數西川戰役那一回。由於戰事緊張,後勤給養供不上,戰士們天天吃的都是隨身攜帶的炒麵,餓了就順手抓一把炒麵充飢;由於附近的水井、河流等水源都被敵人投放了毒藥,渴極了的戰士們只好憋住氣把自己的尿喝下去……他也在戰鬥中得到成長和鍛鍊,被提拔為班長、副排長、排長等職,並且多次立功受獎。

記四次榮立“一大功”的退役老兵徐仕亮

陸良縣退役軍人事務局局長劉奇林等人前往徐仕亮家中進行慰問

默默無聞的莊稼漢

1955年,時年29歲的徐仕亮主動申請復員回鄉,決心為家鄉的建設和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從手握槍桿子的軍人變成了一名手拿鋤頭把的地道農民,徐仕亮退役不褪軍人本色,退役不褪軍人作風,更沒有躺在功勞簿上睡大覺。就在那激情燃燒的歲月裡,身為退役軍人的徐仕亮事事帶頭、處處當先,始終發揮著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開初,他擔任了初級社的社長,領著社員們在瘦薄的土地上找尋出路。之後,他又擔任了大隊民兵連長,積極帶領民兵開展軍事訓練,認真處置各種突發事件,曾經奮不顧身帶領民兵參加了撲滅牛頭山區的森林大火,光榮地出席了省裡召開的英模表彰大會。後來,他還擔任了大隊青年突擊隊隊長,親自帶領戚家山大隊的鄉親們,吃著燒洋芋、啃著苦蕎粑、喝著酸菜湯,披星戴月轉戰在普山水庫和蓮花田水庫上,硬是用肩膀挑起了一座又一座中型水庫,為陸良縣的水利事業拋灑了心血和汗水,受到了幹部群眾的好評。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後,由於長期奔波勞碌,加之年歲漸漸大了,身體慢慢垮了下來,有人開始為他出“點子”,勸說他趕緊找上級組織要點“待遇”,否則就來不及了。然而,徐仕亮始終恪守著一個共產黨員的信仰和誠實做人的本分,既沒有拿自己的戰功勳章四處顯耀,更沒有給組織上增添任何負擔和麻煩。

現如今,早已兒孫繞膝、四世同堂盡享天倫之樂的徐仕亮家境狀況還不錯,並且享受著國家給予的每月1391元老復員軍人定期補助,不愁吃、不愁穿。他常說:“人要學會知足,更要懂得感恩,比起那些犧牲在戰場上的戰友,我們這些有幸活在盛世年代的老兵,應該心滿意足了。”

雲南網特約記者 顧貴明 通訊員 鄭昆紅 雍一凡 攝影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