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小长假就要来了,看看古人是怎么放假的吧

在古代,士农工商各行各业中,只有“公务员”和学生能够享受“法定”节假日这种福利。

作为一名公务员,第一次享受假期是在周朝,那个时候,根据周礼,人们需要祭祀,祈求风调雨顺,而在祭祀时,就需要官员们回家沐浴更衣、整理仪表,那就不用上班了,但是这种活动每年只有春秋两次,也就是说周朝的官员们每年只有2次假期。

十一小长假就要来了,看看古人是怎么放假的吧

到了秦朝,官员们没有法定节假日,但是可以请假,也叫“告归”,就是说如果官员们遇到什么情况,不得不离开工作岗位,需要告诉皇帝或者相关部门一声,说我要回家了,经过批准后,就可以离开。我们的汉高祖刘邦在任秦朝亭长时,“常告归之田”,就是经常请假回家干点农活。

汉朝的时候,休假制度得到了质的飞跃,除了春节、冬至、夏至等节令会放假,工作5天之后可以休息一天,这一天是专门让官员们回家洗澡的,谁让汉朝的官衙没有澡堂子呢,要不然那味道真龙天子也受不了。这个“休沐”假就是以后各类假期的雏形。感谢澡堂子。

十一小长假就要来了,看看古人是怎么放假的吧

到了唐代,官衙的设计变成了前面是办公、后面居家,这样不值夜班的官员们就可以回家了,那么5天一休就显得有些频繁了,于是就有了“旬休”,就是10天一休。尽管需要连上10天班,但是唐朝人的各类节庆假日多呀,除了春节、冬至、寒食节三个7天黄金周,中秋、夏至、重阳节、三伏天、秋分,大大小小约53个,甚至连老子诞辰、佛诞、皇帝诞辰都要放假。值得一提的是唐朝还出现了一种特别人性化的假期,探亲假,放假的天数跟离家的距离呈正比,每年最多十天,如果他们的父母去世了,还必须强制退职回家守孝三年已尽孝道,这就是古人常说的丁忧。

十一小长假就要来了,看看古人是怎么放假的吧

宋代的“公务员”是中国历史上最清闲的,一言不合就放假。除了有元旦、寒食、冬至三个七天大长假,上元、夏至、中元三个三天小长假之外,基本上逢节日必休、逢节气必休,合计法定节假日有110天。更任性的是儿子成年、儿女嫁娶都放假,每个三五年,还有十五到一个月的省亲假。官员们要是不休假还会被训斥,“不会休假的员工不是好员工”。这里需要提一下著名词人苏轼,他的好多作品就是在外游山玩水时写出来的,不要太羡慕。

十一小长假就要来了,看看古人是怎么放假的吧

到了元朝,能征善战的游牧民族认为生命在于工作,忽必烈在即位的时候就对官员们的节日休假作了规定,除了节日放假16天以外,每月休旬假3天。

十一小长假就要来了,看看古人是怎么放假的吧

本以为到了明朝,情况会好转一点,但却碰上了朱元璋,这位摩羯座的工作狂根本没有放假的概念,在经过深思熟虑后,推出了元旦5天、冬至3天、元宵节10天的的18日节日休假+皇帝心意赐假包的组合套餐,也就是说在不请假的情况下,官员们想放假得看皇帝的心情,高兴了就赏你几天假期。直到朱元璋去世后,每月3天的旬休制度才被恢复。但加起来才是宋朝的一半。这里还有个说法是朱元璋刚开始的时候只给大家放3天假,过年、冬至和生日,求出处。

十一小长假就要来了,看看古人是怎么放假的吧

清朝前期基本沿袭了明朝的休假制度,但到了清末,受西方假日制度影响,原来的每月3天旬休变成了星期日休假制。

十一小长假就要来了,看看古人是怎么放假的吧

学生们又是怎么放假的呢。古代学生的假期有三种:第一种是旬假,跟“公务员”们差不多,上10天学休1天;第二种是“田假”,基本上是每年农历五月,此时麦子成熟,学生回家下地割麦,假期在一个月左右,且不包括路程上花费的时间;第三种是“授衣假”,就是当进入农历九月份时,天气转凉,让学生回家取过冬的衣服,假期也是一个月。这妥妥的就是周末和寒暑假,看来古代的学生跟今天的学生待遇都差不太多。

十一小长假就要来了,看看古人是怎么放假的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