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賢:我與我周璇久,寧做我

【本文原創首發,點擊右上角“關注”,分享更多精彩文字】

竹林七賢:我與我周璇久,寧做我

文 | 江徐

如果可以穿越,你想去往哪個朝代?

我的答案是:魏晉南北朝。

那個時代非常動盪,前有淝水之戰,後有八王之亂;那個時代又非常詩意,有永和九年的蘭亭雅集,曲水流觴,也有陶淵明的歸園田居,桃花源記。

美學家宗白華說:

“漢末魏晉六朝是中國政治上最混亂、社會上最苦痛的時代,然而卻是精神史上極自由、極解放、最富有智慧、最濃於熱情的一個時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藝術精神的一個時代。”

吸引我的,是從混亂與苦痛之中所顯發出來的自由、真實、智慧、熱情這些藝術精神,以及具有這種精神的一群人。他們,便是以玄心洞見萬象,以深情妙賞自然,以風流處置人生的魏晉名士。

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阮咸,這七位名士,常在竹林之下飲酒、彈琴、長嘯、酣眠,放蕩不羈愛自由,世人親切地稱呼他們這個群體為:

竹 林 七 賢。

竹林七賢:我與我周璇久,寧做我

孤傲的嵇康,活出自由的自我


魏晉時期盛行美容風氣,作為竹林七賢的靈魂人物,嵇康長得很漂亮。

《世說新語》上記載,他身高七尺八寸,風姿特秀。山濤讚美他:“為人也,巖巖若孤松之獨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將崩。”往那裡一站,像山崖傲然而立的孤松,當他喝醉躺下,又像一座巍峨玉山的傾倒。

嵇康寫得一手好文章。人品俊俠,詩品清峻,而他的四言詩,被譽為曹操之後又一批非凡之作。還彈得一手好琴曲。他通曉音律,甚愛彈琴,並非附庸風雅,而是情景交融下的自我紓解。

“目送歸鴻,手揮五絃。 俯仰自得,遊心太玄。 ”

這是嵇康贈予友人的詩句,也是自畫像。

竹林七賢:我與我周璇久,寧做我

嵇康更吸引人處,還是他的人格魅力,那差不多也是竹林七賢所有成員的人生態度——活得漂亮。

長相俊美,多才多藝,又是玄學創始人,這讓嵇康名聲在外。儘管他無心追名逐利。

有一個富家公子,叫鍾會,父親鍾繇是大書法家,官至太傅,所以可拼爹,可炫富。鍾會是嵇康的迷弟,很想跟偶像坐在一起,交流一下學術,探討探討人生。他覺得資質尚淺,不敢上門叨擾。

終於有一天,鍾會前來拜訪偶像。寶馬香車,名貴華服,排場好大。一則作為自己底氣,二則他大概認為這樣可表示對嵇康的看中。

誰知,嵇康不鳥他,繼續埋頭打鐵,向秀繼續拉風箱。這讓鍾會很意外,很尷尬,很憤懣。當他轉身離去,嵇康總算開口了:“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

鍾會答得也很漂亮:“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

後來發生一樁冤案,嵇康為朋友辯護,仗義執言,鍾會從中尋得洩憤的機會。

他向執權者列舉嵇康當殺的理由。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也怪嵇康自己,做人直言不諱,拒絕虛偽。要他違心而為,卑躬屈膝,他寧可死。

臨行前,嵇康泰然自若,當他得知離行刑還有一段時間,便讓兄長嵇喜取來古琴,最後一次彈奏《廣陵散》。曲畢,手止,他仰天嘆息:從此《廣陵散》在要失傳了……

“夕陽在天,人影在地。”這是嵇康在人世的最後一刻,也是他的高光時刻。然後從容赴死。那年,他四十歲。

真實,自然,活出自我,追求自由,面對權貴不卑不亢,面對生死不喜不懼。

他的生存與死亡,就如易中天在《魏晉風度》中所寫:

“作為竹林七賢的精神領袖、魏晉風度的代表人物,嵇康以他的生命為代價,維護了自己的獨立人格和自由意志,從而贏得了永遠的尊崇和敬重。”

竹林七賢:我與我周璇久,寧做我

憂憤的阮籍,活出矛盾的自我


阮籍也是竹林七賢的領袖人物,有一顆矛盾的赤子之心。

他遇喜歡賞的人,會青眼相看,遇上反感的人,則給出一個白眼。這屬於做人率真的一面。

另一方面,阮籍與嵇康的直言不諱有所不同,他總是謹言慎行,從不隨意評價別人。

《世說新語》上記載,“每與之言,言皆玄遠,未嘗臧否人物。”這一點,深得執權者欣賞。

阮籍比嵇康多一點妥協,他喜歡彈琴復長嘯的山泉生活,同時又胸懷濟世之志,很想做點事。

所以,他沒有拒絕司馬氏政權拋出的橄欖枝,還主動請求擔任步兵校尉,也為此被世人稱為阮步兵。

之所以選擇步兵校尉,一來,這個官職並不實掌兵權,不會導致執權者的猜疑;二來,是因為步兵校尉的廚房儲藏了不少酒。

阮籍一邊渴望安邦濟國,平定天下,一邊又選擇躲避是非,明哲保身。這兩種方向,都是真實的自我。

性情天生的張力,構成生命的矛盾。人處於矛盾的撕扯之中,痛苦也就接踵而來。

心裡感到不爽快的時候,怎麼辦?

竹林七賢:我與我周璇久,寧做我

李商隱寫出了自己的紓解之方,那便是一個人駕車,去往荒郊野外,看夕陽、望風景、一個人靜靜。

阮籍也喜歡這樣,《晉書·阮籍傳》對此記載:

“時率意獨駕,不由徑路,車跡所窮,輒慟哭而反。”

那個時期,他在京師洛陽,擔任從事中郎,也許仕途的不順意、時代的大動亂,凝結成塊壘,心事沉重。

他常常一個人駕車,車上帶著酒,沒有目的,沒有方向,信馬由韁。一直向前走,走到路的盡頭,痛哭一場,然後轉身返回。

這一哭,是為時代昏暗、百姓患難,自己想有所作為又無能為力的絕望與憂憤。

有一天,阮籍駕車遊蕩返回途中,聽聞兵家有一位才貌雙全的女子,待字閨中,卻不幸病故。阮籍與這位女子素未謀面,與她家人也不相識,他但不邀自來,到靈堂前,“徑往哭之,盡哀而還”。

這一哭,既為女子,或許也為友人嵇康,為天下無常消逝的年輕生命,正如餘秋雨在《遙遠的絕響》中寫道:

“這眼淚,不是為親情而灑,不是為冤案而流,只是獻給一具美好而又速逝的生命。沒有其他任何理由,只為美麗,只為青春,只為異性,只為生命。”

竹林七賢:我與我周璇久,寧做我

疏狂的劉伶:活出逍遙的自我

竹林七賢個個愛飲酒,劉伶的醉酒最為蕩氣迴腸。

劉伶容貌醜陋,身高不足一米五,所以不像嵇康那樣玉樹臨風。因為偏好老莊學說,追求自由與無為,也就沒有阮籍那份濟世之心。

他整天悠悠忽忽,陶陶兀兀,人生主題可概括為一個字:喝、喝、喝!

因為一直喝酒,懶得動筆,劉伶的文學作品極少,只留下兩篇,其中一篇便是寫酒的《酒德頌》。那是他的自畫像,也蘊含了他的宇宙觀與人生觀。

在這篇駢文中,劉伶這樣寫道:

“以天地為一朝,以萬期為須臾,日月為扃牖,八荒為庭衢。行無轍跡,居無室廬,幕天席地,縱意所如。止則操卮執觚,動則挈榼提壺,唯酒是務,焉知其餘?”

他把浩渺歷史視為一天,把千秋萬代看作片刻,他還把天上日月當作屋子的門窗,把天地八方當做自己的庭院。

他來去無蹤,四海為家。他以天為帳幕,以大地為臥席,隨處可歇息,逍遙自在。

竹林七賢:我與我周璇久,寧做我

劉伶放浪形骸到何種程度呢?

有時,他會脫掉衣服,赤身裸體地呆在屋內縱情暢飲。

別人有事上門,正好撞見這幅景象,表示譏笑,他不但不覺羞恥,還理直氣壯地反問:我把天地當作房子,把房屋當作褲子,你們跑到我褲襠裡做什麼?!

大化縱浪,一切皆空。天地悠悠,人似螻蟻。

曠達的宇宙觀,虛無的人生觀,讓劉伶有幾分獨與天地精神相往來的意味,將生死看得很淡。

他和他的友人一樣,喜歡駕車外出遊蕩,車上當然少不了酒,同時還讓僕人扛一把鍬,跟在後面。

派什麼用場?

劉伶囑咐僕人,他死在哪裡,就把他埋在哪裡!

就這樣,他以莊子為精神偶像,最終活成了莊子筆下的逍遙人物。

竹林七賢:我與我周璇久,寧做我

我與我周璇久,寧做我!

竹林七賢,除了以上三位,另外四人以不同的性情與追求,活成魏晉時代不一樣的煙火。

山濤,這個團體中最年長的大哥,一個“如璞玉渾金”的人。

他喜好老莊學說,嚮往林泉自由,他有出世之心,同時也有入世之志。

山濤選擇出仕,憑藉政治才華一步一步往上爬,位列三公,留下“懸絲尚書”的佳話。

與其詛咒黑暗,不如讓自己發光。大概,這是山濤的的處世理念吧。

王戎,被阮籍稱為“俗物”,因為他為人處世非常庸俗。

自幼聰穎秀美的王戎,長大後熱衷名利。他憑藉過人見識與出眾清談,在仕途上青雲直上,後來聚斂錢財,富甲一方。

他又非常吝嗇。侄子結婚,作為叔父,要送隨禮錢的,王戎只送了一件衣服,想想覺得心疼,最終索要了回來。

院子裡有一棵李樹,結出的果子又大又甜,王戎拿去集市售賣,不想讓別人得到好種子,他將果核一粒一粒鑽破。

嵇康被殺後,曾經幫在他打鐵時拉風箱的向秀,寫下千古名篇《思舊賦》。“悼嵇生之永辭兮,顧日影而彈琴。託運遇於領會兮,寄餘命於寸陰。”

歲月流逝,人世無常,溫和的向秀常常懷念嵇康臨刑前的樣子。

阮咸,是竹林七賢的一員,也是他鐘愛的樂器的名字。

現世動盪,人情慌亂,他從音樂中尋取慰藉,安渡浮生。

竹林七賢:我與我周璇久,寧做我

他們秉持不同的生活態度,卻一樣活得自我而漂亮。

他們或孤傲,或憂憤,或疏狂,或溫和,或圓融,總之都是隨性而為,放達瀟灑,在亂世中活出了風流、風尚、風度、風骨。

魏晉風骨,代表魏晉風骨的竹林七賢,之所以千年不衰,令今人遙想,大概就是因為,這群可愛的人活出了真實而自由的人生。

他們的人生態度,就像另一位魏晉名士殷浩的吶喊,也是對庸庸俗眾的一記警策:

我與我周璇久,寧做我!


竹林七賢:我與我周璇久,寧做我

【作者簡介:江徐,80後女子,十點讀書籤約作者。煮字療飢,借筆畫心。已出版《李清照:酒意詩情誰與共》。點擊右上角“關注”,收看更多相關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