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個人金融信息安全 守護好百姓“錢袋子”

——個人金融信息安全知識及典例

近年來,隨著金融行業高速的信息化和網絡化發展,個人金融信息洩露、侵權事件頻發,由此引發的一系列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案件更令人觸目驚心。個人金融信息作為個人信息中最重要的一種,其安全性直接影響到個人財產安全。廣大公眾應瞭解掌握個人金融信息安全常識,增強防範意識並妥善採取保護措施,確保個人金融信息不受侵害,遠離不法分子的詐騙陷阱,守好自己的“錢袋子”。

一、什麼是個人金融信息

依據《中國人民銀行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實施辦法》,個人金融信息是指金融機構通過開展業務或者其他渠道獲取、加工和保存的個人信息,包括個人身份信息、財產信息、賬戶信息、信用信息、金融交易信息及其他反映特定個人某些情況的信息。

個人身份信息包括個人姓名、性別、國籍、民族、身份證件種類號碼及有效期限、職業、聯繫方式、婚姻狀況、家庭狀況、住所或工作單位地址及照片等。

個人財產信息包括個人收入狀況、擁有的不動產狀況、擁有的車輛狀況、納稅額、公積金繳存金額等。

個人賬戶信息包括賬號、賬戶開立時間、開戶行、賬戶餘額、賬戶交易情況等。

個人信用信息包括信用卡還款情況、貸款償還情況以及個人在經濟活動中形成的,能夠反映其信用狀況的其他信息。

個人金融交易信息包括銀行業金融機構在支付結算、理財、保險箱等中間業務過程中獲取、保存、留存的個人信息和客戶在通過銀行業金融機構與保險公司、證券公司、基金公司、期貨公司等第三方機構發生業務關係時產生的個人信息等。

衍生信息,包括個人消費習慣、投資意願等對原始信息進行處理、分析所形成的反映特定個人某些情況的信息;以及在與個人建立業務關係過程中獲取、保存的其他個人信息。

二、個人金融信息洩露渠道

日常生活中,我們可能因為下面這些不經意的行為就洩露了自己的金融信息。

隨意填寫個人資料。如街頭填問卷送小禮品、網上填問卷送禮品、註冊即送大禮、填寫詳細資料贏抽獎機會等,參與這些小活動均有可能洩露個人金融信息。

隨手在網上曬個人信息。一個帶有定位的曬圖可能會暴露家庭地址,一個聊天截圖可能會暴露手機號、微信號,慶祝生日的蛋糕剛好描述了你的年齡和出生日期,這些無形中洩露了個人信息。

貿然連接不明免費Wi-Fi,隨便掃碼。免費Wi-Fi以及二維碼可能成為木馬病毒的攜帶者,盜取用戶手機號碼、銀行卡號、交易密碼等重要個人金融信息。

此外,不法分子利用技術手段、改裝改造設備竊取用戶信息,黑客攻擊系統獲得用戶信息或者相關工作人員倒賣用戶信息也是個人金融信息洩露的重要渠道。

三、個人金融信息洩露的危害及典型案例

個人金融信息洩露的危害可小可大,例如最常見的騷擾電話接二連三,垃圾短信、郵件鋪天蓋地,嚴重的則信用卡被盜刷、賬戶錢款不翼而飛,名譽受損、無端涉案,更有不法分子冒充親朋、同學、公安前來詐騙。下面這些典型案例就發生在我們身邊。

案例1. 網絡詐騙被銀行及時制止

保護個人金融信息安全 守護好百姓“錢袋子”

張某不慎洩露了個人信息,不法分子利用其信息在網上購買基金,使張某收到其銀行卡里17000餘元被轉走的短信,接著打電話稱能幫張某追回被轉款項,試圖通過取消基金認購操作製造將“被轉款項”追回的假象,並誘騙張某將銀行卡里餘額轉至所謂“安全賬戶”(不法分子持有)。張某在操作時,A銀行工作人員見其神色慌張便詢問緣由,確認這是一起詐騙案件。A銀行迅速啟動應急預案,並協助張某到ATM操作,讓對方聽到ATM提示音獲取信任後,成功套取對方的銀行卡號,並鎖住該賬戶交易功能。隨後,張某收到17000餘元已回到賬戶的短信,被轉的款項全部追回。

【安全提示】

不明釦款勿慌張,及時求助真銀行。

詐騙套路千萬項,安全意識要加強。

案例2. 二維碼支付被盜刷

保護個人金融信息安全 守護好百姓“錢袋子”

2019年4月21日至5月4日之間,四名消費者手持微信二維碼在超市等待付款,在排隊的幾分鐘裡,被人從背後通過手機掃碼,盜刷500元到900元不等的資金,扣款方都是名為“一站式24小時便利店”的賬戶,根本不是超市收款。

【安全提示】

關閉免密支付,或調低免密支付的限額。

不要在排隊購物時打開付款碼,等到自己要進行支付交易時再打開支付用的二維碼。

仔細辨別付款碼和收款碼,對外收款時別使用付款碼。

儘量少讓別人掃自己的付款碼。對於網上支付賬戶,調低支付金額上限,或只存少部分錢。

案例3. 假冒手機銀行APP詐騙

保護個人金融信息安全 守護好百姓“錢袋子”

王某收到一則短信,以10開頭,內容為**銀行網銀升級,提醒用戶升級手機銀行APP,並提供下載鏈接http://******。王某沒有絲毫懷疑,點擊短信中的鏈接下載安裝。安裝到手機上後,該APP操作界面和之前使用的手機銀行一模一樣,王某按提示登錄賬號,填寫手機號、銀行卡、身份證號等信息,沒有放在心上。不久之後,王某在銀行網點查詢卡內餘額發現已被洗劫一空,才意識到自己中招了。

不法分子將手機木馬偽裝成常見銀行的手機客戶端,放在不安全的軟件市場、論壇,引誘用戶下載;或是通過偽基站發短信,引誘用戶點擊短信中的鏈接,下載安裝。

該木馬和正版手機客戶端完全一樣,誘導用戶填寫個人信息,並以短信形式發送到指定的手機號。不法分子獲取信息後,此木馬將隱藏圖標,在後臺偷偷攔截並轉發短信驗證碼,這樣不法分子就可利用“找回密碼”修改中招手機用戶銀行交易密碼,將用戶銀行卡內錢財洗劫一空。

【安全提示】

在銀行網點或正規渠道下載手機客戶端。

切勿輕信未經認證的軟件市場,或是論壇、短信裡的下載鏈接,不要隨意點擊。

不要將有大額現金的銀行卡綁定手機銀行,設置銀行卡轉賬限額。

案例4. 網貸連環詐騙

保護個人金融信息安全 守護好百姓“錢袋子”

剛畢業的福州網友小蘭遭遇電信騙局,短短兩天被騙走28萬元。小蘭先接到自稱“福州通信局”的電話,通知其手機號因群發賭博信息被舉報,一號騙子利用威嚇成功迷惑住小蘭,二號騙子通過偽造公安官方電話的來電顯示騙取信任,加了受害者QQ進一步製造行騙語境和場景,小蘭完全陷入騙子杜撰的劇情,配合其調查一起涉嫌200多萬的洗錢案件,將全部存款轉到了所謂“安全賬戶”。為擴大詐騙“戰果”,騙子繼續誘導小蘭從10家網貸平臺借款和要求繳納9萬保證金,當小蘭發現已無力繳納保證金時,才發現自己受騙了。

【安全提示】

但凡收到客服、有關部門或公檢法的電話,切勿輕信。

切勿輕易以任何名義要求轉賬、借款、繳納保證金,以免背上負債,造成損失。

如發現轉賬賬戶為個人賬戶,一定是騙子。

案例5. 徵信詐騙

保護個人金融信息安全 守護好百姓“錢袋子”

山東的小張忽然收到一個短信,手機自動識別是“**銀行”發來的,短信號碼也是106開頭(已認證號段),告知他的信用卡因嚴重逾期已臨時凍結,逾期行為也被錄入徵信系統。小張準備買房,對自己的信用很是愛惜,他趕緊打短信中的電話詢問情況,對方告訴他因為還款逾期要交2萬元方可解凍,並告訴他只需關注一個“**銀行自助服務中心”的公眾號,即可迅速辦理,否則影響以後的車貸、房貸。小張擔心受影響,就在對方的提示下,在公眾號轉了2萬元。後來小張覺得不對勁,撥打銀行電話核實,其實根本沒有逾期。

【安全提示】

看到的信息都不一定是真的 (包括銀行發來的短信以及所謂的認證公眾號)。

在接到類似逾期信息後,要及時通過官方客服或者到銀行營業網點確認。

如有徵信問題,可到人民銀行或指定銀行的徵信微櫃檯查詢、打印。

四、個人金融信息風險防範要點

個人金融信息洩露可能造成難以挽回的損失,公眾需要提高安全防護意識,保護好自己的個人金融信息,守護個人財產安全,下面這些風險防範要點需要牢記。

切勿把自己的身份證件、銀行卡、金融賬戶等轉借他人使用。

不要因為贈送禮品就註冊賬戶並提供個人身份信息、個人賬戶信息。

在日常生活中切勿向他人透露個人金融信息、財產狀況等基本信息,也不要隨意在網絡上留下個人金融信息。

儘量親自辦理金融業務,切勿委託不熟悉的人或中介代辦,謹防個人信息被盜。

提供個人身份證件複印件辦理各類業務時,應在複印件上註明使用用途和期限,例如:“僅供XX年XX月辦理XX業務使用”,以防身份證複印件被移作他用。

不要隨意丟棄刷卡籤購單、取款憑條、信用卡對賬單等,對寫錯、作廢的金融業務單據,應撕碎或用碎紙機及時銷燬。

不要輕信來歷不明的電話、短信和郵件。對方身份未核實前,切勿透露本人銀行賬號、密碼或進行轉賬操作。

在電腦和手機上,不要隨意點擊他人發來的不明鏈接或網上搜索到的非正規網站鏈接。

不要隨便掃描二維碼。

在使用二維碼支付時,不要提前展示二維碼,以免被他人掃碼扣款。

來源:津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