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非混血家庭的广州“疫”事

“您好,请出示穗康码。”4月17日下午两点半,吴曦来到越秀区华侨新村社区淘金市场出入口开始测温值守。他操着一口流利的中文,利索地指引来往人员测温,查验穗康码,时不时遇见熟络的居民,便互相亲切地招呼着。不仔细瞧,戴着口罩的他丝毫不像是一名混血儿。

吴曦今年20岁,父亲来自苏丹,母亲是中国人,他们一家在华侨新村生活了十年,已经逐渐融入当地的社区生活。在这个特殊的新冠肺炎疫情时期,他也坚信:“遵守这里的规矩,才是对自己和他人负责。”

一个中非混血家庭的广州“疫”事

“小吴同学是个热心肠的小伙子”

中午,太阳正烈。连续值守了一个多小时,吴曦才有时间歇口气,跟记者聊了起来。“社区关口很重要,是防控的最后一道防线。”吴曦擦了擦额头上的汗说,“我也就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小事,来帮忙守关口。”

从3月中旬开始,疫情发展逐步向好,许多人都恢复了工作常态,华侨新村社区防控人手趋紧。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大学阿拉伯语专业的吴曦趁着还在假期,便主动申请加入社区值守的队伍,每周与大家一道轮流为社区“把关”。

为了做好值守,吴曦做了不少功课。从理解防疫信息举措,到学习测温枪的使用,再到指引登记出示穗康码,他一样都没落下。“自己弄明白了,才能守好社区门。”现在,一家五口在吴曦的带动下,都主动登记了穗康码并坚持每天测温记录上传更新。

一个中非混血家庭的广州“疫”事

“他很喜欢在这里的生活,也经常参加社区活动,大家就叫他小吴同学。这些天参加值守回来后,他都很开心。”吴曦的母亲吴娟说。

这并不是吴曦第一次为社区服务,中学时期的他就加入了华侨新村社区志愿服务队。“小吴同学是个热心肠的小伙子。”在华侨新村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黄小平看来,一直以来,吴曦都热衷于为社区志愿服务,“在他读高中的时候,每逢寒暑假都主动来社区进行义务活动,大大小小的事他都愿意做,还经常带着身边的同学一块。”

“沟通多了,问题自然解决了”

一个下午的值守结束后,吴曦回到了父母开在社区内的语言教育工作室,见到了刚刚解除健康管理的父亲扎克。

作为非洲籍人士,扎克早前通过大筛查进行居家健康管理,并接受核酸检测。“社区与我们提前沟通交流,父亲明白了这样做的意义,并主动与我们分开,独自待在工作室里。”为了更好配合社区管理,吴曦和母亲以及弟弟妹妹四人也选择主动在家进行健康管理。

吴曦一家正在向更多的人传播着这座城市的防疫理念。“我们一家和很多生活在广州的非洲人都有联系,还建立了不少微信群,在这次疫情中经常相互交流。父母都是博士,他们沟通起来会更有优势,更让人信服。”吴曦经常与人说,“广州出台的防疫措施是富有专业性的,对中外人员也都是一视同仁的,我们选择生活在这里就应该遵守这里的规矩。”

“沟通多了,问题自然解决了。”在吴曦看来,刚开始对防疫政策有些疑虑,这也是普通人的正常反应。经过多方沟通后,大家逐渐了解了事情的科学性和必要性,持赞同看法的人也就多了。

【记者】周甫琦

【视频】钟涌

【作者】 周甫琦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