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告别》:让死亡变得惬意一些?

今天咱们聊得这本书叫做《最好的告别》。顾名思义,提到告别了,谈的就是死亡的那些事情。

这里叫我想起很多年前看的一部电影,德国片儿,叫《敲开天堂的门》,Knocking On Heavens Door,鲍勃·迪伦有一首同名歌曲,就是这首歌的主旋律。这个片子很有意思,讲的是两个病友,一个胆小如鼠,一个简单粗暴,两个人本来互相看不顺眼,是死对头,结果后来两个人查出来得了癌症,必死无疑,然后机缘巧合之下,也可能是觉得自己要死了,情感比较脆弱,所以俩人就冰释前嫌了。其中有一个人这辈子一直有一个愿望没有实现,就是去看海。从小到大都没看过海,临死了,想去看看海。于是两个人就偷了一辆小破车,经历了很多波折,又是卷进黑帮拼杀,又是躲避警察追击,最后终于得偿所愿见到了大海。结尾的地方两个人坐在沙滩上,喝着啤酒,看着海,等着死神来带走他们。

《最好的告别》:让死亡变得惬意一些?

鲍勃·迪伦

这部电影的结局非常感人,尤其是鲍勃·迪伦的歌声一响起的时候,敲开天堂的门,你不禁就开始思考,如果明天你就要死了,你会做什么?死亡就非得是一件恐怖绝望的事情吗?我们能不能让死亡变得惬意一些?在人生路的最后,我们应该怎样把握住仅有的快乐时光?

对于人类来说,只要你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死亡就是一个无论如何都绕不开的话题,甚至对大多数的人来说,死亡是一个很沉重的话题。很多人极力地回避死亡的话题,就比如说我们小的时候不能随便说‘谁谁谁死了’,如果我们这么说了,大人就会赶紧制止我们,一方面觉得不礼貌,但另一方面也是会觉得有些不吉利。

不过这本书跟我们以往对死亡讳莫如深的态度不太一样,作者在书里极力地恳请我们思考人生的意义,而不是把时间浪费在对死亡的恐惧上。

《最好的告别》:让死亡变得惬意一些?

本书的作者叫阿图·葛文德,他本身就是一位医生,而且是奥巴马医改的顾问,曾经当选全球十大思想家之一。因为他自己是医生,做过了很多大的手术,所以他在看了很多死亡之后,心中开始产生了困惑。他在书里有一个观点特别震撼我,他认为医学上真正的成功不是一台手术做得有多成功,而是患者的感受始终是愉悦的,没有痛苦的。

生老病死都是人必经的一些人生过程,不论你是国王还是平民,你的一生都无可避免地要面对这些问题,现代医疗可能给我们提供了更先进的技术,能让我们在重大疾病面前痊愈,延长我们的寿命。我们是这么以为的。但事实其实不是这样,医疗确实延长了一部分时间,但是这个时间不是我们的寿命,而是我们的衰老。

作者在书里举了一个例子,是他刚开始做外科住院医师的时候遇见的一位患者,患者名字叫约瑟夫•拉扎罗夫,他是一位市政府行政官,他的妻子就是死于癌症,所以他自己和他的家人也都非常害怕癌症。但是很不幸,六十岁的时候,这位拉扎罗夫先生还是患上了了癌症,而且癌症迅速扩散了,扩散到他的胸椎,对脊椎造成了压迫,他腹部双腿都积满了液体,右腿也没法动,大小便失禁。到这一步,已经没法痊愈了,剩下的就是时间问题。但是在保守治疗和做手术之中,拉扎罗夫和他的家人仍然选择了手术。

手术结束后,技术层面上说,手术非常成功,但是因为拉扎罗夫的身体已经太虚弱,所以他根本就承受不了手术对身体带来的伤害,很快他的病情就又恶化了,十四天后,拉扎罗夫的儿子来对阿图说是时候该停止治疗了。而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拉扎罗夫只是痛苦地靠呼吸机多存活了几天,而且还几乎是毫无意识的。

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但是等死亡真的降临的时候,不论是降临我们自己还是我们的亲人身上,我们都没办法轻易地说放手。但我们也明白,挣扎也没什么意义,死去的人也感受不到痛苦和哀伤,我们应该相信这就是最好的结局了,我们只要去最好的告别就可以了。

《最好的告别》:让死亡变得惬意一些?

我们思考死亡是为了活得更好,整本书虽然在提衰老和死亡,但是其实并不是只适用于老年人,每个人一生都可能经历大大小小的病痛,我们要学会面对这些,同时我们要会在这样的情况下做出我们真正想要的选择。而作为一个医生,阿图在结尾也提出了呼吁,他认为医生的职责是助人幸福,而不是单纯地治愈什么,因为有的时候你就是无能为力。而作为人类,最有意义的体验会来自于帮助他人处理医学无能为力的文,而不仅仅是医学能够解决的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