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英宗真的是孙贵妃抱养的吗?这在皇家有可能吗?

漫谈文史八卦


历史上关于明英宗朱祁镇和孙皇后究竟是不是亲生母子还有疑问,传说孙皇后当时并没有怀孕,而是偷了别人的孩子。不过这个说法恐有诋毁之意,因为孙皇后假如是盗子,她就需要装上十个月的身孕,这期间不仅要骗过侍从还有太医,更要瞒住皇上和张太后,根本就不可能做到。而且这个说法出自清朝编史,所以真实性会大打折扣。那明英宗和孙皇后之间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呢?

明英宗朱祁镇是不是孙皇后亲生?明英宗和孙皇后真实关系揭秘

许多朋友受影视作品的影响,认为:明英宗朱祁镇的生母另有其人,并不是孙太后。还有些说法是:孙太后曾谋害了朱祁镇的生母,两人关系不睦,孙太后甚至有废帝改立朱祁钰的打算。那么,孙太后与朱祁镇究竟是什么关系呢?他们之间是否有仇隙呢?

明宣宗朱瞻基一生总共册立过两位皇后,孙太后并非宣宗的原配皇后,但是,她却是明宣宗最宠爱的妃子。关于孙太后与朱祁镇的关系,《明史稿》中有这样的说法:“妃亦无子,阴取宫人子为己子,即英宗也。而英宗生母,人卒无知之者。”

根据这种说法,孙太后与明宣宗并没有子嗣,不过,她却通过某些手段霸占了其他宫女的儿子朱祁镇,至于这个宫女的身份则无从查证。《明史》等一些有权威性的正史均沿用了这一说法,虽然,细节有所不同,但是,大体来说都是:孙太后玩了一出移花接木的手段,强行将朱祁镇过继为自己的儿子。

从时间上来看,当时的孙太后只是贵妃,想要晋升为皇后,则必须给英宗诞下子嗣。嫔妃自己不争气,便借着别人的儿子“母凭子贵”,这种现象在历史上不胜枚举。

明英宗朱祁镇是不是孙皇后亲生?明英宗和孙皇后真实关系揭秘

汉惠帝时期,张皇后因没有子嗣得不到皇上的垂青,于是,便从后宫中挑选了一个怀孕的美人,待其诞下龙子后强行据为己有,还派人将刚刚生产后的美人毒杀,毁尸灭迹。宋真宗的刘皇后也曾做过这种事,不过,刘皇后的做法比较“文明”,她只是过继了李宸妃的儿子,并未对孩子的生母痛下杀手。

那么,明宣宗的孙皇后会不会如法炮制呢?

孙皇后十几岁入宫,入宫后与朱瞻基情投意合,两人的感情非常深厚。可惜,由于种种原因,孙氏并未没被册封为太子妃,反倒是入宫较晚的胡善祥后来居上,成了朱瞻基的原配夫人。明宣宗登朱瞻基基后,胡善祥顺理成章地成为皇后,孙贵妃只能屈居其后。

明英宗朱祁镇是不是孙皇后亲生?明英宗和孙皇后真实关系揭秘

毕竟,册封胡善祥为太子妃是明成祖的命令,朱瞻基最喜欢的还是孙贵妃。如今,朱瞻基已当家做主,自然要将爱人扶正,于是,他废掉了胡皇后,改立孙贵妃为后。明宣宗废后和改立孙贵妃的理由都是子嗣,“胡皇后未有子,又善病。”

明宣宗召见了大臣张辅、蹇义、夏原吉、杨士奇、杨荣商议,声称道:“朕年过三十了还未有儿子,现在孙贵妃有子,母从子贵,古亦有之。”于是,明宣宗列举了胡皇后多次过失。此时孙贵妃假装推辞:“皇后病愈之后肯定能生下皇子,我的儿子怎么能先于皇后的儿子呢?”

最终,胡皇后被降格为妃,让她退居长安宫,赐号“静慈仙师”。而孙贵妃则因“诞下”了朱祁镇而荣升皇后。

《明史稿》虽然有权威,但毕竟不是官史,我们不妨来看看官史《明实录》中是如何说的:英宗讳祁镇,母孝恭懿宪慈仁庄烈齐八配圣章皇后,以宣德二年丁未十一月十一日生。虽说,官史有被当朝掌权者篡改的可能性,但是,笔者推敲后认为:这段历史没有必要作假。

明英宗朱祁镇是不是孙皇后亲生?明英宗和孙皇后真实关系揭秘

朱祁镇出生之前,明宣宗膝下无子,当时,宣宗已经过了而立之年,所以,他一定非常渴望嫔妃替他传宗接代,对于后宫中嫔妃们的身子一定十分关注。如此下来,若有宫女怀孕,还能逃过明宣宗的眼睛吗?他会容忍其他嫔妃为了上位抢夺龙子吗?显然是不可能的。

此外,孙贵妃备受宣宗宠爱,两人相聚的频率很高,若孙贵妃假装怀孕,且一装就装十个月,或许能瞒得过别人,但怎可能瞒得过求子心切的明宣宗呢?况且,倘若孙皇后真的这样做,那么,关联此事之人肯定众多,她不可能将关联此事之人一一买通。

那么,既然官史这种“第一手资料”都说孙皇后就是朱祁镇的生母,为何后来的史学著作会出现另一种说法呢?

孙皇后历经永乐、洪熙、宣德、正统、景泰、天顺六朝,并作为宣德朝的皇后,正统、景泰、天顺三朝的皇太后,和成化帝(朱见深)的主要抚育人,笔者认为:这完全是因为后世史书作者同情胡皇后的际遇,所以,才给孙皇后泼脏水。

明英宗朱祁镇是不是孙皇后亲生?明英宗和孙皇后真实关系揭秘

的确,胡善祥属实比较冤,她在后宫中并未犯错,却被皇帝剥夺了后位,是以“天下闻而怜之”。但若是出于这个原因,而对原本并无过错的孙贵妃加以诋毁,这就是史书作者的失职了。实际上,孙太后与朱祁镇的母子感情很深。

土木堡之变爆发后,孙太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孙子朱见深立为太子。倘若,她当初只是借着朱祁镇上位,那么,为何不在朱祁镇被俘后,站队更有权利的朱祁钰呢?若二人无母子关系,孙太后完全没必要维护朱祁镇的皇权。

明英宗被囚与也先,孙太后“尝寄御寒衣裘,手自缝织”;英宗被迎回京城后遭到软禁,孙太后“时时遣使问候,遗珍馔,且数自入视”;夺门之变时,石亨等大臣之所以敢救出朱祁镇,完全是因为“密白后,后许之”。

可以说,这些都足以证明两人是感情深厚的母子,且他们之间没有任何仇隙。



柔情似水—政委


明英宗朱祁镇,宣宗朱瞻基长子,九岁继位,年号正统。其母孙氏,始为贵妃,后立为皇后。



若问明英宗是不是孙贵妃抱养的,这在皇家是不可能的。皇室血脉传承,那可是天大的事情,不可能如此轻率。我们都知道,明朝有严密的安全制度和宫廷纪律,皇帝宠幸嫔妃也有一整套既定流程,想随随便便抱养一个皇子那简直是天方夜谭。具体的情况,我们可以分析一下:

第一:皇帝宠幸嫔妃,敬事房都有严格的记录,包括年月日和时辰,都详细得很,这是以后嫔妃受孕的对证。

第二:太医院的定期号脉和体检。自皇帝宠幸嫔妃后,太医院就会例行安排请脉和体检,并记录在案。一直到确定怀孕后,还会实行多人会诊,即号脉的,开药的,抓药的,煎药的,负责监督服药的,记录胎儿成长的,太医院会有一个专门的工作组,各负其责。

第三:明朝的锦衣卫制度,那可是严密无比的。除了皇帝,基本上没有人知道身边的熟人是不是卧底。想飞一只苍蝇进去,那都难上加难。更何况偷偷的换一个皇子出去呢?



我们因为电视剧看多了,所以经常会看到狸猫换太子这样的狗血情节。不过现在的宫廷剧以及野史小说,为了单纯追求收视率,确实喜欢恶搞历史,胡编乱造,毁人三观。

不过话也说回来,明英宗朱祁镇也算是一个奇葩的皇帝,身上的故事太多了。宠幸宦官酿成大祸,发生土木堡之变成了瓦剌人的俘虏。回来之后成了太上皇,囚禁于南宫。后又复位重新当皇帝,杀名臣于谦。如此起伏的人生经历,这些故事确实足够后人调侃。


华英雄说历史


明英宗不是抱养,是为了争宠当皇后,她暗地里换取了宫女的孩子。这是完全有可能的。理由如下:

一,都是皇帝的孩子;二、孩子有高贵身份的母亲,就是抬高孩子的身价;三,即使闹出来,有辱皇家名誉;四,也是最重要的,她与皇帝青梅竹马,朱瞻基对她言听计从。所以皇家都睁着眼闭着眼。

孙皇后一向精明 诡计多端。

一、皇后不如废后

孙皇后十余岁入宫,永乐八年,在明成祖朱棣的安排下,为皇孙朱瞻基的嫔妃。

因入宫时只有十余岁,与老公朱瞻基朝夕相处,感情深厚。明宣宗朱瞻基即位之后,册封孙氏为贵妃,(皇后是爷爷朱棣以及奶奶张太后钦定的胡氏)。

因胡皇后没有儿子,1428年,明宣宗朱瞻基废了胡氏皇后,退居长安宫,号“

静慈仙师”,册立太子朱祁镇之母孙贵妃为皇后。

胡皇后无过遭废, 得到了许多人的同情,包括朱祁镇奶奶张太皇太后。《明史·后妃传》记载:“张太后悯后贤,常召居清宁宫”。张太后不仅仅是常常把废后胡氏接到宫里住、召到宫里玩。宫里有什么大小事,废后胡氏排座却在孙皇后之上。

于是,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的奇闻:堂堂的一个皇后,竟然不如一个废后!

这让孙贵妃很是嫉妒郁闷,不服气,可因为是老天牌张太后在,她也无可奈何。

特别是胡皇后死时,自己的老公也后悔当年“废后”,说:“此朕少年事。”还恢复了皇后名号,尊“恭让诚顺康穆静慈章皇后”。朱瞻基意思是说,自己废后行动是因年少无知。其实他逼胡氏让后时,朱瞻基已经31岁了。他如此说,言义之外,是自己听信谗言,考虑不周。这让孙皇后情何以堪,搞了半天自己是恶人,自己不配当这个皇后。

其实按“母从子贵”定律,孙氏当皇后的确不合格。

《明史·后妃传》介绍孝恭皇后孙氏处记载:“妃亦无子,阴取宫人子为己子,即英宗也。由是眷宠益重。”

还有孙胡皇后不知道的,连后世历史学家都把“废了的胡皇后”摆在自己前面。

二、果断冷静的太后

土木堡之变,朱祁镇被俘的消息传来,京师告急,震动朝野,明朝陷入危机。孙太后,果断冷静,拒绝南逃,毫不犹豫同意了于谦的主张,保卫北京城。

《明史·于谦传》记载:“初,大臣忧国无主,太子方幼,寇且至,请皇太后立郕王。”

势态紧急,于谦进宫请示。全天下的人都可以抛弃了自己的儿子朱祁镇,唯独她作为母亲,不会放弃救儿子的希望。

此时于谦挺身而出,当然不能错过。于是,她当机立断全盘接受于谦的提议:放弃孙子,立朱祁钰。于谦已经说得很清楚,自己孙子年幼,不能掌控局面。

于是,她出面,任命郕王朱祁钰监国;任命于谦为兵部尚书,负责北京城备战御敌一切军务调度。

半月之后,文武百官不再议论迁都难逃了,却请皇太后同意立刚刚监国的郕王朱祁钰登基为帝,这意味着放弃孙子的基业,对此孙太后也咬牙准议。

景泰帝朱祁钰登位,尊封孙太后“上圣皇太后”。对孙太后而言,看似高尚无比尊贵至极的封号,背后是无尽的忧伤。

自己贵为皇后时,地位不如一个废后;自己升为太后时,证明自己但老公没了;如今被尊为上圣太后,意味着儿子没了。

作为一个母亲,不能为享受一个虚名而沾沾自喜。儿子还在瓦剌活着,自己不救没有人救他。

指望于谦?他现在心里只有北京城的安危!指望朱祁钰?他心里只有帝王之位!自己唯一的帮手就是儿媳妇、朱祁镇的皇后钱氏。

于是孙太后与儿媳妇钱氏。一次又次给漠北的明英宗寄去抵御严寒的棉衣,还不停奔波筹措钱财珍宝,送给对方,希望能把儿子赎回。

这就是坚守北京但好处,起码帮助被俘的儿子方便多了。即使救不回儿子,子孙背负因土木堡兵败而丢弃都城的骂名也轻得多。

三、蛰伏待机的太后

苦心人天不负!于谦的北京保卫战大获全胜,瓦剌首领派人南下求和,表示愿意放朱祁镇回来。只是景泰帝朱祁钰贪恋帝位,不肯松口。

关键时刻,又是于谦!

《明史》记载:王直等人要迎接明英宗回来,朱祁钰不大愿意。“谦从容曰:‘天位已定,宁复有他!顾理,当速奉迎耳。万一彼果怀诈,我有辞矣。”帝顾而改容曰:‘从汝,从汝。’

朱祁钰回来了,虽然被幽禁南宫,但已经从漠北到了眼皮底下,可以时时探视见面。

其实景泰帝朱祁钰值得同情,他也是厄运不断,儿子病死,自己没有子嗣。接着妻子杭皇后也离去,自己没有知心人。

自己有机会称帝,可只是一个“名誉皇帝”,保卫北京之战,自己也算是立了大功劳一件,但一帮在保卫北京城有功之臣,都惦记着在大漠里打了败仗被俘的朱祁镇。

1457年正月,朱祁钰病了,病得很重!石亨见到躺卧在病榻的朱祁钰,立即跑回去找人商议,如何帮明英宗朱祁镇复辟,立“

不世之功”。

《明史》记载“石亨谋夺门,密白于太后,许之”。

意思是投机分子石亨先找人商议后,再去请示孙太后。孙太后自然欣然同意。

1457年正月十七日黎明,朱祁钰拖着沉重的病体去上早朝,看见一群昨晚还对着自己表示忠心不忘皇恩的大臣,已经拥簇朱祁镇坐上了龙椅。

在朝臣对着朱祁镇山呼“吾皇万岁”的具有浓郁讽刺意味的声音中,明景帝朱祁钰缓慢地,回到孤独的床上躺下。

世人皆说:人走茶凉!可朱祁钰没有走,他还住在宫殿里,茶水就已经冰冷!

四、功德无量的太后

八年之间,经过了“土木堡之变”和“夺门之变”,不论是一心为国的于谦,还是野心勃勃的石亨,事先都必须请示皇太后。

她是真正的幕后掌舵人。

面对万丈狂澜,她都能处静不变而达到以静制动但效果,她用智慧与行动,保护了被俘被幽禁儿子朱祁镇,保护了被废的孙子朱见深,从而化解了一切危机。

由于年轻时,孙太后凭借老公对自己的宠幸,凭借自己佯装怀孕、偷换了宫女孩子的心机,受尽了嫔妃宫女敢怒不敢言的冷漠与白眼。

但晚年的孙太后,挽救了无数的宫女嫔妃。她督促她历经苦难的儿子明英宗下诏,废除了万恶的嫔妃殉葬制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