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電影時,最害怕的便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

《素媛》,2013年10月2日在韓國上映,今年是2020年,期間七年裡這部電影被提及的次數不下一百次。而最令人心痛的還是電影片尾的八個字“根據真實故事改編”。

算算時間,不出意外的話今年那個惡魔就會出獄,哪怕他曾對女孩及其家人做出過威脅,哪怕警方在對他做出了心理測試成績顯示,他再次犯罪的幾率很高,哪怕他在反社會人格調查中的得分高於連環殺人兇手,似乎都不能阻止他重回社會。

明目張膽的犯罪,赤裸裸的挑釁和人們的無可奈何。

看電影時,最害怕的便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


俄國文藝理論家車爾尼雪夫斯基曾說,“藝術來源於生活卻高於生活。”所以很多聳人聽聞的傳言,離奇曲折的小說故事和令人憤憤不平的主人公遭遇,原來也都是有原因存在的。

這幾天網上鬧的沸沸騰騰的“鮑毓明養女案”如果不是真實發生在我們的眼前,誰又會相信一個表面文質彬彬,擁有千萬資產,在法學界頗有地位的國際律師其實就是一個斯文敗類,禽獸一般的人物?一個有背景有聲望,一個無權無勢,或許在早前的鮑毓明看來女孩的反抗就是以卵擊石,自不量力,所以他才會如此肆無忌憚。哪怕現在也還在想辦法利用法律上的漏洞為自己開脫。

而對於那些遭受過傷害的女孩來說,這一刻的痛苦就會跟隨她們一輩子。回憶以前發生過的事時,人們大都會想到幸福的事,而自動遺忘那些令自己不開心的事情,可是如今,連時間也不能夠將這些傷害從她們的記憶中抹去?

看電影時,最害怕的便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


“鮑毓明養女案 ”再一次將我們拉向現實,和素媛有著類似遭遇的女孩無時無刻不在出現,有多少個性暴力故事的背後,面臨的都是慘痛的現實,可是她們卻在說出遭遇後還要忍受網上的指責和嘲諷, 所以大部分人都會選擇息事寧人,可是沉默就能夠代表沒有發生過嗎?默默忍受就可以忽略痛苦嗎?

時隔多年,楊蓉可以在微博上和大家分享自己童年的故事,講述自己在幼年時曾被熟悉的叔叔性騷擾的經歷,雖然淡然的像是在說別人的故事,但是如果不是留下陰影,四歲時的記憶怎麼會記得如此之久?姚馳在社交平臺上講述自己童年的經歷,毫不例外都是性騷擾,也同樣是在小時候,在孩子們知識薄弱的時候,可就算如此也絲毫不能減輕他們的痛苦,除此之外,在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中飾演女主角的賈靜雯也在在節目中提到自己童年險些被大叔性侵害的經歷,到現在提起都有些害怕。

看電影時,最害怕的便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


“鮑毓明養女案 ”消息炸開後很多明星都出面為女孩發聲,也有明星在為其出頭的同時也將自己的不幸遭遇道出,因為能感同身受,所以知道女孩現在需要的不是不理解而是支持,鼓勵,安慰。

此案件女孩子的遭遇不會是個例,而那些只有在影視作品中才會出現的場景,原來現實才更可怕,最後我希望現實也會像影片那樣有好的結尾,正義會遲到,但不會缺席。也願那個女孩能夠在瞭解世界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

看電影時,最害怕的便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