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影时,最害怕的便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

《素媛》,2013年10月2日在韩国上映,今年是2020年,期间七年里这部电影被提及的次数不下一百次。而最令人心痛的还是电影片尾的八个字“根据真实故事改编”。

算算时间,不出意外的话今年那个恶魔就会出狱,哪怕他曾对女孩及其家人做出过威胁,哪怕警方在对他做出了心理测试成绩显示,他再次犯罪的几率很高,哪怕他在反社会人格调查中的得分高于连环杀人凶手,似乎都不能阻止他重回社会。

明目张胆的犯罪,赤裸裸的挑衅和人们的无可奈何。

看电影时,最害怕的便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


俄国文艺理论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所以很多耸人听闻的传言,离奇曲折的小说故事和令人愤愤不平的主人公遭遇,原来也都是有原因存在的。

这几天网上闹的沸沸腾腾的“鲍毓明养女案”如果不是真实发生在我们的眼前,谁又会相信一个表面文质彬彬,拥有千万资产,在法学界颇有地位的国际律师其实就是一个斯文败类,禽兽一般的人物?一个有背景有声望,一个无权无势,或许在早前的鲍毓明看来女孩的反抗就是以卵击石,自不量力,所以他才会如此肆无忌惮。哪怕现在也还在想办法利用法律上的漏洞为自己开脱。

而对于那些遭受过伤害的女孩来说,这一刻的痛苦就会跟随她们一辈子。回忆以前发生过的事时,人们大都会想到幸福的事,而自动遗忘那些令自己不开心的事情,可是如今,连时间也不能够将这些伤害从她们的记忆中抹去?

看电影时,最害怕的便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


“鲍毓明养女案 ”再一次将我们拉向现实,和素媛有着类似遭遇的女孩无时无刻不在出现,有多少个性暴力故事的背后,面临的都是惨痛的现实,可是她们却在说出遭遇后还要忍受网上的指责和嘲讽, 所以大部分人都会选择息事宁人,可是沉默就能够代表没有发生过吗?默默忍受就可以忽略痛苦吗?

时隔多年,杨蓉可以在微博上和大家分享自己童年的故事,讲述自己在幼年时曾被熟悉的叔叔性骚扰的经历,虽然淡然的像是在说别人的故事,但是如果不是留下阴影,四岁时的记忆怎么会记得如此之久?姚驰在社交平台上讲述自己童年的经历,毫不例外都是性骚扰,也同样是在小时候,在孩子们知识薄弱的时候,可就算如此也丝毫不能减轻他们的痛苦,除此之外,在电视剧《我们与恶的距离》中饰演女主角的贾静雯也在在节目中提到自己童年险些被大叔性侵害的经历,到现在提起都有些害怕。

看电影时,最害怕的便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


“鲍毓明养女案 ”消息炸开后很多明星都出面为女孩发声,也有明星在为其出头的同时也将自己的不幸遭遇道出,因为能感同身受,所以知道女孩现在需要的不是不理解而是支持,鼓励,安慰。

此案件女孩子的遭遇不会是个例,而那些只有在影视作品中才会出现的场景,原来现实才更可怕,最后我希望现实也会像影片那样有好的结尾,正义会迟到,但不会缺席。也愿那个女孩能够在了解世界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看电影时,最害怕的便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