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調節高考失利考生的不良情緒?

□常德日報記者 江一舟 實習生 楊馨潔

高考成績出爐,幾家歡喜幾家愁。在高考中失利的考生難免鬱鬱寡歡,如何調節高考失利引起的不良情緒?對此,本報邀請市七中專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梁平就失利考生情緒的調節給出了建議。

接納現狀

“高考成績沒達到自己的預期,確實是一件讓內心煎熬備感壓力的事,可能會出現痛苦、失落、羞愧等負性情緒。每一種情緒都有其意義,不用刻意壓抑、否認和排斥它們,我們接納每一種情緒的出現,覺得想哭就痛快哭一場。”梁平建議考生先接納自己產生的不良情緒,並找到合適的途徑表達和釋放這些不良情緒,“可以多寫寫日記傾訴,聽聽音樂,做點自己喜歡的事情,多到大自然當中去走一走,切不可每天躺在床上什麼都不想做。很多看似微小的行動,其實決定了每個人的心理傾向,好的微小行為的累積能很好地改善心境。”

考生心情的調節,不單是考生自己的事情,更需要家長的積極關注。“其實,家長也需要接納失利考生的現狀,在成績出來後去責備和打擊考生並不能解決問題。”梁平還提到有些考生也許會給家長制造一種“假象”:即表面上對於成績毫不在乎,甚至天天沉迷於遊戲,其實很有可能只是把情緒壓抑在心底,“這也是考生有可能會呈現的一種狀態,家長需要幫助孩子排解不良情緒,同時還需要對自己的情緒進行調整,事已至此,和考生進行下一步規劃才是最重要的。”

調整認知

考生在接納自己的不良情緒後,便要開始調整對自己的認知。

“現在有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叫終身學習,分數只是學習的一部分,在以後的人生長河中,學習是無處不在的,更重要的學習能力體現在積極樂觀的心態,勤勉的工作態度,與人合作的團隊精神等方面。高考再重要,也僅僅只是人生中一次考試而已。”梁平告訴記者。高考僅僅是個開始,正當青春年少的考生們未來不可限量,在高考失利陰霾中籠罩太久是很不“明智”的選擇。

做出規劃

在穩定好情緒後,考生需要和父母進行下一步的規劃。

部分考生也許會考慮復讀的問題,對此,梁平也給出自己的建議:“復讀還是因人而異,如果心理承受壓力較差的考生,或是已經拼盡全力的學生,我的建議是不適合復讀了,復讀的壓力更大,不確定性也很多。”

“不考慮復讀的考生,是根據自己的分數填報一個合適的大學,還是走入職場,我們可以做一個一年、三年、五年規劃,將視野拉長一點,腳踏實地一步步去達成。”梁平說。

家長也需要給考生一些建設性的反饋以及建議。先進行平等溝通,在充分了解考生的想法後進行客觀的分析,如果考生的想法有理有據,則應該予以尊重;如果考生的想法只是一時情緒,或受到外界影響,則要心平氣和地進行引導,和考生共同商討出最適合的方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