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舌尖上的祁東 解密紅薯粉的“逆襲之路”

探尋舌尖上的祁東 解密紅薯粉的“逆襲之路”

林燕食品工廠。

探尋舌尖上的祁東 解密紅薯粉的“逆襲之路”

紅網時刻 通訊員 張歡 記者 王敏 衡陽報道

常言道:“美味在民間,好菜在農家”。祁東縣雖然是個小縣城,卻有著“世界黃花菜看中國,中國黃花菜看祁東”的美譽, 除了大家熟知的黃花菜,祁東縣還有很多民間美食,比如石亭子鎮的紅薯粉,而民間美食如何走出祁東,走向世界,成了祁東人心心念唸的事情,也成了林燕食品創始人張建林、鄒海燕夫妻的心頭大事。

張建林出生在祁東縣石亭子鎮的一個小鄉村,石亭子鎮手工做紅薯粉有著500多年的歷史,村裡有很多家庭幾代人都是手工紅薯粉的手藝人,“美食者不必是饕餮客”——美食者重在食物的質,而非量,這是石亭子鎮紅薯粉手藝人認可並信奉的。

手工製作紅薯粉從清洗紅薯、削皮、揉出澱粉、沉澱……到最後成為紅薯粉需要半天的時間,純手工紅薯粉雖然筋道耐煮,味道純正,營養豐富,卻因為製作時間長,銷路有限,很多手藝人迫於家庭生計考慮,也不再從事紅薯粉製作,眼看這門傳統手藝面臨失傳,紅薯粉這道美食可能只能停留在石亭子鎮這個小鄉鎮,張建林夫婦急了,原本在長沙創業的他們,決心回鄉發展。

張建林說:“鄉愁就是味覺上的思念,有些美食不僅僅只是一道菜,家鄉的美食是有靈魂的,凝聚著老一輩人的心血,也承載著年輕一代人對家鄉的記憶 ,如果不能繼續流傳下去,該是多大的遺憾。”

時代飛速發展,經濟形勢瞬息萬變,市場經濟衝擊下的傳統生產、傳統營銷必須做出改變,而且迫在眉睫。張建林夫婦認識到這點,多方籌措資金,準備將家鄉紅薯粉規模化,市場化,2017年9月25日,林燕食品有限公司正式建立,村鎮裡的紅薯粉手藝人也成了有穩定工作的員工。

這兩三年間,資金週轉困難,銷路有限,張建林夫婦沒有前車之鑑可以借鑑,只能摸著石頭過河,用心經營每一個客戶,還好“守得雲開見月明”,林燕食品慢慢的步入正軌。

紅薯粉生產規模化,經營市場化,張建林最擔心的就是機器化生產後紅薯粉的質量,為了保持原有純手工紅薯粉的口感筋道,久煮不糊,營養豐富等特點,張建林夫婦親自盯生產線的每個環節,每一批產品都要抽檢,親自下鍋煮了嚐嚐口感,力求保質保量的完成每一個訂單。 “有一次煮了嚐了下,發現口感欠佳,硬是把這批貨撤下來,重新生產,撤下來的紅薯粉也不能浪費,就送給親戚朋友吃了,很多親戚說口感這玩意因人而異,我們吃著也覺得蠻好吃,不賣多虧啊。” 張建林說,“虧錢也比虧心好,我心裡自有一杆秤,我不能把‘林燕’牌子給砸了,很多客戶都是回頭客,不能辜負他們。”

功夫不負有心人,林燕食品生產的“林燕”牌系列粉絲因其質量有保障,深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產品供不應求,銷往江、浙、滬、北京、新疆、湖南、廣東、廣西,深圳等全國二十餘個大中城市,產品遍及個大商場、超市、連鎖店和農貿市場。石亭子鎮上的紅薯粉手藝人腰包鼓起來了,紅薯粉帶動的紅薯生產,物流運輸等系列產業鏈也興起了,村民幸福指數高了,壓在張建林夫婦心上的大石頭終於落定了。

你看到的美景,你嘗過的美味也能成為別人眼裡的風景和美味,是一件多麼鼓舞人心的事情,石亭子鎮紅薯粉能走出村莊,銷往全中國,甚至走向世界,是每個石亭子鎮村民的願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