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胶东之英雄儿女|中共东海特委书记于克恭

红色胶东之英雄儿女|中共东海特委书记于克恭

从东海之滨到昆嵛山下,流传着“胶东人民的好儿子”于克恭的英雄事迹。他常说,革命的路是很长的,我们要一步一步向前走,不论遇到什么艰难险阻也不能低头。1940年4月20日,在林村反“扫荡”战斗中壮烈牺牲。他短暂而光辉的一生为胶东民运工作、共产党组织建设和军队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唤醒民众 壮大组织

于克恭,又名王志恒、李宝山,1907年出生于牟平县南地口村(今乳山市崖子镇地口村)。少年时勤奋好学,立志救国。在云阳小学读书期间,受学校进步思想的影响,他如饥似渴地阅读进步读物。面对山河破碎的形势,于克恭满怀激愤,忧国忧民。为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他在家乡地口村创办新式学校、农民夜校和妇女识字班,宣传革命思想。

1933年秋,于克恭加入中国共产党,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党的工作中。为了呼唤民众精诚团结、抗日救国,他一夜行程八九十里,并沿途张贴标语,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扩大党的影响;为方便开展党的工作,他说服父亲卖了部分房屋和土地,筹得资金建立秘密联络站,又以酒坊酿酒为掩护从事党的地下活动;他动员8位亲属参加革命,妻子王春光在他的影响下,积极投身革命事业,不到两年时间发展了40多名党员。

1934年,于克恭担任牟平县委书记,此时白色恐怖笼罩着胶东半岛。在严峻形势下,于克恭采取各种灵活方式秘密召开会议,在田间、山坡交接信息、进行联络,机智地躲过敌人的多次搜捕。因中共山东省委遭到破坏,于克恭受胶东特委委派去天津向北方局汇报请示工作,他把机密文件裱糊在点心盒里,成功躲避了搜查,将党的指示安全带回胶东。胶东特委遵照指示精神,迅速发展壮大了各县村的组织和武装力量,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

身陷囹圄 坚持斗争

1934年10月16日,于克恭在泽上小学召开县委会议时因叛徒告密不幸被捕。敌人对他施用所谓“星星之火”新酷刑:将烧红的炭屑装入细孔铁筛中,之后拼命摇动铁筛,致使炭火纷纷落下,燎烤于克恭的脊梁。于克恭慷慨激昂地痛斥反动派:你们的“星星之火”可以燎人,共产党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面对坚贞不屈、誓死不吐半个字的于克恭,敌人无计可施,只得将其解往济南。山东省高级法院恩威并施、屡次审讯也抓不到他的把柄,便以“危害民国”的罪名将其判刑两年半,转押到湖北省反省院。在狱中,他多次领导难友反抗院方压迫,他常对难友说:“我们不但要为今天而活着,更重要的是为明天而奋斗!”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民党迫于社会压力,逐步释放全国的政治犯,于克恭终获自由。出狱后,为寻找党组织,他从武汉赶赴山西八路军总部,1937年11月,受八路军总部派遣,从延安重返胶东。

重返胶东 坚守东海

回到胶东后,于克恭与宋竹庭等为恢复牟海地区党的组织和组建中共牟海工委做了大量工作。1937年12月,于克恭参加天福山起义,深入各县广泛动员民众参军参战、筹粮筹款,并把家中的积蓄捐献出来,创建军工厂和后方医院,为起义队伍提供后勤支持。

1938年春,于克恭调胶东特委工作,任特委委员、民运部长等职,他奔波往返于蓬莱、黄县、掖县、招远、莱阳等县,不到半年时间,就在各县组织建立起农、青、妇、少先、自卫团等群众组织,近30万民众投入抗日战线,胶东西部的群众抗日活动蓬勃发展起来。

1939年1月,东海特委成立,于克恭担任东海特委书记兼东海军分区司令员。他废寝忘食,较短的时间内使东海党的组织和抗日群众组织得到较快发展,不仅为主力部队输送1000多名战士,还在东海军分区建立起一支150多人的独立营。

正气浩然 血洒林村

1940年2月初,日军对胶东进行“梳篦式”大扫荡,妄图将抗日力量斩尽杀绝。东海区的国民党武装极度恐惧,弃枪逃窜。于克恭当机立断,发动群众捡枪拉队伍,组织发动东海第二次抗日武装起义,很快组织起一支千余人、七八百支枪的抗日武装力量。3月15日,起义队伍与文登、荣成两县起义队伍会师,在文登县李仙庄成立了东海指挥部,于克恭任司令员兼政委。

东海地区革命力量的发展引起国民党顽固派的恐慌,他们伺机打击报复。1940年4月中旬,郑维屏、王兴仁部进犯文登林村,杀害八路军干部战士30多人。于克恭亲率队伍讨伐,在母猪河西岸与敌激战时,腹部中弹,壮烈牺牲,年仅33岁。

中共胶东区委书记王文在《悼于克恭同志》中写道:“于(克恭)同志不但是我们胶东共产党的一个坚强领导者,英明优秀的干部,模范的共产党员;而且是胶东广大民众信仰与爱戴的一个群众领袖,模范的抗日救国的战士,中华民族优秀的儿子。因此他的牺牲,无疑使我们胶东共产党与广大人民失去一个坚强的领导者,使我们抗日革命战场上失去一个模范的战士。”

红色胶东之英雄儿女|中共东海特委书记于克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