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論場丨走“實的”路,讓“假的”無路可走

  

□薛世君

《明史》中有這麼一個故事。

刑部侍郎茹太素給朱元璋寫了份彙報材料,洋洋灑灑17000字,但朱元璋讀到16500字的時候,還沒有看到實際內容,直到最後的500字才涉及具體意見。500字就能說清楚的事,卻堆砌那麼多文詞,囉哩囉唆,讓朱元璋大為光火,令人將茹太素打了20大板。後來,朱元璋還把這件事的經過寫成文章公告天下,從此嚴令群臣,今後寫奏章時,“許陳事實,不許繁文,若過者罪之”。

形式主義,自古有之,它是一切工作的大敵,為世人所共厭。

有人曾經總結形式主義的幾種典型“花樣”——貫徹落實機械式、調查研究走秀式、項目建設形象式、召開會議重複式、工作實效包裝式、履行職責簽單式等等,雖說這些日常工作中的形式主義早已成過街老鼠,人人喊打,但至今仍有人對它“不離不棄”。

所以我們看到,即便在十萬火急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也出現了一些形式主義的“症狀”,有基層幹部曾經吐槽,疫情防控初期一度出現“一天收到十來個部門文件,卻無一解決一個口罩、一瓶消毒水”“走訪花了6小時,填表卻要2小時”的現象。後來疫情基本穩定,各地開展復工復產時,也有地方罔顧企業實際情況,一刀切地逼企業復工復產,甚至讓企業開開電燈、機器空轉,讓電錶“走走字”“做做樣子”。

我們常說,形式主義的根源在於官僚主義,在於官僚主義隱藏在上級下達的諸多工作任務之中。但不管形式主義還是官僚主義,都有一個共同的“病因”——脫離實際。形式主義的表現往往是搞假大空,出現形式主義則往往是因為缺乏深入細緻的調查研究,拿不出切實可行的方法措施,不明實情,沒有實招,做不到實事求是、因地制宜。究其原因,就是政績觀錯位、責任心缺失,用轟轟烈烈的形式代替了紮紮實實的落實,用光鮮亮麗的外表掩蓋了矛盾和問題。可以說,不實事求是乃滋生形式主義的重要根源。

所以我們看到,這次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於持續解決困擾基層的形式主義問題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強作風保證的通知》,除了“決不做自以為領導滿意卻讓群眾失望的蠢事”“決不能身子進了新時代,思想還停留在過去”等大家拍手稱快的提法外,還強調要“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

單是這份《通知》,字裡行間諸多“接地氣”的表述,就體現了一種鮮明的實事求是態度。文件中直言不諱地指出了困擾基層的種種形式主義問題,比如多頭重複向基層派任務要表格、執行政策“一刀切”,再如考核時陣仗聲勢大、層層聽彙報、大範圍索要臺賬資料,一味挑毛病、隨意發號施令等。在文件配發的中央辦公廳有關負責人答記者問中,“發文件紅頭改白頭、正式改便箋”、“以’屬地管理’為由搞責任’甩鍋’”等實際問題也被直接點了出來。可以說,一份要求大家“實事求是”的文件,率先實踐示範了什麼叫“實事求是”。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有一條經驗大家恐怕體會深刻,即實事求是。小區閉環管理時期,為避免超市扎堆採購、擁擠排隊增加感染風險,及時調整政策引導居民“錯峰採購”;有輸入性病例出現,不遮不掩,信息公開及時詳盡;科學戰疫,遵循規律,以醫務人員意見為準繩,以防疫實際需要為底線,統籌疫情防控與復工復產……一切從實際出發,察實情、出實招,才能辦實事、求實效。

近日,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發布通報,調整確診病亡人員數據,死亡病例核增1290例,並詳細解釋了出現數據差異的原因。這樣的務實態度和作風,理所應當會得到大家的肯定,也不會有人喊“假的假的”。大家都來見“實”、求“是”,形式主義自然就能“藥到病除”,失去生存的土壤,多點“實的”,“假的”才能無處遁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