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動機與目標》讀書筆記,心理實驗

《成功,動機與目標》讀書筆記,心理實驗

心理實驗

1、自制力是一種被消耗的資源

羅伊·鮑麥斯特和他的同事們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在非常飢餓的大學生面前放一碗巧克力和一碗醃蘿蔔。

他們在每個學生面前放置同樣的兩碗食物,一組學生被告知只能吃兩三塊醃蘿蔔而不能吃巧克力。另一組學生則被告知只能吃巧克力,而不能吃醃蘿蔔。

顯然,跟吃巧克力的學生比起來,那些只能吃醃蘿蔔的學生需要更強的自制力,他們不僅需要抵抗巧克力的誘惑,而且還需要忍耐生吞醃蘿蔔的痛苦。
接下來為了測試這兩組學生自制力的消耗度,鮑邁斯特又給每人發了一道猜謎題。
這道題很難,鮑邁斯特只是想知道學生們能堅持多久。就如一開始預測的那樣,吃醃蘿蔔的學生比吃巧克力的放棄的要早的多。他們甚至彙報了做題後更加疲憊的現象。

2、獎勵可以促使自制力的提升

心理學家馬克·穆拉文和伊麗莎白斯·斯雷薩來娃讓參與研究的凱斯西儲大學學生們看一段羅賓威·廉姆斯的五分鐘幽默脫口秀(視頻非常搞笑)。他命令一半學生不準笑,且告知學生會被錄象監視。這需要很大的自制力,消耗他們很多意志資源。

為了驗證這種資源消耗他們又給所有的學生喝橙汁。但不放糖,取而代之的是醋。你如果強迫自己的話還是能嚥下去的,不過不好喝。
穆拉文和斯雷薩告訴學生,每吞下一盎司的“飲料”,就會得到相應的金錢獎勵。

他們設置了1分錢和25分錢兩個對照實驗組。

1分錢:看錄像時能想笑的學生比不能笑的學生多喝了2倍,可以說後者的自制力消耗了不少。

25分錢:能笑的和不能笑的喝下的差不多

結論:以獎勵的方法增強動機可以暫時彌補受損的自制力

3、注重表現的人更容易取得更好的成績

心理學家安德魯·埃里奧特和他的同事們設計了類似於拼字的遊戲。

他讓被試們搖一組骰子,骰子的沒面都標有字母和分值,遊戲參與者要用這些字母拼出儘可能多的單詞並得分。

一組參與者被植入“表現”目標的心理狀態,他們被告知“遊戲的目的是為了比較每個大學生解決難題的能力”。而另一組參與者被植入了追求“進步”的心理狀態,他們被告知遊戲的目的是“學習如何把著遊戲玩好。”而每組中的一半學生又得知:如果表現夠好變能在大學課程中獲得附加分。

實驗結果:

當拼字不會帶來附加分時,“表現”組和“進步”組的學生得分相近,都在120分左右。但在有可能獲得附加分的學生裡,“表現”組得到了180分,而“進步組”的才得120分。

3、進取與防禦對談判目標的影響

心理學家亞當·加林斯基和他同事把54名工商管理碩士生們按兩人一組分組,一人當賣家,一人當買家,進行製藥廠買賣的模擬談判。

雙方都得到了關於這筆買賣的詳細信息,比如談價範圍在1700萬-2500萬美元。接下來加林斯基對買方的目標做出了控制。談判開始前,他讓買方中的一般人寫下“你在這次談判中最期待的i表現和結果----,想象自己如何獲得這些進展”,從而賦予他們“進取”目標。而讓另一半學生寫下“你要避免的情形和結果,以及相關的防禦措施”,從而賦予他們“防禦目標”。

每組都由買房開價開始談判。

“進取型”買家的開價要比“防禦型”買家的開價平均低400萬,因為他們願意冒險,大膽壓低價格。這種冒險是值得的——最終“進取”型買家平均以2124萬美金的價格買下製藥廠。而“防禦型”買家則平均要付2407萬

4、獎勵會消減人的內驅力

心理學家馬克·萊珀、大衛·格林和理查德·尼斯比特找來一群3-5歲的小朋友,然後他們向其中的一部分孩子宣佈,用馬克筆畫畫有可能讓他們贏得“優秀小玩家”的獎勵。結果不出所料,被提供獎勵可能性的孩子們花了更長的時間用馬克筆畫畫。但是幾周後,心理學家發現,那些獲獎的孩子在沒有獎勵的前提下對畫畫不再感興趣了。而那些從未被獎勵過的孩子卻額依然像以往一樣使用馬克筆作畫。

5、提供更多的選擇,調動內在積極性

心理學家戴安娜·科多瓦和馬克·萊珀做過一個有關自主權對學習興趣的心理實驗。

實驗中,科多瓦和萊珀讓孩子使用一個電腦數學遊戲軟件,軟件的目的在於教孩子學會運算次序(比如6+5X4-2,應該先算乘法後算加減)。學習的內容是實現設定好的,孩子沒有自由選擇的餘地。但是其中一組孩子卻被賦予了一定的自由選擇權,他們可以選擇自己的遊戲頭像並自己命名。

結果發現,有一定自由選擇權的孩子們更加喜歡遊戲,下課後仍然繼續進行遊戲,當然在之後的學習測試中也取得了更好的成績。

6、暗示的力量

有一項實驗,參與者要對羞辱他們的人進行電擊。當然,事實上是沒有電的,只是參與者不知道。

當電擊按鈕桌子旁放著一把槍時,他們進行電擊的時間較長,用的電壓也高;當桌上放的是羽毛球拍時,他們實行點擊的時間較短,用的點壓也較低。他們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為被槍所影響。

另一個實驗,心理學家塔尼亞·沙特朗和她的同事們讓參與者玩拼詞遊戲。

那些接觸了“節儉”或“名牌”類型詞彙的人分別被激發了追求節儉或追求奢華的目標。

塔尼亞讓接觸過詞彙的參與者從同樣是6美金的襪子裡做出選擇:一雙是湯米·希爾費格,還是三雙恆適(超市品牌)。那些接觸“名牌”類詞彙的人中有多於60%的人選擇了湯米,而接觸了“節儉”類詞彙的人只有20%選擇了湯米。

7、明確的時間地點計劃的重要性

德國康斯坦茨大學的社會心理學家彼得·戈爾維策做了一個關於計劃的實驗。

寒假開始前,他們攔住了正在趕赴期末考試考場的學生,並邀請他們參予一項對現代人度假方式的調查。參與者被要求在假期中寫一篇關於如何度過聖誕的短文。這篇短文必須在聖誕節過後的48小時內完成並寄出。其中一半的學生還被要求當場決定何時何地進行寫作,並寫了下來教給實驗者,之後他們便奔赴考場了。

聖誕節過後,信件紛至沓來。

戈爾維策統計後發現,在沒有時間地點安排的學生中,有32%的上交了作文。而在有時間地點安排的學生中,有71%上交了作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