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店鋪的出路在哪?為什麼電商發展越來越快?談談我個人看法。

實體生意為什麼競爭不過電商?電商到底有什麼優勢發展這麼快?

1.在電商出現之前,商品的流通是工廠出貨經過一級代理,二級代理,三級代理到零售店鋪再到消費者手裡。中間幾個緩解都要賺錢。電商可以直接剔除中間環節。

實體店生意不好做了。最先受衝擊的是批發代理。全國的批發市場一年不如一年。

造成這一現象最根本原因是國家通信建設不斷提升。早在2G時代,阿里巴巴還在掙扎堅持。做的是B2B企業黃頁業務。這個跟普通大眾沒有什麼關聯,2000年左右也是國家經濟突飛猛進的年代實體店過的非常滋潤。一鋪養三代的神話繼續著。

實體店鋪的出路在哪?為什麼電商發展越來越快?談談我個人看法。

到2009年時候,國家升級3G網絡。網絡變快了。隨之改變的手機可以瀏覽網頁了。電腦也迅速普及。電腦城的生意那件一個跑火呀。淘寶開始進入大眾視野,淘寶C2C模式讓年輕人一下子發現新大陸。淘寶快速成長。但受眾群體還只是年輕人。我記得我09年在淘寶購物非常麻煩,首先要在銀行開個U盾,然後要開通網上功能,再在淘寶購物,然後支付寶要另外下載,反正我買了兩次我都沒具體搞清流程,反正稀裡糊塗就買了,收貨之後不滿意退貨也麻煩。那時快遞可沒現在這麼方便,我知道的只有郵政。郵政大家都知道,一個星期算很快了。四通一達還沒普及。所以受眾群體只是年輕人。

正因如此,實體店消費還是主流。老城區商場步行街人流如織。08年後國家開始大力發展基建,新城區並不成熟,人流並沒開始分流。所以店鋪是供不應求。店鋪轉讓和租金費用節節攀升,還是很滋潤的。但這時已經到了頂點了。

實體店鋪的出路在哪?為什麼電商發展越來越快?談談我個人看法。

來到2010年。蘋果手機4橫空出世。一下子改變手機市場格局。手機巨頭諾基亞不到幾年時間迅速隕落。各種山寨機不甘示弱。真正的拐點是2013年。三大運營商相繼開通4G業務。得益於4G,各種應用APP進入大眾視野,外賣App,共享App,直播app。滴滴,手機支付等等。像一下子打開潘多拉魔盒。

多便利,手機點點足不出戶什麼事情都可以辦到。政府單位辦公也都可以網上預約。再者城市規劃也已成熟,大量新城區入住率越來越高。各種商場越開越大,越開越多。蛋糕就這麼大,店鋪也已供大於求。實體店的災難來了,批發市場,實體店主發現一年比一年難過,轉讓費和租金還居高不下。直到今年年初因疫情壓倒了最後一根稻草。各大平臺直播帶貨,如火如荼。李佳琦威亞賣貨速度驚掉人們下巴。大量店鋪倒閉。房東還執迷不悟不肯降房租。

實體店鋪的出路在哪?為什麼電商發展越來越快?談談我個人看法。


那麼實體店鋪還有出路嗎?現有的高昂轉讓費租金模式不改變,實體店鋪必死。那實體店和電商同樣是賣貨,差別在哪呢?

獲客成本!就拿直播帶貨來說。一部手機的成本,在加上個好的支架,滿打滿算成本不會超過5000。而且沒有地理限制沒有時間限制。一個人可以輻射幾十人至幾十萬人甚至幾百萬不等。可以廠家直播,產地直播。而且獲客成本極低,甚至0成本。實體店鋪有轉讓費,有租金,有水電費有人工費。還有地理位置限制,好的地段才有人流量但同樣租金也高。而且只能做特定區域的生意,過個幾條街跨個區的生意是很難做的。因為很難輻射到,除非你的生意獨一無二。還有店鋪最多同時進店幾十至幾百客流。決定了店鋪的上限,對比直播來說這點客流簡直慘不忍睹。這樣一對比就一目瞭然。獲客成本決定你的售價。 就不難理解主播只拿1%的提成也賺的盆滿缽滿。實體店鋪就做不到。再說在互聯網信息化時代簡直就是價格粉碎器。同一件商品網上一查,價格透明的不要不要的,大家刷頭條一定看到過,實體店鋪店主哀求廠商和二級代理不要直播帶貨,根本沒法做生意。更因為疫情緣故,國家鼓勵擺攤經營,擺攤沒有店租等成本。獲客成本也是低於店鋪的。結果擺攤也搶了生意。這就是人們所說的一鋪窮三代。

實體店鋪的出路在哪?為什麼電商發展越來越快?談談我個人看法。


這還是4G時代,等到了5G是什麼?信息更加扁平化?體驗感更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