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使用技術指標時如何迴避指標缺點?

失魂魚


股票技術指標主要缺點解決對策

一,侷限性。技術指標使用具有很強的侷限性,為了宣傳技術指標的功效,發明人往往會宣傳技術指標有利的一面,很少會告訴股民指標的劣勢和適用範圍,這樣就很容易產生誤區。其實平時我們在日常的股市走勢中也能夠發現,在面對大漲大跌時,技術指標往往會顯得無力。我們可以看看似2009年3~9月的走勢圖,先是一波持續的上漲,幾乎不停歇,就是小陽上攻,此時讓MACD、KDJ、RSI等強弱指標始終處於高位鈍化的狀態,尤其是在最後衝刺的2010年6~7月間,更為明顯,基本上沒法再用技術指標去判斷。隨後在8月期間,幾乎每天都是中陰,很快指標就降到了超賣區域,但走勢還是出現了持續1個月的下跌,再度體現了指標的低價值性。


時間到了2010年4月份,由於股指期貨上市,標的指數定位過高給予了空頭一個大禮包,隨即出現了持續的大跌,而且大家看到了期間是標準的製造分歧誘多、套多、殺多的期貨手法,令單純的股市技術派股民不知所措,一波又一波地被套,持續幾天小陽線將技術指標修復,形成所謂的低位金叉看多,馬上又是新一輪的下跌。實際上這就是源於整個市場的贏利模式因股指期貨的到來而改變,資金做空可以贏利,並且不再需要大幅做多而製造泡沫的方式和各類套利模式,所以我們看到了2010年4月之後,市場走勢更多的就是資金利用平臺穩定期,利用各類豐富的贏利模式來套利,而不是像過去那種單一拉高個股的方式。


總結可以發現,影響技術指標的因素很多。首先,市場外部環境的變化,比如說外盤因素的影響,出現突發的大跌、大漲情況,就會對我國股市產生影響,出現單日的極端走勢;其次,諸如調整印花稅和調準、調息等突發的利空、利多政策,也會直接導致股市出現超過技術指標預期的走勢;最後還要考慮一些“黑天鵝”事件,類似美國“9.11”恐怖襲擊、2008年的金融危機、2011年“3.11”大地震、2011年的美債危機、2011年“7.23”動車追尾,還有伊拉克戰爭、利比亞戰爭等超出人們預料的突發事件,也會帶來股市極端的走勢,讓技術指標的缺點暴露無遺。


因此股民要知道,市場走勢是先於技術指標的,而且縱然用技術規劃出來的藍圖再完美也只是設想而已,只要股市走勢出現,股民必須無條件服從。此外,股民千萬不要覺得學會了很多技術指標和圖形就一勞永逸了,市場唯一不變的就是其總在動態變化著,而大部分技術指標都是靜態的,特別是很多技術指標問世的時間很長了,已經不適合如今的股市了,侷限性越來越強,所以對股民來說必須要不斷地學習、提高,尤其是面對市場出現類似股指期貨將整個市場贏利模式徹底改變的時候,股民一定要重新反思和檢索技術指標和圖形是否還真正有效、其適用範圍是否在縮小,這才是關鍵。

二,技術指標過分追求數量化,而帶來的歧義與矛盾。大多數的股市技術,其基礎假設就是認為股市走勢能夠涵蓋市場的所有信息,這樣通過所謂的公式和數據計算,將其數量化,完成對市場的預測與分析。但問題是,股市的特點就是未知性和部分的不可預知性。之所以會出現金融市場的危機和崩盤,就是源於其存在人們不可控制的一面,很多時候總是超出人們的想象,2008年的金融危機就是很好的例證,幾乎在一夜間無數的金融巨頭和上百年的大公司轟然倒塌,誰能想象得到呢?2011年的美債危機也是一個例證,幾乎就在一週之內,歐美市場持續暴跌,一週時間就將之前QE1、QE2花費2年多恢復的市場人氣和漲幅一掃而空,有誰能夠提前感知呢?這些因素能夠被數量化嗎?很難!

縱然一些情況可以被數量化,但之後會產生自我矛盾的情況,比如若80算超買,79算不算?79算,那78算不算?依此類推下去,股民自己就會混亂了;而如果說80算超買,79不算,那股民更加混亂,因為這意味著這套數據適用的範圍大大縮小,缺乏隨機應變的空間。所以我們就看到了,連跌幾天,哪怕只是很小的跌幅,技術指標就會低位鈍化,會告訴股民不會再跌,但隨後很可能是更大的下跌;同樣連漲幾天,漲幅很小,技術指標就會高位鈍化,而這很可能是要大漲前兆,但技術指標卻告訴你要注意超買壓力了。尤其是在箱體振盪期,頻繁短線拉鋸,指標一會兒喊多,一會兒看空,如何處理呢?這就是技術派的尷尬,越是追求數量化,越是被其所累,無法自拔。所以我們看到了,很多投資大師最後使用的都是模糊化的理論,不再用確切的數字,為了避免系統靜態化帶來的諸多弊端,改用趨勢化和模式化來替代,這樣讓操作系統的因素動態化,從而隨市場的變化捕捉更多的機會。此外,過於追求指標的數量化和靜態化,也會導致操作系統缺乏可複製性,應用難度大大提升,這就引出了第三個因素。


三,使用技術選股難度日益增加,成功難以複製。應用技術指標和圖形選股,表面上是很簡單,感覺只要背下幾個公式和圖形就可以選股了,但實際應用中會發覺並不是那樣。如今滬深兩市有超過3000多隻個股,還不包括基金和股指期貨等其他品種,並且市場還在不斷擴容,股民很難有大把的時間將所有的個股都瀏覽一遍,將個股指標與圖形進行一一的比對,因此這種自下而上的方式很難適應如今股市快節奏的發展。


股民尤其不要忘記了,技術圖形的誤區就在於你是在企圖對應已經出現的圖形。但實際上圖形千變萬化,如果不猜圖形,上漲跌平,成功率是1/3,而你若是猜圖形,要知道對應圖形成百上千,但走勢只有一個,導致的結果就是成功率的降低。

次新股炒作很容易出現暴利的機會,很多股民喜歡用技術指標劃分,比如流通盤多少、量能換手率多少、股價多少、市盈率多少,都希望有明確的數字,但在實際操作中我們會發現,由於次新股走勢具有非常強的隨意性,本身上市時間就短,各類技術指標很容易出現錯誤,同時市場新股定價跟隨市場走勢強弱而變化,很難有固定的數值。

因此,股民要明白上述技術使用的弊端,儘量規避,發揮其局部的優勢來為自己的操作提供更多的幫助。


散人看盤


在回答如何迴避指標缺點之前,首先我們要弄明白為什麼我們要研究技術指標。就是因為技術指標是一種多空買賣方面的反應,特別是主力莊家意圖的一種展現。

比如主力在低位進行吸籌的時候,當主力想要吸收更多的廉價籌碼,就會想方設法在股價想要突破壓力位置的時候進行壓盤,這個時候我們就能看到在壓力位置掛很多的賣單。

通過研究技術指標,我們能夠準確的掌握主力的意圖,然後制定交易計劃。

但是技術指標也有其自身的缺陷,這種缺陷主要來源於使用方法的不準確。

當我們炒股使用技術指標時,如何迴避指標的缺點呢?

1.首先我們想要技術指標在買賣點方面把握的好,就必須對大勢做一些選擇,因為任何個股都回避不了大盤對其的影響,所以我們要先用技術指標來分析大盤。

2.其次我們還需要分析熱點效益,因為我們在參與一個上市公司投資的時候,要考慮這個上市公司所在板塊當前是否是熱點。熱點板塊的個股,它所有的技術指標都可以放大,相反的冷門板塊所有的技術指標都會大打折扣。

3.最後我們在研究個股的時候,除了要研究基本面的相關指標。

當技術面進行研究的時候,我們還要對個股以往的走勢做一些判斷,然後最終確定這個個股的股性是什麼樣的,到底他是莊股還是基金扎堆的個股,或者是北上資金習慣建倉的個股。這些都會影響技術指標對其的判斷準確程度。

投資股票就相當於投資上市公司未來的前景,每個上市公司雖然是固定的,但是管理上市公司的人,以及個股的莊家他是有自己性格的,所以這個性格會深度影響個股股價的走勢。


那麼哪些技術指標適合不同股性的個股呢?

1.北上資金建倉的個股大多是以白馬股的經典走勢為特徵,這些個股適用於趨勢型指標,一般平行趨勢線相對來說是比較合適的,另外一些傳統的均線指標等也有不錯的效果,而週期上面我們可以選擇日線或者周線進行研判。

2.基金同樣和北上資金也是機構買賣風格也類似,但是相對來說基金買賣比北上資金更活躍,由於基金公司喜歡抱團取暖,所以我們在研究的時候也要著重考慮籌碼區間。

3.莊股有很多種,但是我們想要在莊股上面用技術指標來判斷是比較難的,因為這些個股它往往是呈現時間週期的拉昇。所以我們需要看他以往走勢來判斷他什麼時間點更容易拉伸。

綜合來說,在我們投資當中,其實大盤的情況會影響整個個股走勢的50%以上,行業板塊會影響20%以上,最終個股的走勢以及以往走勢的風格會影響餘下的30%。


梁銘炫


技術指標是股票投資的核心,那些說不看的要不就是做內幕交易,要不就是道聽途說門外漢,要不就是運氣好趕上了。當然,你買一個放個十年八年的,這就不屬於嚴格意義上的股票投資。

針對題主問題下面根據自身經驗來回答怎樣迴避優缺點。

1.常年累月的大量覆盤。任何一指標都有他的存在意義,只有大量覆盤、長期積累的情況下,你才能找出適合自己的、能看明白的指標。因為沒人來點破你來帶你,就只能靠悟性天賦,一定要相信,任何在某一領域做得好的人都是有該方面天賦的。當然,除非你能站在巨人肩膀上。

2.對某一指標的深刻理解。比如換手率 ,我在上一回答中有詳細闡述,可關注去看。該指標你先吃透,從基本的含義到實戰的運用,吃透後你自然就知道了他的優缺點,何時是啟動,何時是結束。

3.對比。指標與指標的反覆對比融合,各取所長。如下圖,單看macd就會被洗掉。

最後,提醒題主,技術指標只是股票投資的入門,要想做好,還得下苦功夫加一點天賦,99%努力+1%天賦。不管是長線短線,純價值投資或短線博殺,你把入門基礎運用自如了,後面的就好進升了。

股市就是一個水漲船高、與心理博鬥反人性的一個市場。看不見的市場先生如影隨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