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飛躍:終於解決光伏材料的長期爭論,發現拉什巴效應的證據!

​科學家們推測,有機金屬鹵化物鈣鈦礦由於一種名為拉什巴效應的未知機制,在太陽能電池和量子電子領域的應用中,是一種捕光“神奇”材料,是如此的有前景。美國能源部艾姆斯實驗室的科學家,現在已經在實驗上證明了這種效應在塊狀鈣鈦礦中的存在,他們使用短微波光脈衝來產生並記錄這些材料中原子和電子量子耦合運動的節奏,就像音樂一樣。

重大飛躍:終於解決光伏材料的長期爭論,發現拉什巴效應的證據!

大約十年前,有機金屬鹵化物鈣鈦礦首次被引入太陽能電池。從那時起,它們被廣泛研究用於採光、光子學和電子傳輸設備,因為它們提供了非常受歡迎的光學和介電性能。它們結合了傳統無機光伏器件的高能量轉換性能,以及有機版本的廉價材料成本和製造方法。到目前為止,研究假設這種材料的非凡電、磁和光學性能與拉什巴效應有關,拉什巴效應是一種控制磁、電子結構和電荷載流子壽命的機制。

重大飛躍:終於解決光伏材料的長期爭論,發現拉什巴效應的證據!

圖示:利用以太赫茲光脈衝來開啟或同步物質樣本中的量子運動的“節拍”,以及第二束光來“監聽”節拍,從而觸發超高速接收器記錄物質振盪狀態的圖像。

但是,儘管現在進行了激烈的研究和辯論,但用於最有效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塊狀有機金屬鹵化物鈣鈦礦中的拉什巴效應的確鑿證據仍然非常難以捉摸。艾姆斯實驗室的科學家們發現,有證據表明:通過使用太赫茲光(以每秒數萬億週期速度發出的極強光),可以開啟或同步物質樣本中的量子運動“節拍”;以及第二次爆發的光可以“監聽”節拍,從而觸發超高速接收器記錄物質振盪狀態的圖像。

重大飛躍:終於解決光伏材料的長期爭論,發現拉什巴效應的證據!

這種方法克服了傳統探測方法的侷限性,傳統探測方法沒有分辨率或靈敏度來捕捉隱藏在材料原子結構中拉什巴效應的證據。艾姆斯實驗室資深科學家、愛荷華州立大學物理學教授王繼剛(音譯)說:研究發現解決了關於拉什巴效應是否存在的爭論,它們確實存在於塊狀金屬鹵化物鈣鈦礦材料中。控制原子和電子的量子運動來設計Rashba分裂帶,實現了重大飛躍,其研究成果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期刊上。

重大飛躍:終於解決光伏材料的長期爭論,發現拉什巴效應的證據!

從根本上發現了被隨機局部波動所隱藏的效應,併為基於鈣鈦礦材料量子控制的自旋電子和光伏應用打開了令人興奮的機會。金屬鹵化物鈣鈦礦CH3NH3PbI3中聲子相干對激子Rashba精細結構的超快控制,王繼剛和所在艾姆斯實驗室和愛荷華州立大學物理和天文學系的合作者負責太赫茲量子拍頻光譜、模型建立和密度泛函理論模擬,高質量的鈣鈦礦材料由托萊多大學提供,聲子譜模擬是在中國科技大學進行。

重大飛躍:終於解決光伏材料的長期爭論,發現拉什巴效應的證據!

博科園|研究/來自:埃姆斯實驗室

參考期刊《物理評論快報》

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

關注【博科園】看更多大美宇宙科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