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累煩+高風險,人人都不願意做班主任,為何她卻樂此不疲?

似乎越來越多的人不願意做班主任了,

又忙又累又煩不說,

現在又增加了個高風險。

風一起,能逃離的都逃離了。

像我這樣有充分的理由可以不做的偏還樂此不疲地在做的,估計不多。

於是人們問我:為什麼?

仔細想想,原因真多。

忙累煩+高風險,人人都不願意做班主任,為何她卻樂此不疲?

家風的傳承

我出身於書香門第之家,

歷史的原因,大家族完全被毀滅。

唯有“做個讀書人,保持獨立的精神人格”的家訓一路傳了下來。

我親眼看見過北京大學畢業的父親白天挑糞晚上看書的樣子,

那一刻,他全然忘記了白天的苦累,

沉浸在寧靜平和幸福的精神世界裡。

我在很小的時候,

讀的書就是父親從圖書館借來的大書,

《譯林》《啄木鳥》《收穫》

《鐘山》《十月》,

很多字句囫圇吞棗,

卻在日漸長大中慢慢知曉其意。

這個閱讀的過程貫穿了我整個童年和少年時代。

書讀得多了,心是安定的,

書中人經歷的一切苦痛與幸福,

當降臨到我自己頭上的時候,

我是不慌張的,

世間萬事書中早已經說透,

一切榮辱得失,

只在字裡行間隨著歲月遠走高飛。

我學會了不抱怨,

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增加,

我更加明白世間得失的平衡,

人也變得從容淡定。

我不知道現在還有多少老師是從小到大一直很喜歡看書的,

可是我可以肯定地說:

那些讀了很多書的老師如果做了班主任,應該不會糟糕到哪裡去。

看過了書中雲起雲湧,

感悟過書中的雲捲雲舒,

心態自然和極少讀書的人是不一樣的。

記得有一次我去父親的復讀學校玩,

看見他的學生們一個個埋頭看書,

而他竟拿了個掃帚在打掃班級的衛生角,

學生們視而不見的樣子讓我義憤填膺,

等父親離開教室後,

我拿了粉筆在黑板上用力寫道:

“下次再讓我看到是我父親在打掃班級衛生,你們就不是人!”

寫完滿臉是淚,

對著愕然的學生們狠狠一跺腳我就跑了。

父親後來一直笑我這件事情,

他說:“你不懂的,他們就要參加高考了,讓他們靜靜地看會兒書,我這個班主任為他們做一點點事情,讓教室裡的環境舒心一點,我心裡反而是高興的。”

當我現在寫下這段文字的時候,

我已經完全理解了父親當年的心情。

今天是我的學生參加中考的第二天,

他們靜靜地複習,

我默默地做著陪伴和後勤工作,

我是心甘情願的。

也許,看父親做老師做班主任,

我看到的是篤定、平和與美好,

從小到大潛移默化,

是可以讓我比較深刻地感悟到這個工作的本質與價值的。

忙累煩+高風險,人人都不願意做班主任,為何她卻樂此不疲?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

工作第一年,

我來到自己初中的母校崑山市一中,

而我的初中班主任錢桂琴老師已經是辦公室主任,

她對我說:“你必須要做班主任,不然你根本不知道做老師的樂趣。”

無知無畏的我就這樣開始了班主任生涯,

而那時,

班級裡年齡最大的留級生只比我小兩三歲而已。

和我一個辦公室的老師都是同一年級的班主任,年齡基本接近四五十歲,

他們處理學生問題的風格迥異,

有的三言兩語乾脆利落,

完了拍拍學生肩膀表示鼓勵;

有的苦口婆心,

連番說教直到學生舉手投降;

有的冷幽默讓人忍俊不禁。

在這樣的環境裡,

雖然沒有任何人擔任我的班主任導師,

卻讓我每天觀察到什麼是有效的教育方法什麼是無用功。

我像一塊海綿,

吸收著各種各樣我認為有用的養分。

第一屆學生在艱難曲折中終於順利畢業,

成績也排在年級前列,

我還得到了學校設置的給優秀教師的獎勵金。

當年渾然不覺,

只是每天度日如年般熬過三年,

到第二屆學生的時候,

就漸漸發現原來學生的問題就是上一屆的那些,

而當你第二次接觸那些問題的時候,

你的心裡比第一次坦然多了,篤定多了。

在帶班比較好的情況下,

學校要提拔我做個小領導,

我父親的老朋友陳汝德老師在市一中做中層領導,

他對我說:“我覺得對你最好的培養就是讓你做班主任再教兩個班級的語文進行教學比照,而不是把你的精力分散到其他雜事上去。”

他說話時的誠懇與慈祥,我至今難忘。

這對我後來對於功名利祿的態度,

起到了極大的影響。

“我對你父親說,於潔已經超越你了。”

他這樣微笑著對我說,

我以為他是開玩笑,

後來父親把他的話轉告給我的時候,

父親的欣慰與悵然讓我暗自竊喜很久。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

如果一個年輕教師有幸能和一批熱愛教育又有不同教育風格的老班主任同行,

少接觸負能量,多一些正能量的推進,

那麼成長是很迅速的。

帶第一屆學生時有過一個小插曲:

我有機會離開崑山到異地生活,心裡猶豫拿不定主意,一個週末的傍晚,我從那個異地回家,樓底下聚集了我的全班學生,一個個眼淚汪汪地說老師別走。那一刻,彷彿幼年時代油燈下發生在父親身上的一幕再次出現,我瞬間淚流滿面。

這是我人生中很大的一次抉擇,

也讓我深刻體會到了師生之間難以預測的深情。

而這個,只有做班主任才能有所體會。

我是在一開始不久就嚐到過做班主任的甜蜜的人。

就算後來吃過苦有過痛,我也是定心的。

一個登過山頂的人,

是不會在半山腰打道回府的;

一個看過外面世界的人是不會允許自己成為一隻井底之蛙的。

忙累煩+高風險,人人都不願意做班主任,為何她卻樂此不疲?

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我時常感慨,

上天對我的培養真是用心良苦。

我經歷過一個學生有可能經歷的所有苦痛。

小時候,得了軟骨病,

醫生說我先天不足後天難養,

個子矮小,很是自卑。

走在路上,一群鵝把我團團圍住,

它們高高的頭頸在我的頭頂上方一伸一縮,我無法突圍,

那一刻的絕望讓我連哭泣都不敢有聲音。

我的身高直到高三才有所突破,

深深的自卑也一直伴隨到我考上大學。

所以,我特別能理解那些自卑的學生。

自卑的理由各種各樣,

或是身高,或是青春痘,或是一個胎記,

或是成績不好,或肥胖或者瘦弱……

甚至有可能是覺得自己的眼睛長得小。

我在虛兩歲的時候失母,

與父親和祖母生活。

看到別的孩子依偎在母親懷裡撒嬌,

我總是默默無語。

我把祖母當成了自己的母親一樣依戀,

甚至和她睡一張床直到我讀大學。

讀高中的時候有一次學校組織看電影,

名字是《媽媽再愛我一次》,

我沒有去看,

選擇了一個人默默地待在教室裡。

而每次聽《世上只有媽媽好》,

我的心中總是五味雜陳,

這樣的狀況一直持續到我自己做了母親,

我才有勇氣摟著我的兒子唱《世上只有媽媽好》。

那些因為家庭原因失去母親或者父親的學生,

他們的心情我全都明白,

所以做他們的班主任時,

我知道如何閉口不談又悄悄愛護。

我在班級裡組織包餛飩的親子活動,

規定一個學生只能帶一個家長來,

一起包一起吃,完了再包好一些餛飩帶回家給沒來的爹或媽或者老人吃。

我這樣的規定,

就是不動聲色地照顧了班級裡的單親家庭的孩子。

甚至連語文書上一篇寫一個單親家庭孩子悲慘遭遇的課文,

也被我完全忽略掉,堅決不教。

所以,

我理解那些把頭髮弄得像雞窩一樣的男孩,理解那些小小年紀就開始談情說愛的女孩,理解那些片刻不停四處惹禍的學生。

一切都不是錯,是他們的痛無處表達。

所以,當我做班主任的時候,

對待這樣的學生,我保持了耐心與沉默,

我知道這不是人品問題,

這是一種無處宣洩的表達。

我靜靜地等待著時機的出現。

而這樣的理解與慈悲,

從小到大家庭和睦溫暖長大起來的一些班主任,是很難明白的。

他們很容易地就消磨了耐心,

認定了這是一個個品質惡劣的學生。

共情,是一個班主任的最大智慧。

而我,

上天讓我在走上工作崗位前已經具備。

這也是我做班主任比較輕鬆也不容易動怒的很重要的原因。

忙累煩+高風險,人人都不願意做班主任,為何她卻樂此不疲?

有一種教育方法叫堅持

我很幸運,

幾乎每七八年就能換一所學校工作,

換一批生源研究,

這讓我更深刻地體會到了堅持的強大力量。

17年堅持做家校聯繫單

1999年我在一個民辦寄宿制學校工作,

創建了半月刊家校聯繫手冊——《橋》。

那時候我教著三個班級的語文,

做著一個班的班主任,

兼著學校的教科室主任。

桌子上散放著《橋》的初稿的每一個版面,

利用課間時間每天充實一部分內容,

每隔10天送去印刷廠,

到第11天的時候校對清樣,

第12天成品拿到手,

在《班主任寄語》一欄一次次寫下對每個學生的半月評價。

這樣的日子持續了整整7年,

後來換到公辦民營的寄宿制學校,

沒有了《橋》,

學生一週回家一次,

為了密切家校聯繫,

給家長提供瞭解孩子的平臺,

我只能每個學生一個練習本,

用4天的時間在上面寫下一週的評價,

週五帶回家,週一返回給我。

再後來有了電腦,打字快了,

就改版成為家校聯繫單,又是整整7年;

現在在葛江中學3年,家校聯繫單堅持到了今天。

一件堅持了17年的事情,

自然已經成為我教育生活的一個重要部分,

更何況,

從手寫到打字,

從一個本子到一張紙,

是一個由繁到簡的過程,

17年的積累,經驗自然是多的,

也就沒什麼覺得可怕的了。

最難的當然是1999年剛開始的時候,

那一年熬過來了,也就沒什麼大不了的了。

10年的教育博客記錄更新

2006年,教育博客如同雨後春筍,

10年過去了,還有多少博客堅持著更新?

有的轉移了陣地,

從博客到QQ空間到微信,

從長文到短文到照片;

有的疏於打理,徹底荒蕪。

確實有點難,

要在日常教育教學的繁忙生活中抽空記錄、慢慢整理,

拍照的工具從普通照相機到數碼照相機到手機,

從隨身帶著數據線到無線傳送,

從1分鐘打字20多個到100多個,

一路摸索著各種技巧到熟練掌握打理博客的各項技術,

整整10年,一屆一屆學生流水而過,

卻留下深深腳印。

而我博客日誌的分類也漸漸從單一的記錄學生日常生活,

到開設各種專欄,

從自言自語式的記錄到與學生、家長、同行的交流,

這10年,1800多篇博文日誌,10000多張照片,將近500萬的點擊量不是一蹴而就的,

撰寫博客已經成為我生命的一部分,

它記錄的何止是教育,

更是我美好的青春年華與中年時光,

是我一路攀登人生高山的層層臺階。

製作印刷7本學生成長紀念冊

因為有過7年編輯家校聯繫冊《橋》的經驗,

後來又年年為蘇州網上家長學校崑山分校製作年刊,

與印刷廠時時打交道,

我積累了封面設計、排版設計、插圖設計的經驗,

以至於鄉鎮印刷小廠的老闆都會來求我幫忙設計封面。

所以,我要製作學生的成長紀念冊,

自然駕輕就熟。

《紅了櫻桃》《綠了芭蕉》《一年似錦》《光影札記》《輕舞盛夏》《梔子花開》《緣分天空》

用一兩年的時間積累素材分類保存,

用一個星期的時間編輯排版,

用一個星期的時間與印刷廠你來我往網上溝通修改,

7本學生成長紀念冊,

《荷風》《蓮韻》2本工作室刊物,

輕輕鬆鬆誕生。

堅持給學生寫書信四十多萬字

這屆學生馬上就要畢業了,

在他們參加中考前,

我給每個學生寫了一封六七百字的書信,

全班50多個人,手寫4萬多字,

手指起泡磨破又起繭子,咬著牙堅持下來了。

一屆屆學生陸陸續續收到我的書信,

近10年我寫了40多萬字,

我看到學生收到信時的激動萬分,

看到他們之後的默默變化,

由此看到文字強大的力量。

我的教育方法不是隻有口頭說教或是給家長打電話,

我還有書信這一招看家本領。

時間是海綿裡的水,擠擠總有的。

我不願意做苦行僧,也不願意做蠟燭,

我願做有電源的燈,唯有生命有質量,教育的路才可能走得長久。

這些別人也許很難做到的事情,

我一路堅持下來了,

自然而然,不是刻意,也不做作,

旁人以為我苦,其實我很幸福。

梁啟超說:“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繼續做下去,趣味自然會發生。”

為什麼呢?

“第一,因為凡一份職業,總有許多層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它變化、進展的狀態,最為親切有味。第二,因為每一職業之成就,離不了奮鬥;一步一步地奮鬥前去,從刻苦中將快樂的分量加增。第三,職業性質,常常要和同業的人比較駢進,好像賽球一般,因競勝而得快感。第四,專心做一職業時,把許多遊思、妄想杜絕了,省卻無限閒煩悶。”

我對於他的這段話,深有同感。

忙累煩+高風險,人人都不願意做班主任,為何她卻樂此不疲?

興趣廣泛做個雜家

我什麼都喜歡,稱得上雅俗共賞。

看的雜書實在太多,看似無用,

卻總能在關鍵時刻派上用場。

在一曲《春到湘江》裡,

我成了一個怎麼也搞不定的學生的知音,

在一個學生上課連連打嗝時我拍了他的穴位嗝聲立止,

我和學生能下象棋,

也能在下雨的體育課上播放動漫。

我把課堂變成了娛樂節目現場:《一飛沖天》《一站到底》《江南美食》《非你莫屬》《跟著於老師走天下》《今天我要表揚誰》《今天我是演員》《班級好聲音》《最美四班人》……

帶著學生去踏青,

聯繫商家搞親子活動包餛飩,

寒假作業是買菜炒菜……

生活的雜家是對生活的無比熱愛,

潛移默化中傳染給學生。

這樣做班主任,

工作是不枯燥的,課堂是生動的。

我站在所謂的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中間,

找到了一個平衡點。

工作不只是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忙累煩+高風險,人人都不願意做班主任,為何她卻樂此不疲?

學生對我的愛是汪洋大海

我想班主任和學生的關係應該是一個水循環。

班主任是源頭活水,

涓涓細流,細水長流,

漸漸在學生心裡匯聚成江河湖海。

25年的班主任生涯,

我不得不說,學生對我的愛是汪洋大海,

良好的水循環使我心頭永遠充滿一泓清泉。

高中裡的他們寫週記起名,

為我起名“天使教師”:

“她說話總是輕輕柔柔的,在我的記憶裡,她從未生過氣,更沒有面紅耳赤,無論碰到多麼棘手的事,寫一封信總會解決。寫信是她的愛好,她會寫信給每一位同學,訴說她的期望。我第一次收到她的信時,激動萬分。第一次有老師在信中表揚我欣賞我。她是我接觸的主課老師中唯一一個不佈置課後筆頭作業的老師。她的教學方式很獨特,上課總讓我們跟著她說,漸漸的知識已經刻入了腦中。她總是讓我們儘量多花時間給別的科目,從而成就了我們班級的好成績。 現在,唯一能看到她的方式就是關注她的博客,看到了她的新學生們。我們在一起只有短短的九個月,而我們卻如此相愛。”

我想,我做班主任是幸福的。

記得俞敏洪說過:“那些對生活的意義有著明確答案和堅定信念的人,是幸福的。但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想要找到一個毋庸置疑和自始至終的答案,十分困難。很多時候,答案只是臨時性的:我們得到答案的同時,就又失去了答案。”

而我,是已經找到永久答案的人,

所以:“隨時撒種,隨時開花,將這一徑長途點綴得花香瀰漫,使得穿花拂葉的行人,踏著荊棘,不覺痛苦,有淚可揮,不覺悲涼。”

這就是對我為什麼已經做了25年班主任卻還要繼續做班主任的最好回答。

作者:於潔,江蘇崑山葛江中學語文老師,全國知名班主任。“於潔沙龍”主持人。獲“全國模範教師”稱號 。 出版專著《努力做最好的班主任》《草尖上的露珠》《對教育失敗說不:29個典型案例與點評》《教育如此美好》《最好的教育在哪裡》 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