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父母,總是感動著自己,忽略孩子的感受

“小歡喜”是經典的父母與孩子題材的電視劇,相信很多人都看過,這部劇講述了三個面臨高考的家庭孩子和父母之間發生的事情,其中讓我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單親媽媽宋倩,對女兒喬英子的生活展開了全包圍式關切.

給女兒的房間裝上隔音牆,給女兒的書桌前裝上簾子,只要拉下簾子,就可以隨時看見女兒的動態,一日三餐變著花樣的給女兒補充營養,宋倩作為一個要強的單親媽媽,一心希望女兒能考上清華,可喬英子對於媽媽的關愛,感覺十分無奈。

中國式父母,總是感動著自己,忽略孩子的感受

她每天都活在母親的“監視”之下,她感到壓抑極了,她一心想考南大,一是因為南大有著最好的天文系,而天文系才是英子的夢想,二是因為南大不在北京,去了南大她可以逃離媽媽,面對媽媽的關愛,英子只是無奈的隱忍著。

不僅因為媽媽宋倩太強勢,而且英子明白媽媽一個人拉扯她長大,確實不容易。其實,宋倩就是典型的中國式父母,她的愛只感動著自己,對於孩子而言,她們感受到的不是幸福,而是無奈。

現在的很多父母,比起宋倩有過之而無不及,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於教育越來越重視,這樣的家長只是感動了自己,卻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中國式父母,總是感動著自己,忽略孩子的感受

總結一下中國式家長的特點

1. 過度溺愛孩子,為孩子做好一切

父母對孩子的關愛和保護是正常的,可是關愛不代表替孩子包辦一切,很多父母從孩子出生之後就替孩子考慮好了一切,小到上哪個學校,大到孩子未來的職業,人生的方向甚至伴侶。

其實這種想法和做法就是在制止孩子獨自體驗屬於他自己的人生,他有權利去碰壁,去經受挫折,進而在這些過程中得到鍛鍊提升自我的機會。可是家長的大包大攬,不僅累壞了自己,也讓孩子失去了這些寶貴的機會。

中國式父母,總是感動著自己,忽略孩子的感受

2. 追逐潮流,只看分數

就像小歡喜裡面方一凡媽媽一樣,作為學渣的方一凡,在藝術上有著不可忽視的天賦,可是一開始的時候,媽媽文潔只一心讓方一凡提高文化課成績。“應試教育”的體系下,分數不能被忽視。但是高分並不意味著一個人的優秀。他的人格,品格才會最終決定他未來的發展高度。家長也要注重孩子興趣愛好的培養,不一定學不好就不是好孩子。

3. 忽略孩子的感受

很多父母固執己見的認為自己走過的橋比孩子走過的路還要多,所以不顧及孩子的想法和感受,確實,父母比孩子的人生閱歷多,但是父母為孩子做出的決定不代表就是孩子所喜歡的,作為父母,應該聽取孩子的意見,顧及孩子的感受,否則會像喬英子和媽媽宋倩一樣,母親小心翼翼的愛著,孩子卻無奈隱忍著。

中國式父母,總是感動著自己,忽略孩子的感受

“中國式父母”的危害

1. 孩子的能力得不到鍛鍊,心理得不到成長

人每天都在長大,不僅是生理上,還有心理上,“中國是父母”的做法只能讓孩子的生理長大,比如現在很多成年男女結婚之後雙方連家務都不會做,其實我們可以在孩子四五歲的時候開始鍛鍊孩子做一些簡單的家務,比如自己收拾衣服,掃地等等。

不僅鍛鍊孩子的自理能力,還能鍛鍊孩子吃苦耐勞的品質不僅促進親子關係的親密度,更可以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人是需要成長的,如果一直被父母過的保護,不僅沒有生活自理能力,也無法在社會中生存。

中國式父母,總是感動著自己,忽略孩子的感受

2. 孩子被社會淘汰

現在的社會競爭激烈,父母不可能永遠成為孩子的保護傘,總有一天當孩子失去了父母的庇護,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中很快就會遭到淘汰,一直被包辦的孩子,會缺乏主動爭取的意識,從而會失去很多的機會。

3. 孩子視付出為理所應得,失去了感恩

作家劉墉曾說過,“今天有多少孩子,既要美國的自由,又要中國的寵愛,沒有美國孩的主動,又失去了中國的孝道”很多孩子在父母的溺愛之下,視付出為理所應當,失去了一顆知恩圖報的心。

中國式父母,總是感動著自己,忽略孩子的感受

“中國式家長”如何改變?

1. 家長應該給予孩子磨礪

家長應該在不同年齡階段分出一些孩子力所能及的事讓他們獨立完成完成,適當讓孩子自己面臨挫折,這會讓孩子變得更加堅強,更有擔當。

2. 聆聽孩子的心聲

家長要首先學會聆聽孩子的心聲,明白孩子想要什麼,比如很多孩子其實並不喜歡學習,那家長就應該挖掘孩子其他興趣,而不是逼孩子做他不喜歡做的事情。其實大多數孩子只是普通人,而家長對於孩子學習,工作,婚姻的那些焦慮都是盲目的,

中國式父母,總是感動著自己,忽略孩子的感受

3. 陪伴是最長情的愛

很多父母忙於工作,沒有時間陪伴孩子,孩子的內心是孤獨的,缺乏父母陪伴的孩子可以說是不健全的,父母的陪伴是對孩子最長情的愛。

每一個優秀的孩子背後都凝聚著家庭成員的心血,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