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驅動的智能城市》ch4智慧經濟(上)

chapter4智慧經濟:將城市革新為信息共享的聯動數字平臺

數據驅動智能城市指南

1.數字時代將迫使政府不再僅僅提供數據平臺,而是讓城市自身成為一個智能數據平臺。

2.任何市民可以深入挖掘犯罪數據,或為鄰居編寫應用程序,以所有市民收益為前提的數據和分析嵌入了政府工作。

3.將“領導者技術至上論”改變為技術是推動解決社區問題的唯一力量。

拉姆·伊曼紐爾市長希望,在就職典禮結束後向全世界開放芝加哥市的數據。這件事將成為他在2011年召開的首次內閣會議上的重點議程,並告訴所有部門的主管要做好準備。伊曼紐爾市長希望利用數據改善芝加哥市民生活的人能放手大幹,市長將掃除一切障礙。這一舉措為芝加哥市的數字化變革定下了基調。

在那次會議後不到三年的時間,在伊曼紐爾市長的強力領導下,芝加哥轉變成一個獨特的數字化城市,數字技術被應用到政策制定流程中。伊曼紐爾市長開放數據的舉措只是一系列數字發展項目之一。為提高城市學校學生的分數和鼓勵經濟發展,芝加哥擴大了能夠訪問高速互聯網的基礎設施的範圍。為改善政府服務以及政府與公眾之間的溝通,芝加哥開放城市數據,供政府之外的開發商和市政廳內的政策制定者使用。為對城市規劃流程實施變革,芝加哥正在使用數字化工具規劃將廢棄的鋼鐵廠改變為新街區的設計。芝加哥正在實現它數十年來的夢想——智能城市。遍佈城市的傳感器將很快收集到即將協助研究的海量數據。而市政府不再是簡單地提供一些數字服務。目前,市政府還為市民提供編寫應用程序所需的工具。

2010年,技術夢想家和奧萊利傳媒公司(O'Reilly Media)的創辦人蒂姆·奧萊利(Tim O'Reilly)認為,數字時代將迫使政府不再僅僅提供數據平臺,而應有更大的作為。他表示,政府本身就是一個數據展示平臺,類似蘋果手機或平板電腦上的屏幕顯示器,市民可以從中找到創新性的數字用途。這是數字化嵌入城市生活的技術典範:任何市民都可以深入挖掘犯罪數據,或為鄰居編寫應用程序,以所有市民受益為前提的數據和分析被嵌入了政府工作。芝加哥成為工業大都市的象徵,它讓城市作為數據平臺的理念變成了現實,倫敦、巴塞羅那和其他全球城市均做出了這種嘗試。

某個早晨,當約翰·托爾瓦(John Tolva)利用L平臺開展工作時,他遇到了正在為市長競選忙碌的伊曼紐爾。托爾瓦一直擔任IBM的市民關係和規劃總監,專門負責與全球範圍內的非營利性組織和政府合作開發具有社會響應力的項目。他對將技術應用於政策制定流程具有強烈的興趣。這次偶然的會面讓托爾瓦成為新市長過渡團隊的一員,並負責為芝加哥的新首席技術官設置職權範圍。托爾瓦給市長提供了候選人名單,但名單沒有包含他自己。《克瑞恩芝加哥商業週刊》(Crain's Chicago Business)採訪他時,他表示:“我從來沒想過自己會獲得這份工作,遇到這種機會,我是不可能拒絕的。我花費了大量時間向市長提供諮詢意見。” 伊曼紐爾市長還聘請佈雷特·戈德斯坦(Brett Golds tein)成為美國首個政府首席數據官。戈德斯坦是一位坦率而堅定的數據科學家,曾對建立餐廳預約平臺OpenTable持批判態度。市長的願景是希望引領芝加哥進入數字時代。

芝加哥存在基本的數據聯通問題。芝加哥與許多大的主幹網絡相連接,這些主幹網絡也在紐約與加利福尼亞等地運行。然而,芝加哥的企業通常無法找到價格合理的光纖互聯網接入項目。截至2012年年末,芝加哥的小型企業不得不面臨平均下載速率和平均上傳速率分別低於5Mbps和2Mbps這一問題,而大中型企業面臨的問題也並不樂觀:平均下載速率低於17Mbps,平均上傳速率低於7Mbps。考慮到首爾和斯德哥爾摩可以輕易地獲得下載/上傳速率為1 000 Mbps/1 000 Mbps的上網速率,並且支付的服務費用只佔芝加哥的企業支付的服務費用的很小一部分,因此芝加哥的企業網絡服務的下載上傳速率根本不值一提。芝加哥的私人住宅同樣在互聯網接入方面存在滯後的情況。根據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凱倫·莫斯伯格(Karen Mossberger)教授在2013年開展的一項研究,大約1/3的城市居民不能在家裡接入任何類型的互聯網。 這些網絡接入問題威脅和阻礙了伊曼紐爾市長所稱的高新技術社區的發展。對一個希望芝加哥成為“北美洲首爾”的市長來說,這樣的情形是無法接受的。

因此,在芝加哥商業社區,讓居民最終能夠接入更好、更高速的互聯網成為伊曼紐爾市長的首要任務。在他的就職典禮上,芝加哥整合了一系列旨在解決城市公共和私人寬帶需求的舉措,制訂了“市長寬帶挑戰計劃”。這些舉措之一就是藉助城市下水道部署高容量光纖電纜,這將比在城市街道進行光纖電纜部署更便宜、更快速。

市長寬帶挑戰計劃仍處於早期實施階段。它可以以更低的價格為芝加哥企業帶來高容量的互聯網連接,還可以服務於普通市民。基於更高速的互聯網接入容量,無線網絡提供商將能夠利用更高容量的回程連接處理市政府的電話服務,即連接信號塔到大型互聯網接入電纜的線路,從而極大地改善手機服務。

托爾瓦表示,要改善市民網絡接入的問題,需要在市中心之外的區域,比如,在學校和圖書館鋪設網線,以這些地點為中心形成連接雲,從而提高無線網絡的數量和質量。托爾瓦表示,如果光纖網絡能用於企業,那麼就可以供學生使用。這是一個改善城市教育問題長期計劃的一部分。這與咖啡店裡的時髦人士的訴求無關,與某個孩子在漆黑的夜晚必須從家裡步行到圖書館完成家庭作業的無奈有關。

換句話說,互聯網訪問連接的擴展就是一個漫長的博弈過程:在提高芝加哥工作人員競爭力的同時,也提高了那些即將參與工作的人的技能,並增加了他們獲得數字和互聯網教育的機會。最終,市長寬帶挑戰計劃強有力地推動了經濟的發展。

伊曼紐爾市長的理念正被市政廳之外的其他人逐步實踐。例如,芝加哥地方倡議支持公司(Local Initiative Support Corporatio n Chicago,簡稱LISC Chicago)聯合市政府和數十家社區非營利性組織主導實施的“智慧社區”項目,促成以下5個缺乏數字服務的芝加哥社區最終享有了數字教育:洪堡公園(Humboldt Park)、皮爾森(Pilsen)、恩格爾伍德(Englewood)、芝加哥草坪( Chicago Lawn)和奧本格雷沙姆(Auburn Gresham),該項目不僅提高了互聯網的接入率,增加了小型企業的數字培訓和年輕人的數字職位,還豐富了當地的內容門戶網站。

“智慧社區”以理查德·戴利(Lichard Daley)市長在2009年發起的“芝加哥數字卓越舉措”倡議為起點,這一倡議主要是為了解決芝加哥的數字鴻溝問題。作為對戴利市長願景具體實施環節的響應,芝加哥地方倡議支持公司在麥克阿瑟基金會、芝加哥社區信託和伊利諾伊州經濟機會部門的贊助下,開發了這個基於社區的模型作為試點。之後,聯邦寬帶技術機會計劃(Broodbond Technology Opportunities Program)提供了700萬美元的撥款,支持“智慧社區”計劃,並進一步推動5個街區已有的工作。芝加哥地方倡議支持公司的執行董事蘇珊娜·瓦斯克斯(Susana Vasquez)強調說,這項工作的完成並不只是簡單地把電腦放置在公共區域。相反,這項工作是以綜合途徑讓技術與社區建立關聯。她表示:“第一步,我們真正要做的就是,將“領導者技術至上論”改變為技術是推動解決社區問題的唯一力量。如果你的問題與安全、學校資源匱乏或就業有關,那麼你是不會想到技術至上論這一點的。如果你以街區策略為起點,例如如何減少暴力、如何讓等公交車變得更安全、如何改善學校等,你應當鼓勵社區領導者和合作者發揮想象力和積極性。”

市長寬帶挑戰計劃

麥克阿瑟基金會資助開展了旨在驗證“智慧社區”模型有效性的綜合評估。凱倫·莫斯伯格、卡羅琳·托爾伯特(Caroline Tolbert )和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分析了2008—2013年芝加哥社區層面的數據,並發現相比其他社區,5個“智慧社區”在互聯網使用、家庭寬帶接入,以及利用互聯網查找工作、健康、傳遞信息等方面具有更高的增長率。

“智慧社區”的創辦人之一,也就是芝加哥社區信託的總裁和首席執行官特里·曼札納(Terry Mazany)稱讚了這個項目所採用的協作方式,即利用城市生態系統的優勢,將公共事業、企業、非營利性和慈善組織匯聚在一起,確保新的信息和技術惠及所有居民,尤其是那些沒有充分享受到基本互聯網接入服務的居民。

這類數字技術的延伸和培訓與現有街道網絡中其他的光纖和無線網絡相結合,僅僅構成了芝加哥數字升級流程的一部分。在伊曼紐爾市長的支持下,芝加哥市還計劃在城市多個重要安全點位增加400個不侵犯隱私、與互聯網連接的傳感器。這將促使學術界或政府研究人員利用這個新渠道獲取有關熱量、燈光、噪聲和運動的豐富數據,並展開探索。你可以把芝加哥藝術學院設計的這400個傳感器視為查詢和收集數據的數據端,就像人們在氣象站查看天氣數據一樣。這些傳感器將幫助城市設計出更好的數據政策。

以城市熱島效應為例。城市通常比附近的郊區氣溫更高,對健康的影響也可能比較大:大城市居民在熱浪的影響下通常會遭受更多疾病的困擾,死亡率也更高。政府希望對此做出有效的響應,但城市熱島並不只是城市範圍內的現象。因為特定建築提供的陰涼,熱島成為塊狀化的城市問題。監控逐塊地域溫度變化的數百個傳感器可能會幫助提供所需的點位數據。戈德斯坦的繼任者布倫娜·伯曼(Brenna Berman)表示,這個計劃充分展示了伊曼紐爾市長關於將芝加哥開放為城市實驗室的承諾。市長希望芝加哥成為數據最友好型的城市,以此鼓勵研究人員和公司前往芝加哥,檢驗他們提出的城市問題的解決方案。

通過安裝在安全網絡上的傳感裝置所實現的網絡化城市傳感,可以改變大城市的日常生活。例如,芝加哥採用的共享單車系統涉及400輛共享單車“Divvy Bikes”。這個共享單車系統已在多個大城市普及。所有這些單車均裝備GPS,甚至還可以攜帶傳感器,以此捕獲它們每天的“感受”。傳感器周圍是嘈雜的、擁擠的、炎熱的、潮溼的,還是安靜的,在制定與交通管理、街道設備、停車規則和其他問題有關的政策決策過程中,這些信息可以為政府部門和其他企業、組織和個人提供指導。這些信息還可用以開發相應的應用程序,便於用戶坐在公交車上就可以瞭解下一個公交站臺是否有Divvy Bike。

目前,許多城市已經在街區建立了傳感器網絡,稱為監控攝像頭。隨著越來越多的公共區域增設數據收集裝置,關於侵犯隱私權的相關問題會再次出現。在這些問題和傳感器相關的技術應用優勢之間尋找平衡是一個困難的過程,在我們看來,可能需要多年的時間才能實現。芝加哥已經承諾它的傳感器會通過收集信息匿名化的方式尊重個人隱私,但在許多不同的利益相關者努力克服這一棘手的問題時,總會出現一些細節問題。現在能肯定的一點就是,如果響應型城市的數字夢想是發揮傳感網絡的全部潛力,那麼這一問題必須解決。

城市作為平臺理念的另一個目標就是,改善市政府與市民之間的關係。市政廳之外的人們對數字化城市革新的態度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這讓芝加哥受益頗多,尤其是戈德斯坦把使命感和忠誠度逐步灌輸給由外部開發人員組建的大規模團隊,並迫使團體成員將這種使命感和忠誠度應用到工作中去時。他表示:“我知道我們需要幫助,希望社區參與進建設芝加哥的未來上,讓居民對芝加哥的未來感到欣慰。”他還談到了其他問題,最終促成成千上萬的居民以新的、令人滿意的方式參與政府管理的新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