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全球經濟已陷入歷史性收縮

根據最新的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英國《金融時報》(FT)追蹤指數,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在3月份開始爆發之際,也就是在這場危機達到頂峰之前很久,全球經濟已經面臨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嚴重的崩潰。

該指數發佈之際,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準備在本週舉行虛擬春季會議,屆時它將發佈預測,顯示全球經濟面臨自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收縮。

數據似乎顯示,隨著信心指標跌落懸崖,金融市場深陷動盪,以及實際經濟指標暴跌,破產和失業將給世界經濟留下深重的傷痕,並在很長一段時期內阻礙其恢復。

IMF總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奧爾基耶娃(Kristalina Georgieva)表示,其189個成員國中,170個國家的人均產出將在2020年出現下降。“發達和發展中經濟體都面臨這種黯淡前景。這場危機無國界。大家都受到傷害,”她表示。

三個月前,IMF還預計160個國家的繁榮程度將在今年上升。

布魯金斯學會的埃斯瓦爾•普拉薩德(Eswar Prasad)教授抨擊各國政府拿不出協調的政策回應。他指出,由於沒有一個國家能夠免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即2019冠狀病毒病)危機,封城措施解除後的復甦很可能會比人們希望的更慢。

“即使在如此嚴峻的時刻,各國政府也無法團結起來,結成對抗這場大流行病的共同戰線,這突顯了國際合作的危險分裂。這正在進一步損害本已在直線下落的企業和消費者信心,”普拉薩德教授表示。

“美國經濟已近乎停滯……法國、德國和英國面臨歷史性的經濟衰退,所有活動和貿易指標全線下滑,”他補充說。

布魯金斯學會-英國《金融時報》全球經濟復甦追蹤指標(Tracking Indexes for the Global Economic Recovery, 簡稱TIGER)對全球經濟以及各國的實際經濟活動、金融市場和投資者信心指數與它們的歷史平均值進行比較。

它顯示3月份金融指標、實際經濟數據和信心指標均出現歷史性大幅下降,這遠遠早於大多數國家的經濟受到最嚴重影響的時間。

只有中國的數據在企穩。在武漢爆發新冠疫情、中國採取封城措施後,其數據最先受到影響,在更早的時間點急劇下降。

普拉薩德教授表示:“從某些方面說,與市場經濟體相比,中國的指令經濟能夠更好地承受如此巨大的衝擊。但中國經濟仍未擺脫困境,特別是在失業率上升、國內外需求可能仍然疲軟、還有第二波疫情風險的情況下。”

其他許多新興經濟體不僅要應對一場衛生和經濟危機,而且還不得不應對比2008年至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更糟糕的資本外逃,以及出口需求突然下降。

全球經濟復甦追蹤指標的悲觀讀數與其他經濟指標和預測相符,後者日益表明:全球經濟面臨著近一個世紀以來最艱難的時刻。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預測,今年第二季度美國失業率將達到近20%,而歐元區國內生產總值(GDP)將收縮12%。

對於解除封城措施後的復甦速度,經濟學家們意見分歧,儘管他們都同意,這將取決於許多國家新冠肺炎大流行的持續風險以及它們的衛生系統。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卡倫•迪南(Karen Dynan)承認自己屬於比較樂觀的經濟學家,她相信復甦將會相當強勁,儘管她表示,隨著封鎖隔離政策逐步放鬆,將會有“挫折”。

“我預測,失業率將在20%上下達到峰值,但在第三和第四季度迅速下降,到明年初達到個位數,”她表示。

普拉薩德教授沒那麼樂觀。“需求受到重創,製造業供應鏈受到廣泛擾亂,還有一場金融危機在同時肆虐,”他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