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明显,你对了别人就错了,事理赢了情却伤了,同意否?

是啊2768


当然,不同意。

世界上不只是有对错,还有对对,错错。

通常在处理不涉及原则,道德,法律的问题时,不要把自己和对方放在对错上,而是放在对对上,和错错上去分析问题。

所以在双方出现争执的时候,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去处理,才能不伤感情呢

观点,不要用对错来决断,而用谁更好来分出高下

双方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事情,很容易得出不同的结论。

比如奇葩说有一期辩题,叫,生二胎该不该得到老大的同意

正方观点就说了:为什么要得到老大的同意?

老大不同意,意味着你的爱并没有给老大足够的安全感,意味着老大现在只有两个糖果,他不想分给别人。你连一个孩子的爱都没给得足够,怎么给第二个孩子足够的爱,事实上这反映出你还没有做好准备。

那么反方的观点又说:

孩子,他是很善变的,也是没有足够完善的判断力的,很容易被外界的声音影响。也许他这个星期听了隔壁小孩说自己的弟弟妹妹很讨厌,于是说他不想要,下个星期班上同学又说自己弟弟妹妹很暖心又说想要。所以,为什么要把另一个生命出生的权利,让一个不够理智的小孩子来决定?

这就是很典型的,没有对错的例子。正如很常见的家长里短里,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矛盾。

其实在生活中,在感情上,只要不涉及道德底线,不涉及原则性问题,哪里要去区分对错呢?

我们更应该理性的去分析问题,告诉对方,你这样思考不是错误的,如果问题是这样那样的话,你这个解决方案就非常好。但是在现在这个层面上,你这样处理不如我这样处理更好,然后一波利弊分析,通过安慰和理性的沟通,去表达自己的观点。

既不会伤感情,也把事情完美的处理了。


猫猫头超可爱


我们还是小孩的时候,无论看电影看电视,总是会问,这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搞清楚了好人、坏人之后才能安心看电影。这是为什么呢?

小朋友没有足够知识和能力去找到或建立判断标准,在其有限的生活经历中,做了大人认为不对的事情会被批评、被骂,做了某件事情会被大人表扬、获得肯定。大人教导说,有些人会给小朋友吃零食,然后抱走他卖给别人,接着就再也看不到爸爸妈妈了。这些人是坏人,要时刻注意这些坏人。

由此而建立自己的判断:有些事情可以做,有些事情不可以做。有些人是坏人,有些人是好人。

辨是非需要一定的知识做基础,需要有一定的逻辑推导能力。义务教育的根本目的就在于教会孩子们明辨是非。看到大学生杀害母亲的新闻,知道这样的事情是不可以做的,是错的。

然而《名侦探柯南》的每个故事除了表现魔幻的推理,还原这些杀人事件的真相,也介绍了这些所谓的坏人杀人的原因,是不是也增加了对人的了解呢?

非此即彼,是小孩的世界。


龙镇


角度不同,对错有时当另当别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