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週刊-經濟網訊(記者 陳棟棟)4月17日,國家統計局公佈2020年一季度經濟數據,其中GDP同比下降6.8%,好於預期。按一季度22%的權重計算,預計拖累全年GDP下滑1.5%。值得關注的是,從總需求、總供給兩方面來評估GDP,根據統計局公佈的數據可見:生產端樂觀,但需求端卻依然悲觀。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形勢嚴峻。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北京大學經濟政策研究所所長陳玉宇認為,從生產端看,3月份全國有序復產復工,基本止住了經濟大幅下滑的態勢。按照趨勢,4月份會回到正增長的區間。再看總需求——消費、投資、淨出口,從數據看形勢十分嚴峻。需求方的數據態勢和生產方的數據態勢,展示的信息很不同,對比顯著,需要多加關注。
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同比下降19.0%,這是名義的增長率。若剔除一季度的價格因素—CPI上漲同比4.9%,消費的真實增速為負23.9%。按消費類型分,不同行業差異明顯,比如受疫情重創的餐飲下降幅度達44.3%。總體上看,與1、2月份相比,3月消費端沒有明顯改善。以此推斷,第二季度消費疲軟的壓力仍將存在,需要正視。
投資方面,相比1、2月份名義下降24.5%,3月份有相當大的改善,但整體依然疲軟。一季度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下降16.1% 。從淨出口看,一季度,貨物進出口同比下降6.4%。其中,出口下降11.4%;進口下降0.7%。進出口相抵,貿易順差983億元,淨出口形勢嚴峻。
GDP從需求角度的構成為消費、資本形成、淨出口、政府購買。從一季度數據看,佔據最大份額的消費和投資,真實可比口徑下降23.9%、16.1% ,影響是巨大的。儘管從環比態勢看略有改善,但可以預計,第二季度我們仍將面臨傳統“三駕馬車”同時疲軟的局面。
陳玉宇認為,各種積極提振需求的政策亟待落實。一季度宏觀數據反映了1、2月份為了疫情防控短暫停擺經濟活動的“代價”,也反映了隨著3月份復工復產的加快推進,關係國計民生的基礎行業、基本民生等得到較好保障,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得以穩定。
值得關注的是,目前復工復產主要是生產方面的活動,而疲軟的社會零售、投資等是需求端的。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已從對供給端的衝擊轉化為需求端的全面疲軟。
當前,社會各界針對需求的啟動已經提出了許多很好的方案,包括消費券的發放等等。但政策方案落實的節奏、速度依然太慢,落實的有效機制依然有待形成和加速。目前還沒有看到全面啟動需求的有力抓手。可以預計,二季度總需求依然承壓較大。
陳玉宇認為,在國際環境存在極大不確定的背景下,並不適合提前制定指標。影響全年經濟增速有許多因素,並不完全取決於中國自身。國際疫情擴散能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會持續多長時間,對國際經濟活動影響深度和廣度,將會從不同程度衝擊中國經濟。這種衝擊不僅僅只是通過進出口,還會通過投資者預期和情緒,帶來更多負面影響。這些外部力量,使今年後三個季度的經濟增長備受挑戰。
短期內,通過靈活的貨幣政策搭配積極的財政政策,以及重點工程建設,“三管齊下”穩住經濟,重點扶持中小微企業、解決就業等難題。在陳玉宇看來,長期經濟增長政策,要通過進一步深化改革來推進,比如加強消費基礎設施的建設、加大醫療健康、文化產品等方面的基礎設施投入,在帶動社會消費的同時,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