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態化疫情防控下須有效激活終端需求-今日頭條-手機光明網

中央政治局近日召開會議,研究部署落實常態化疫情防控舉措全面推進復工復產工作。當前我國疫情外部輸入壓力不斷加大,復工復產和經濟社會發展面臨新的困難和挑戰。要緊緊依靠和發展強大國內市場,有效激活社會終端需求,堅持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推進生產生活秩序全面恢復。

當前,全球範圍內新冠肺炎疫情繼續蔓延,商業交易出現停擺,供應鏈運轉不暢,社會就業狀況惡化,導致世界經濟遭遇巨大沖擊,我國面臨的外部經濟形勢異常嚴峻複雜。國內疫情防控階段性成效進一步鞏固,復工復產取得重要進展,但境外輸入性壓力不斷加大,影響到生產生活秩序全面恢復進程。國內已復工復產企業,可能面臨國外供應鏈中斷、市場需求萎縮的壓力。已復工無訂單企業,則陷入成本剛性支出和經營前景黯淡的困境。未復工企業,既存在強勁需求無法滿足的焦慮,也有喪失復工的可能性。面對嚴峻複雜的國際疫情和世界經濟形勢,我們必須要堅持底線思維,做好長時間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準備。

應該看到,我國擁有強大國內市場和應對疫情衝擊的充足迴旋空間。規模龐大的人口基數,幅員遼闊的國土空間,以及長期積累的社會財富,決定了我國是全球最重要和最具發展潛力的市場。連續多年,消費已經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第一動力。我國國民經濟和產業體系完整,擁有修復產業鏈的強大能力。基於數字經濟、智能經濟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正如火如荼,將奠定未來我國社會終端需求擴大升級的堅實基礎。但外防輸入和內防反彈的疫情防控工作絕不會放鬆,再緊緊依靠和發展強大國內市場,有效激活社會終端需求,將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下,加快推進生產生活秩序全面恢復。

一是積極探索常態化疫情防控下社會終端供求有效銜接方式。目前,我國城市生活服務需求強勁,但復工復產進度滯後,需要積極探索常態化疫情防控下的新型供求銜接方式,如有效利用科技手段,加強人員動態管理,探索通過預約門店服務、上門集中服務、指定場所服務等多種創新方式,在減少人員集聚和流動的情況下,加快推進供求有效銜接,提高常態化疫情防控下的城市生活品質。

二是有效刺激常態化疫情防控下的社會終端需求精準釋放。商場和餐飲業復工復產,既是疫情防控難點,也是恢復生活秩序的重要條件。各地商場和餐飲業復工後終端需求明顯減少,影響到相關市場主體正常經營。因此,可探索通過發放消費券、以舊換新、外賣優惠、加大折扣等多種方式,主動發揮政府扶持資金槓桿作用,有效刺激社會終端需求精準釋放。

三是主動滿足常態化疫情防控下的困難群體需求。按照中央部署,結合地方實際,強化對困難群體基本生活保障,適當提高城鄉低保、撫卹補助等保障標準,把因疫情和患病陷入困境的人員納入救助範圍,對受疫情影響嚴重地區發放臨時生活補貼,及時啟動相關價格補貼聯動機制,擴大失業保險覆蓋範圍。

四是加快推進常態化疫情防控下國外需求國內替代。外向型企業要做好兩手準備,一方面要適應國外需要,對外要積極爭取出口訂單;另一方面對內要加大訂單轉移,及時調整生產線,加快供應鏈恢復和修復,主動生產滿足國內居民需要的中高端消費品。

五是精準發揮常態化疫情防控下的金融支持作用。要極力避免金融支持“大水漫灌”,針對不同業務場景、不同類型企業、不同商業交易等,努力創新金融精準對接方式,有效激活社會終端需求,防止金融風險聚集。(項銀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