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世界將會怎樣 ?

後疫情時代,世界將會怎樣 ?

大家都說2019年是過去十年最差的一年,卻是未來十年最好的一年,當時網絡上很多人還不信,結果2020年伊始就趕上疫情,根據2003年的資料參考,整個週期可能長達6到7個月,按比預估,酒店業,旅遊業,影視業,首當其衝受到重創,而線下教育,娛樂,餐飲,以及廣大的第三產業(服務業)也將受到牽連。我們如今的經濟結構已經發生了巨大的改變,當年第三產業的貢獻率僅為39%,而在19年已經上升到59.4%,受影響人數必將更多。


後疫情時代,世界將會怎樣 ?

從當前醫療界官宣的信息: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教授在“華山感染”微信公眾號上發表文章稱,中國已經邁過至暗時刻,但是現在歐洲突然成為疫情的新中心,帶來了巨大的不確定性。後續中國仍然面臨較大的輸入性風險。按照當前全球的抗疫情況,本場疫情在今年夏天結束基本已經不可能。


後疫情時代,世界將會怎樣 ?

新冠疫情在全球迅速傳播,縱軸為出現確診病例的國家/地區數量:GDP排名前20的國家/地區都實施了某種形式的社交距離和隔離政策,他們合計佔據全球80%的GDP和大部分人口。新冠疫情改變了我們的現代化生活方式,但我們對這種變化的理解才剛剛開始。

這種突如其來的變化令我們中的許多人都從原本的高速狂奔突然之間變得慢如蝸牛。周遭的生活變得禁錮起來,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像是回到了另一個時代——除了能夠通過流媒體技術全天候瞭解全球面貌之外。

在餘震中,經濟也停滯不前,失業人數迅速增加。以美國為例,按照目前的速度,失業率可能在短短几個月內達到近一個世紀前的大蕭條以來的最高水平。接近1/4的美國工人受僱於受影響最嚴重的面對面工作,例如餐飲服務、酒店、零售及其他服務。大約一個月前,已經有1/5的美國人失去了工作時間或工作崗位。73%的美國人表示家庭收入減少了。

將過去43個交易日的數據與1929年9月至1936年12月的美國失業率和股市走勢進行對比,便可發現二者的股市走勢極為相似,而如今的失業率攀升速度卻遠高於當時。其他先進經濟體也遭遇了類似的衝擊,而貿易領域的連鎖效應則會令全球經濟雪上加霜。


後疫情時代,世界將會怎樣 ?

失業率vs.股市趨勢


上圖為:失業率vs.股市趨勢:2020(2月12日-至今)年,藍線為美國失業率,綠線為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

世界各地最近採取的嚴厲管控措施迫使各國/地區政府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範圍、規模和複雜性資助了各種貸款、流動性、刺激項目。為了穩定和刺激不斷走軟的經濟,美國政府已承諾向消費者和經濟提供超過2萬億美元的援助,而美聯儲已承諾高達萬億美元用於擴大現有的中小型企業貸款計劃併購買市政債券。這些數字可能會繼續上升。


後疫情時代,世界將會怎樣 ?

美國CARES法案(2020年)


美國CARES法案(2020年)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刺激政策

當許多事情還在嗡嗡作響之際,這樣一場難以根除的危機就悄然而至,但我們卻沒有太大的容錯空間。


後疫情時代,世界將會怎樣 ?

個人存款率走勢圖


個人存款率雖然上升,但僅為8%,50年前為12%……。債務年收入比率分別為23%和15%


後疫情時代,世界將會怎樣 ?

美國公共債務


美國公共債務/GDP比例位列全球第8(2018年)

作為參考,政府的萬億美元貨幣和財政刺激計劃相當於2019年美國政府收入的124%和GDP的20%。簡單地說,這將使總債務/ GDP水平達到127%,而2019年為107%。幸好也有一些好消息:由於利率接近歷史最低水平,因此近幾年的新債務成本會相對較低。


我們所有人都在參與測試這些規模空前卻未經驗證的財政和貨幣政策的效果。此次響應可謂動作迅速、規模巨大,動用了大量資本,但這究竟能否穩定迅速下降的商業趨勢並幫助企業恢復短期增長?錢是一回事,信心是另一回事。我們很快就會知道具體效果——我們估計第三季度的商業趨勢會好於第二季度,畢竟第二季度的表現實在是太差了。

這種多維局面的主要挑戰包括:

1)瞭解人們何時可以安全地離家外出,在一定程度上恢復以前的生活並重啟經濟……同時平衡隱私和公民自由;

2)確保政府資金有效落實到位,並幫助經濟渡過難關;

3)幫助企業逐步復產復工,同時注意可能還會定期關閉;

4)確保人們有足夠的創造性方法來恢復工作以維持長期經濟增長;

5)管理政府債務——不幸的是,這在繁榮時期有所增加——避免未來負擔過重。

病毒+微生物 = 一致+週期性災害

人類與傳染病的鬥爭從未間斷,人類之間日益密切的聯繫則成為促進病毒傳播的重要因素。病毒司空見慣,但史詩級病毒卻很少見,以下就是改變世界的流行病……


後疫情時代,世界將會怎樣 ?

改變世界的流行病疫情統計

上個世紀增加的病毒成為了惡性殺手,所有這些病毒都起源於美國境外:1957年至1958年造成110萬人死亡的亞洲流感主要位於亞洲;1968至1970年造成100萬人死亡的香港流感主要在亞洲;2009至2010年的豬流感在全球造成20萬人死亡;埃博拉病毒2014至2016年在西非造成 萬人死亡,SARS在2003年造成8000人死亡。

儘管其他地區在最近的歷史時期中經歷了易於傳播、死亡率高的病毒,但美國最近一次大規模流行病卻是一百年前暴發的西班牙流感。不幸的是,三四代人已經足夠讓許多人忘記痛苦,在新的危機暴發時準備不足。

世界人口越來越密集,為新冠病毒創造了完美的繁殖基礎。

隨著數字連接、航空旅行、跨境流動和貿易活動穩步上升,人們已經不再受制於物理束縛,幾乎可以不受侷限地到處旅行。此外,人們已從偏遠的農村地區遷移到人口稠密且相互聯繫的城市地區。

後疫情時代,世界將會怎樣 ?

2018年全球航空旅客超過42億,同比增長7%

後疫情時代,世界將會怎樣 ?

持續向城市地區轉移

所有這些趨勢都為病毒創造了理想的傳播環境——在人或各種表面上搭便車,每小時穿越數百公里,通過陸地和海洋進入全新的世界。在這樣的情況下,病毒可以悄無聲息地繁殖,令人們防不勝防。病毒也聰明,還根據周圍的環境實現了完美的進化,它的潛伏期很長,很多人沒有症狀,即使出現症狀也比較輕微,導致多數病毒攜帶者可以繼續工作和外出。

我們都很關注危機的持續時間和嚴重程度,也都在關注/等待/祈禱新冠疫情退潮,這樣就能安心出門。

好消息是,社會距離似乎正在起作用,世界各地的政府都接受了這種方式。在全球範圍的空前響應下,全球排名前20的經濟體無一例外都處於某種形式的封鎖之下,其中有19個國家/地區在4周內採取了行動。


後疫情時代,世界將會怎樣 ?

世界前20大經濟體迅速實施社交距離政策

通過對世界各地的流行病學數據進行研究,我們現在對這場災難有了更多的瞭解,瞭解的速度快於以往任何時候:

1)如果不採取干預措施,新冠疫情將呈指數級蔓延

早期的共識是,每個感染新冠肺炎病毒的人都將導致另外2至3人被感染。在一個普通人每天與10-15人互動的世界中,這可以為處於傳染階段的病毒創造數百次傳播機會。在實施社交距離政策之前,確診病例每3天就會翻倍。正因如此,早期才會發出數億人感染的預警。

2)極端的社會距離防控措施

實施管控措施後,各國/地區都看到了改善跡象,兩週內的病歷翻倍時間延長到6天,三週內延長到11天。最早進入封鎖狀態的國家/地區現已達到住院和死亡率的頂峰,此時距離實施最嚴格的社交管控措施已經過去四周。結果是,全球新的每日病例在4月份基本趨於穩定,世界病例數翻倍時間約為15天,表明可能已經接近此次疫情的峰值。

3)我們不知道在“中間”會發生什麼

我們知道兩個極端,但是並不知道如果開始放鬆警惕將會發生什麼。為此,我們全面而迅速地採取檢測措施,檢測時間從幾天縮短到幾分鐘。我們需要一步一個腳印地部署系統和工具,衡量相關影響,並反覆尋找最有效的方法來遏制新冠疫情,直至開發出疫苗為止。


社交距離大幅降低疫情傳播速度


後疫情時代,世界將會怎樣 ?


病例翻倍時間在4月明顯延長

全世界面臨的一大難題是如何在正確的時間、正確的地點採取正確的放鬆措施,同時又要避免疫情的二次暴發。我們相信,技術有助於解決這個問題。

全球攜手創新,共同對抗病毒

當人們瞭解了過去幾個世紀的瘟疫大流行所帶來的毀滅性後果時,很容易對新冠疫情的肆虐心生恐懼。

當今世界的重大區別在於,全天候的透明度使得人們比以往更快地形成廣泛意識,這都要得益於實時的全球連接性。科學家和專家紛紛開始討論/辯論;公民、

企業、企業家和政府紛紛採取不同的緊急行動;為了達成解決方案而採取的行動和訴求同樣在以創紀錄的速度增加。

全世界都緊急採取了醫療和公共衛生措施來阻止新冠疫情的蔓延:


後疫情時代,世界將會怎樣 ?


新冠臨床試驗:34個國家/地區大約開展500項臨床試驗,約有1300萬人參與臨床試驗,全球專業醫護人員的“夢之隊”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開展工作。他們全天候快速響應,大規模地實時共享和迭代信息/最佳實踐/反饋,還整理出許多相關信息,並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對外分享。

我們之前從未在技術的輔助下,採取這種針對醫療相關問題的全球協同快速響應,其中也包括私營部門與政府/監管機構之間的協作與合作。

全球專家藉助數據、技術、機器和激情展開的快速響應,究竟能否對抗病毒的快速暴發?我們很快就會知道答案。儘管時間越來越緊迫,但我們還是對此役的成功概率保持樂觀。

快速變化推動雙向增長……

平衡點

對於這期間足夠幸運、仍然繼續工作的人來說,如果說“居家令改變了日常作息”顯然是不夠的。科技投資人都清楚,Instagram的月活躍用戶在兩年時間裡增長到1億人,《堡壘之夜》遊戲在一年半時間裡獲得了1億月活用戶,但是我們從來沒有看到一款面向企業用戶的軟件,能夠像視頻協作平臺Zoom那樣,在三個月時間裡活躍用戶從1000萬人增長到2億人。在科技行業紀錄冊中,Zoom已經獲得了一席之地。


後疫情時代,世界將會怎樣 ?

在新冠疫情發生後,面向企業的APP也出現了使用量的激增,在過去,科技公司往往擁有大規模辦公場地,擠滿了在可站立辦公桌前使用筆記本電腦的員工們,為了避免噪音干擾,他們甚至佩戴了耳機。雖然這些員工在同一個辦公空間,他們他們經常使用互聯網工具展開協作。


後疫情時代,世界將會怎樣 ?

數字轉型加

許多的線下轉到線上的趨勢已經延續一段時間了,新冠疫情只是加速了這一趨勢。

教培人員轉向網絡教育,學生轉向網課

後疫情時代,世界將會怎樣 ?

餐飲店轉向線上下單,外賣的方式

後疫情時代,世界將會怎樣 ?

醫生轉向遠程醫療

後疫情時代,世界將會怎樣 ?

新興的虛擬籃球聯賽、演唱會線上直播等等,開啟線上直播演唱會的新裂變。

後疫情時代,世界將會怎樣 ?

雖然洗手、社交距離、自我隔離是必須做的,但是我們還需要需要給醫護人員提供個人防護裝備,我們還需要為下一次的疫情準備好呼吸機、抗病毒藥品、疫苗以及病毒測試、病毒跟蹤和快速診斷能力。

我們還需要政府、企業和企業家進行大規模的干預,從而儘早抵達“另外一面”。我們所有人必須團結起來,確保經濟重啟、工作崗位恢復,這樣民眾將能夠工作、有足夠的安全保障,同時照顧他們自己。

正如美國前任國務卿和國家安全顧問基辛格寫道,“這次疫情將會永遠改變世界格局,全球領導人已經從2008年金融危機學到了重要的教訓,目前的經濟危機更為複雜,新冠病毒帶來的經濟收縮,在速度和規模上幾乎是史無前例的,美國必須保護公民免受病毒之害,同時啟動一項重要工作,即為一個新的時代做好計劃。”

我們的生活水準受到了威脅,一些數據顯示我們正在衝向下一個“大蕭條”,我們的信心將會受到衝擊,失業率將會難以令人招架,過去二三十年的經濟增長大勢已去。所以養成儲蓄的習慣,因為你永遠不知道你下一刻會面臨什麼?


後疫情時代,世界將會怎樣 ?

這場新冠疫情將是對所有企業和商業模式的洗禮。改變了企業短期和中期的可確定、可預期。必然導致現有商業格局和企業的發展變化,從漸進式的變化,到現在的短期突變。

疫情結束後,國內的商業和企業格局也必然迎來一場重構和升級。


關注“專業、易懂、有用、有趣”的健康生活資訊號---【常笑生活】頭條號,小編會定期和大家分享更多健康知識、醫學小科普、生活趣事!

(免責聲明:以上部分內容及圖片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