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古说古珠第三十三篇-汉代祥符题材的小兽和串饰

汉代的个人装饰品与先秦最大的不同是大量祥符题材的出现,除了我们在前面叙述过的厌胜佩,各种有祥符寓意的小兽也十分流行(图149、图150)。制作小巧的动物用来穿戴并非汉代才开始有的风气,史前先民就擅长肖生玉器,商代也有用绿松石和玉制作的小鸟小鱼,一般都有孔,或是用于佩戴,或是钉缝在织物上作为装饰。西周杂佩上穿系有很多具象的小蚕、小鸟,个体也都小巧精致,惹人喜爱,带有世俗趣味。但是直到汉代,用玉和其他半宝石材料制作的小动物饰件才与具有护身符意义的民间信仰联系起来,我们在前面讨论过这些题材的出现与汉代流行的仙道思想有关,它们与先秦那些对应社会等级的饰品不同,更多的是奢侈的目的和辟邪的意义。


牧古说古珠第三十三篇-汉代祥符题材的小兽和串饰

  • 图149西汉有祥符题材的小动物串饰。项饰出土时置于墓主人(女性)胸前,由28件坠饰和珠子构成,最大者1厘米左右,材质有金、玉、玛瑙、琥珀、我瑁等,形制有珠、管和双胜、辟那、鸡、鸭、壶等各种坠饰。其中金质小壶有宝石镶嵌,工艺和造型具有罗马金器风格。江苏扬州江西湖胡场14号墓出土。扬州博物馆藏。右下图片中的绿松石小羊和小鸟出土于广西合浦汉墓,这些实物的出土反映出汉代祥符小动物的题材在地域上的广泛分布和流行程度。广西合浦县博物馆藏。


牧古说古珠第三十三篇-汉代祥符题材的小兽和串饰

  • 图150东汉的绿松石子母鸽。长1.2厘米,造型准确,表面光润,工法细腻,母子二鸟的神态和细节均生意盡然,不啻为微雕的精品。江苏省徐州市土山汉墓出土。南京博物院藏。汉代有不少动物题材的微雕作品出土,河南永城芒山镇僖山汉梁王墓、北京大堡台汉墓等都有出土资料。


这些小饰件一般个体都很小,制作精美,题材丰富,除了玉,还使用玛瑙、水晶、琥珀、煤精、玳瑁等各种半宝石,以及玻璃和金银等贵重金属制作,常见的题材有辟邪、羊、鸟、鸡、鸭、龟等,这些具象的小动物与形制抽象的工字佩、双胜、其他坠饰以及珠子搭配在一起,穿系在腕饰和项饰上,色彩丰富跳跃,富于节奏变化,充满世俗情调。这些题材大多写实,其中羊的题材在后世一直延续至今,“羊”通“祥”,“龟”同“寿”,这大概是它们备受喜爱的原因,而鸡鸭一类的家禽多有民间情趣,尤其具有感染力。

这其中最特殊的题材是辟邪兽(图151、图152)。辟邪题材最早出现在汉代,并非现实中存在的动物,基本特征是狮身、有翼。古代文献最早提到“辟邪”一词是《左传・昭公十六年》,“辟邪之人而皆及执政,是先王无刑法也”。这时的“辟邪”还只是一个形容词,意为“不正”,并没有作为名词指称任何具体内容。西汉史游所作的启蒙读本《急就章》有“系臂琅玕虎魄龙,璧碧珠现政瑰瓮。玉玦环佩靡从容,射魃辟邪除群凶”,射魃、辟邪已经作为神兽的具体名称,但辟邪究竟长得什么样子,文献没有记载。战国成书的《山海经》卷十ニ“海内北经”中提到过一种神兽,说它“状如虎,有翼,食人从首始”,与辟邪相类,但书中称为“穷奇”而不叫“辟邪”。战国时期中原有不少青铜制作的有翼神兽陆续被发现,比如河北平山县战国中山王墓曾出土错金银青铜神兽4尊,张口露牙、兽身、有翼,造型凶猛有力,但没有证据把这种神兽与辟邪的名称联系起来。位于河南南阳卧龙岗汉碑亭两侧有石兽一对,原为东汉汝南太守宗资墓前的镇墓兽,其中一尊右翼刻有“天禄”二字,另一尊右翼刻有“辟邪”二字,兽身、有翼,造型与后来南朝帝陵前的石鲁相似。北宋欧阳修的《集古录》中也记载了这对石兽,“郑州南阳县北有汉宗室墓,通碑旁有两石兽,一日天鹿(禄),一日辟邪”。这恐怕是迄今可见最早的有自铭的辟邪,它的自铭使我们能够将西汉出现的可以与之比附相同特征的玉制和铜制的神兽命名为辟邪。南京现存有王侯墓前的大小石雕辟邪22只,都是南朝时期的作品,这时的辟邪已经很常见。


牧古说古珠第三十三篇-汉代祥符题材的小兽和串饰

  • 图151西汉的玉辟邪。陈设玉,残件。玉质青色,高18.5厘米,长18厘米,宽6.7厘米。张口露牙、兽身、有翼,造型线条流,张力十足。辟邪兽是汉代较共型的辟那题材并流传后世相当长时间。陕西室鸡市北墓葬出土。宝鸡市青铜博物馆藏。


牧古说古珠第三十三篇-汉代祥符题材的小兽和串饰

  • 图152汉代各种题材的祥符小兽。这些作品一般个体都很小,造型工法俱佳,多是腰部横向穿孔。所用材质丰富,除玉质外,绿松石、青金石、珀、煤精、玛、玳瑁等各种半宝石和有机宝石也都用于雕刻,铸件则有金、银等贵重金属和一些合金,玻璃的动物小铸件也很常见,题材有辟邪、羊、鸟、鸡、鸭、色等,造型生动,充满世俗情调,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有安息(帕提亚)使者来汉朝献“狮子”、“符拨”,后来的经注家对“符拨”的注释比较混乱,“天禄”、“辟邪”的说法都有,但无论是狮子还是想象中的辟邪,都不是中原所产,汉代人慕其威严,借用了这一形象将其命名为辟邪并赋予其辟邪的寓意。几乎是与史游在《急就章》中提到辟邪的同时,辟邪被制作成了小装饰件穿系在项饰和腕饰中用来实施史游所说的“除凶”的功能。有意思的是,同时代伊朗高原的帕提亚即《史记》中记载的安息帝国和印度的孔雀帝国都出现了相同题材的小坠饰,包括小辟邪、羊和蛙一类,多是用玛瑙、琥珀、水晶、绿松石等半宝石材料,个体小巧、有穿孔,也是用于穿戴的小饰件,制作它们的半宝石材料均是当地富产。中原的小辟邪的也多是这些材质,而玉质的、用于穿系佩戴的小玉辟邪在出土资料中很少见。但是擅长玉作的中原人大量制作体量稍大、无孔、可能是作为陈设的玉辟邪,这些玉件造型优美、工法细腻,堪称汉代中原玉作的经典作品。

以上文本由【牧古说宝珠】整理(如有侵权 请联系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