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瓷丨汝瓷研究院:汝瓷專家解讀,汝瓷選料看汝窯三大特點

  • 明瓷之首,汝窯為魁

宋朝作為我國古代經濟文化非常發達的朝代,給我們留下了許許多多文化瑰寶。無論是婉約的李清照還是豪放的辛棄疾,宋詞的絕美總讓我們驚歎。而宋朝除了宋詞,宋瓷更是聞名遐邇。古代五大名窯,汝、官、哥、鈞、定無一不是價值連城。那麼作為名窯之首,汝窯它的選料有什麼特點呢?

宋瓷丨汝瓷研究院:汝瓷專家解讀,汝瓷選料看汝窯三大特點

  • 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是孕育汝窯的天然沃土

唐代,汝州所轄臨汝、寶豐、魯山等地有著豐 富的陶土和茂密的樹林,大量的方解石、鉀鈉長石、黃長石、砂岩石、半坡土、葉臘石、螢石、硬質高 嶺土,軟質高嶺土、石英等主要原料分佈地域較 廣,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為汝瓷生產提供了便利條件(從汝州城北的唐代墓中,曾出土一件殘破的天藍釉汝瓷碗,屬晚唐時期產品。1988年9月於魯山縣段店古窯址,亦發現殘破天藍釉汝瓷缸,屬唐代早期產品)。

宋瓷丨汝瓷研究院:汝瓷專家解讀,汝瓷選料看汝窯三大特點

瑪瑙石即汝州石,呈紅、黃、藍、白、綠等色彩。產於河南省臨汝縣,臨汝、寶豐舊屬汝州,在寶豐 縣大營鎮清涼寺附近有蘊藏量豐富的瑪瑙礦,至 今遺留有古代開礦的巷道,瑪瑙的主要成分為二氧化硅,宋代汝窯供御的瓷器曾以瑪瑙作釉的原料,對汝瓷的特殊色澤有一定作用。

據現代化學 “分析得知,瑪瑙的主要成分為二氧化硅,與一般石英砂區別不大,但純度更高,而且瑪瑙往往含有鐵等著色原素,對釉的呈色有一定的作用”。汝窯的釉層大致在0.03~0.07cm左右,雖較秘色瓷的釉層厚出將近一倍,卻比宋官窯、龍泉窯的0.1~0.3cm釉層要薄了許多。儘管釉層較薄,但釉 面質感緻密、平靜,有深不可測之貌,以至千年以來讓人一直欲看不透。

宋瓷丨汝瓷研究院:汝瓷專家解讀,汝瓷選料看汝窯三大特點

北宋時期,汝州一帶林木蔥蘢,木炭燒製業發達。作為當時主要的燒製原料,木炭為汝瓷燒製 提供了經濟實惠和極其便利的條件。據考證,汝窯工匠們把木炭粉加入泥料中。木炭粉有很強吸 附能力,在泥坯成形後,可以加快坯體的乾燥。防止坯體的變形。在經高溫燒成時,木炭變成了草 木灰,呈鹼性(含氧化鉀和氧化鈣),使坯體瓷化早熟。

宋瓷丨汝瓷研究院:汝瓷專家解讀,汝瓷選料看汝窯三大特點

  • 汝瓷瑪瑙為釉使其汝瓷工藝一枝獨秀

傳統的陶瓷釉是一種硅酸鹽,陶瓷器上所施的釉一般以石英、長石、黏土為原料,經研磨、加水 調製後,塗敷於坯體表面,經一定溫度的焙燒而熔融,溫度下降時,形成陶瓷表面的玻璃質薄層。它使陶瓷器增加機械強度、熱穩定性、介電強度和防止液體、氣體的侵蝕。釉還有增加瓷器美觀和便於洗拭、不被塵土粘染等作用。

宋瓷丨汝瓷研究院:汝瓷專家解讀,汝瓷選料看汝窯三大特點

我國五大名瓷汝、官、哥、鈞、定在釉料的配置 上,唯有汝瓷瑪瑙入釉。這是因為由於瑪瑙的加入,釉子的黏性增強,使在高溫下本該受地心強力下注到底部的釉汁,竟然上行了一些。這是瑪瑙 入釉的奇特現象。這種現象全面解釋了汝瓷為什麼總是被做得特別規整,又總要把釉層控制在一定厚度範圍之內。

宋瓷丨汝瓷研究院:汝瓷專家解讀,汝瓷選料看汝窯三大特點

原來,瑪瑙釉較強的粘度,降低 了釉料在溶融時的正常流動,使得釉面自行修補 厚薄不勻的過程受阻。強黏性還使厚釉在高溫下容易產生較強內聚力,吃掉薄處的釉,而薄處釉汁 也較易被厚處的釉層所吸附。由此看來,汝瓷滿身裹釉不只為了美觀,還是均衡瑪瑙釉粘度和內聚力過大的一項有效措施。


瑪瑙入釉最主要使釉面光澤精光內蘊(系釉 內大氣泡折光反射之故)和釉呈幽玄靜謐的青色。汝瓷釉面的光澤,大多數不及官、哥晶瑩,更弱於龍泉青瓷。與同為貢御級別並亦為出土的定瓷、龍泉瓷標本作比較,汝釉的光澤度只及後者大約1/3略強。

宋瓷丨汝瓷研究院:汝瓷專家解讀,汝瓷選料看汝窯三大特點

這說明,因瑪瑙的加入,汝釉的玻化程度(還包括釉質的耐腐蝕性)有所下降。反過來則說明,缺乏明顯玻璃質感,是瑪瑙為釉的一個重要 特徵。瑪瑙為釉,釉面效果,有的很好,有的利弊各半,有些則瑕疵不少。這些,證明汝釉的製作難度相當大,以致汝窯產品出奇地少。由此想到,瑪瑙為釉,必定還有許多尚不為我們所知的玄奧。

宋瓷丨汝瓷研究院:汝瓷專家解讀,汝瓷選料看汝窯三大特點

  • 汝瓷青釉工藝是我國陶瓷工藝的扛鼎之作

關於天青釉,相傳為五代周世宗柴榮所創,“當日清器式,世宗批其狀曰:雨過天青雲破處,這般顏色作將來”(景德鎮陶錄·卷七》引《唐氏肆考》),這便是迷人的柴窯。明宣宗酷愛其貌,於《宣德鼎彝記》將宮內“柴窯”列為名窯之首(柴、汝、官、哥、定)。清代重要專著《南窯筆記》還把柴窯特徵歸為四如:“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該“四如”屢屢見諸陶瓷專著。

宋瓷丨汝瓷研究院:汝瓷專家解讀,汝瓷選料看汝窯三大特點

只是到了20世紀中葉,因缺乏相應實物與理論支持,致陶瓷學 界對明清的記載存疑,認為古人可能將五代秘色瓷或景德鎮窯影青瓷,誤當傳說中的柴窯。近年,又有學者提出“柴窯就是五代耀州窯瓷器中的精品。”之說,核心也是釉色。總之,釉色天青,非同小可,此乃商、周原始青瓷至宋代諸多青瓷系列長期夢寐以求的最高境界。然而,汝窯大獲成功,並以傳世70件器物及新近面世的無數天青釉瓷片,證明了自己的業績。

汝窯青瓷的釉層極為均勻,規整得幾乎一絲不苟,甚至在唇口,在所有轉彎拐角處,釉層都能保持厚薄一致。這一現象,除秘色瓷因追求釉薄 可與胎體交融產生類冰類玉效果而不可同日而語 外,與其它青釉系列比照,汝釉可謂達到盡善盡美境地。例如,官、哥的紫口,系口端釉層歷高溫,釉 汁下行減薄,導致露出胎色;官、哥、龍泉器體下部 或圈足牆面,常有下行漸囤厚釉一環;器身拐彎折角處或凸出部位,時有囤釉或積釉掛淌。這些現象,傳世汝窯器物上幾乎全無。

宋瓷丨汝瓷研究院:汝瓷專家解讀,汝瓷選料看汝窯三大特點

青釉的髮色,一般都與燒成時的窯位、窯溫及不同的還原氣氛有關。就汝窯而言,還應取決於瑪瑙的含量。例如,凡青藍呈色顯著如卵青、天青、粉青等汝瓷者,其色澤往往也格外地純正、勻潔;釉面也特別的細膩、平整;釉層也濃郁地呈失透狀

,猶如有高密度的青色煙靄罩之;開片也以稀疏的斜直紋、魚鱗紋、蟹爪紋居多。

如此現象,為其它青瓷窯系少有或不見。這幾個特徵匯攏起 來,似乎已為汝窯的內在品質分出了涇渭,至少是可以用作區別開包括宋官窯在內的其它青瓷。尤其那件不開片的小碗殘件,釉呈天青色,釉汁幽深蘊潤,“汁中棕眼隱若蟹爪”(明高謙《遵生八箋》語,棕眼,在上述汝器中僅無紋小碗上出現,系釉 表含有肉眼可見的大氣泡;氣泡不破、疏朗,似蟹 行走後留下的爪尖痕),顯出一派超凡的氣質。這 些差別,是否為瑪瑙含量懸殊之緣故呢?

宋瓷丨汝瓷研究院:汝瓷專家解讀,汝瓷選料看汝窯三大特點

仔細觀 察還可發現,釉面玻化程度明顯稍好的一類汝瓷(佔總數約15%左右,色有豆青、茶青、灰青等),除胎骨與宋官窯有明顯區別外,其釉面(略有厚薄 不勻)、氣泡(若聚沫攢珠狀)、釉汁(略顯透明)、釉 澤(較為晶瑩)等方面都與宋官瓷十分相近。這又是什麼原因?當然,汝與官有不可割斷的血緣關 系是一個內因,但如此迥異現象出現於同一窯口中,其成因恐怕還是瑪瑙含量多寡所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