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後出現哭泣煩躁、情緒不好,是產後抑鬱嗎?

孕產婦這一特定人群的心理健康,已被越來越多的人所關注。母親的健康直接影響到孩子的身心健康及家庭的和睦。

孕產婦這一特定人群的心理健康,已被越來越多的人所關注。母親的健康直接影響到孩子的身心健康及家庭的和睦。

產後抑鬱主要是指產後一年內發作的抑鬱,發生的高峰期是在產後6周至產後3個月之內,此後發生率越來越低。

國內外報導的產後抑鬱發病率差異很大,主要與各國的文化背景、經濟狀況、社會地位及診斷標準不同有關。在發展中國家產後抑鬱的發生率更高。

生產後出現哭泣煩躁、情緒不好,是產後抑鬱嗎?

那麼產後出現情緒不好,憂傷,哭泣、煩躁,是不是就一定是產後抑鬱呢?

肯定不能這樣一概而論。那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產後心境不良。

產後心境不良

產後心境不良比產後抑鬱更多見,程度輕,持續 時間短。發病率為40-80%。一般出現在產後第3天,症狀持續1周左右漸漸平復。

產後體內雌激素、孕激素、腎上腺皮質激素水平的急劇下降就發生在這一時期,激素水平的變化對人的情緒是會產生影響的。

此時新媽媽們經歷分娩的緊張、痛苦、恐懼後常會感到身心疲憊,不自覺地會出現抑鬱、焦慮、易激惹、流淚、食慾減退、頭痛、失眠等現象。

其中還有40%的產婦沒有能在感情上及時進入媽媽的角色,對新生兒沒有產生自己認為理所當然的愛的感情而感到困惑、苦惱;

還有的產婦會為新生兒有缺陷、性別不合家人和自己的心願而自責。這種不愉快情緒往往容易被家人忽略。

如果新媽媽的上述不良情緒持續2周以上,情緒低落,消沉沮喪,精力、體力不支,疲憊而無力照顧嬰兒,哭泣,憂傷,極度焦慮,後悔自責,強的無助感、孤獨感,甚至覺生活毫無意義。這種情況下我們就要考慮媽媽是否得了產後抑鬱。

產後抑鬱

現在大多數新媽媽都是80後甚至90後,都是獨生女一代,比起上一代人可能確實多了些嬌氣,出現產後情緒不好,很有可能會被誤認為是太嬌氣了,心理不成熟,別人都能行 為什麼就你不行而受到責怪。

家人會開導說“要堅強,要有毅力克服困難,你就是思想病等等!”這裡要說明一點,產後抑鬱跟抑鬱症一樣,不是思想病,靠自己克服是行不通的。

患抑鬱症的媽媽往往表現為對孩子的健康過分關注,或者自認為對孩子照顧不周或母乳不足而責怪自己,甚至個別產婦產生消極的念頭

有些患產後抑鬱症的媽媽, 雖然能強迫自己恪盡職守地照顧寶寶的生活,如餵奶、換尿布,但始終感覺自己對孩子愛不起來,似乎喪失了愛的能力,麻木,沒有熱情,似乎只剩下身體這一空殼支撐著自己,內心空洞。 有的對孩子有負面感受。此時,媽媽會產生很強的挫敗感、負罪感。

產後抑鬱的原因

其實具體病因並不十分清楚。生物學因素主要與產後體內激素水平急劇下降有關。

那麼什麼樣的人更易患產後抑鬱呢?這裡要特別強調的是,既往有抑鬱史(特別是當伴有產科併發症時,如流產、早產,胎兒異常發育的,有出生缺陷的,母親有妊娠併發症的)的。

最近會診的兩個產後抑鬱患者都是伴有產科併發症。產婦的母親有產後抑鬱史的, 產婦在懷孕期間出現抑鬱者50%會將抑鬱帶到產後。

心理社會因素對發病也有很大影響。

1、意外懷孕

孕前沒有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有了寶寶後生活發生很大變化,擔心自己的發展計劃、理想等都將受限,心理落差很大。

2、被迫懷孕

耐不住自身年齡及雙方老人的催促等原因而懷孕生子。

3、心理素質脆弱

分娩過程本身也是對新媽媽身心的考驗。心理素質脆弱的母親對分娩的恐懼。

4、育兒經驗不足

新媽媽角色的突然轉變,沒有育兒經驗,身體虛弱,又要對新生兒進行呵護和照顧,繁瑣的餵奶、換尿布等的辛苦,再加上孩子的哭鬧影響睡眠,睏倦,疲勞等加重了新媽媽的緊張、焦慮、煩躁;

5、對孩子性別及身體缺陷的不滿意

來自家庭的壓力,想要男孩結果生了女孩,孩子的出生缺陷等,導致夫妻關係不和,家庭關係不融洽,缺少家人的關愛和支持,使本來就已脆弱的媽媽更加雪上加霜,導致抑鬱的出現甚至家庭悲劇的發生。

6、育兒觀念及生活習慣的衝突

小寶寶出生了,我們中國人的習慣是婆婆或媽媽幫忙照顧產婦及寶寶的生活,不可避免發生育兒觀念的衝突,特別是在老人強勢的情況下,產婦更多的是壓抑自己,如果還得不到丈夫的支持,產婦很容易出現不良情緒,以致發展為抑鬱。

產後抑鬱的治療

早發現早治療。產後抑鬱症是一定要治療的。絕大多數情況下治療效果都很好。

治療方法是藥物治療,同時心理治療及家庭支持。藥物治療是以SSRIs類抗抑鬱藥為主,服藥期間建議停乳。

治療期間,必要時母嬰分開,特別是晚上,家人多多給予支持、理解、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