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梅巖前村:美麗鄉村的脫貧致富經

決戰脫貧攻堅 | 白梅巖前村:美麗鄉村的脫貧致富經
決戰脫貧攻堅 | 白梅巖前村:美麗鄉村的脫貧致富經

四月,這個春意盎然的好時節,走進坐落在我縣著名旅遊景點白雲岩腳下的白梅鄉巖前村,只見平坦的水泥路蜿蜒通往大山深處,青山綠水環繞著白牆紅瓦村民新居,曾經殘舊的土坯房已經少見蹤影,河道溪流清澈見底……一幅宜居、宜遊的農村新畫卷在眼前徐徐鋪展開來。

決戰脫貧攻堅 | 白梅巖前村:美麗鄉村的脫貧致富經

巖前村位於白梅鄉中部,屬典型的丘陵地區,全村共有村民919戶3483人,2014年建檔立卡貧困戶

195戶662人,貧困發生率高達19%。產業發展動力不足的現狀讓該村多年來缺少穩定的收入來源,村民生活貧困。為振興鄉村經濟,自2017年以來,巖前村依託古桐城八景之一的白雲岩,明確“鄉村風情、城市品位”的理念,挖掘旅遊資源及綠色生態資源。

白雲岩正對的七家山上,片片翠綠之間點綴著一簇簇火紅的映山紅,山高林密,如果不仔細看,實在看不出來山上還有一條小道,那是長年累月走出來的。小道兩旁,錯落分佈著一些茶樹,由於平時沒有什麼人打理,所以看起來沒有其他茶園裡的茶樹那般整齊好看。

潘正付就是這片茶園的主人,據他介紹,他承包這片茶場已經近二十年了,儘管面積也有三百多畝,但是為了保證茶葉純野生生長,日常管理並不多,導致雜樹和茶樹混長在一起,一般人不知情的都不會想到這裡還有一個茶園。

“我追求的是綠色純生態,茶園正常來說一畝最少可以產茶六七斤,我這最多隻有兩三斤,但正因為是正宗的野茶,所以更加珍貴,質量提高了,懂茶的人自然會主動來買,我最大的希望是把白梅的野生茶名聲打響,

讓更多的人一想到白梅,腦海裡蹦出來的不僅有美景,還有好茶。

決戰脫貧攻堅 | 白梅巖前村:美麗鄉村的脫貧致富經

山腳下的小溪畔,坐落著幾棟極具特色的木質房屋,中間以木質迴廊連接,一個以大樹為依託的架空木亭抓人眼球,迴廊和亭子裡三三兩兩坐著幾個閒聊飲茶的人,一派舒適愜意,“這是我們村裡的研學基地,每到寒暑假和節假日,都會有很多周邊城市的學校或者教育機構帶學生們來體驗生活。”巖前村村委會主任胡德祥說,研學基地的建成,不僅豐富了村裡的產業形態,吸引了更多人的到來,在增加了人氣的同時,吃飯、住宿還能村給民帶來額外收入,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在巖前村村部的儲物間裡,整齊堆放著3千多斤成品幹菊花,這是去年該村菊花試種成功的產物。該村為了盤活山地資源,積極流轉閒置地塊,去年試種了28畝藥用菊花,當年就喜獲豐收,“菊花基地是村集體合作社的產業,村裡實行‘合作社+農戶’的模式,通過菊花種植園將村民融入特色養殖業帶貧益貧的產業鏈條,每年都有貧困戶在合作社打散工,他們能拿到工資,合作社賣出商品還能賺錢,實現雙贏。”巖前村村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長吳和敏說道。

決戰脫貧攻堅 | 白梅巖前村:美麗鄉村的脫貧致富經

去年,巖前村通過茶園發包,廣告招租等方式為村集體帶來超過五萬元的收入,貧困人口也下降到10戶18人,從貧窮落後的小山村到極具地方風情的美麗鄉村,巖前村以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為依託,結合脫貧攻堅政策項目實施,大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村容村貌發生了極大變化,綠色生態農業和旅遊服務產業乘勢興起,未來,這裡還將發展一批集觀光、採摘、休閒於一體化的都市型休閒產業。臨別,胡德祥告訴筆者,“貧困村只是一個時代符號,那是過去的巖前。相信未來的巖前,一定會成為一個小康村。”

1

樅陽縣2020年棚戶區改造計劃出爐,快來看看涉及哪些地方

2

重磅!經過樅陽的這條鐵路又有新進展!

3

國務院批准重磅規劃,這條過江通道途經樅陽!

本文來源

/ 樅陽在線

視覺總監 / 王章志

執行編輯/ 吳福成 周若揚 方圓

投稿郵箱/ [email protected]

主辦單位/ 樅陽縣融媒體中心

主管單位/ 中共樅陽縣委宣傳部

我們所有的努力,都是因為你“在看”

決戰脫貧攻堅 | 白梅巖前村:美麗鄉村的脫貧致富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