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是吃出來的病,飲食上的這5個誤區,千萬不要中招!否則後悔

#健康科普排位賽#

患痛風的病人越來越年輕化,說倒底,痛風是吃出來的病,預防的意義遠遠大於治療!

曾經有朋友說:得啥病千萬別得痛風,不發作還好,一旦發作起來就像老虎在撕咬你的關節,再堅強的男子漢都會被痛風折磨的痛不欲生、生不如死。

其實這樣說,一點兒也不誇張,只有親身經歷過痛風的人,才能真正體會到痛風的厲害。

因此,患上痛風,除開積極進行治療外,重中之重就是在預防。

但是在痛風的預防道路上,總是出現很多容易讓人踩雷的誤區,尤其是在飲食上,很多人都容易走進誤區,導致痛風反覆發作。

以下這些飲食誤區,你中招了嗎?

誤區1:喝點小酒無所謂

痛風是吃出來的病,飲食上的這5個誤區,千萬不要中招!否則後悔


(圖片源自網絡)

酒精是誘發痛風的重要因素之一。酒精進入人體之後,會在肝組織中代謝,在體內生成乳酸。乳酸增多會影響尿酸在腎臟的排洩,從而加重病情。

有些人說“我不喝啤酒,喝點其他的酒總可以吧?”

事實上,無論是黃酒、啤酒、白酒都會增加痛風發生幾率,所以對於痛風患者來說趁早戒酒很重要。

針對各種酒類,其嘌呤含量排序如下所示:

黃酒>啤酒>白酒=>葡萄酒>果酒>保健酒

誤區2:不能吃維c

有的人認為“維C是酸性的,痛風患者尿酸多,所以就不能吃酸的”。這種說法其實欠妥。

恰恰相反,目前的研究表明,維生素 C 能促進組織內沉著的尿酸鹽溶解,有利於尿酸排出,防止結石形成。

對於痛風患者而言,不需要刻意迴避或是刻意補充。

誤區3:不吃肉就不會發作

“不吃肉,是不是就代表痛風不會發作了?”關於這個問題,之前小助理也收到很多朋友有這樣的留言。

當然,這種說法顯然是錯誤的。

痛風是吃出來的病,飲食上的這5個誤區,千萬不要中招!否則後悔


(圖片源自網絡)

痛風是一種代謝性疾病,人體內80%的嘌呤由自身代謝產生,20%由食物攝入。

所以,即使一口肉都不吃,血尿酸也不會立刻降低到正常值,痛風還是會復發。而且如果長期不吃肉,會造成蛋白質的缺乏,影響身體各組織的功能。

因此,痛風患者在間歇期也要合理食用肉類,不過要選擇脂肪含量低的肉類,掌握正確的肉類烹飪方式,可以一定程度上減少食物中的嘌呤。

誤區4:隨便喝點飲料不礙事

近幾年果糖對尿酸的影響,越來越受到重視,也已經是實錘證實。

果糖不僅能夠增加內源性嘌呤的生成,還會影響尿酸的排洩。而果糖和果葡糖漿,作為眾多飲料、甜品的添加劑,被廣泛應用。

據研究,飲料誘發痛風的危險係數和啤酒相等,高於白酒。所以作為痛風患者,儘量還是以喝水為主,少喝飲料。

誤區5:不能吃豆製品

常見的食物嘌呤含量表中,豆類食物被視為高嘌呤食物,因此很多痛風患者會覺得豆製品不能吃,否則會導致痛風發作。

痛風是吃出來的病,飲食上的這5個誤區,千萬不要中招!否則後悔


(圖片源自網絡)

但是根據目前最新的研究證據表明,植物性食物當中的嘌呤幾乎不會影響尿酸。

因此,食用豆製品與痛風患者體內尿酸水平增高,以及痛風關節炎的急性發作沒有什麼相關性。

對於痛風患者來說,飲食控制固然重要,但一定要採取科學正確的方式,避免走進飲食誤區,給身體帶來更大的麻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