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认知误区,才能踏上自我改变之路

01

身边关于“改变”的话题很多,周边的故事也不少。

想要学习画画,于是兴致勃勃的交钱报名,跟着老师上了几堂课,激情没了,兴趣淡了,就开始打退堂鼓, 找各种不去的借口。

想要在新的一年有一个新的气象,于是在元旦来临时,激动的写下自己接下来365天的规划和目标,执行几天后却把计划抛在脑后,又恢复了以前懒散的状态。

想要摆脱自己忙、盲、芒的状态,于是在网上买了很多励志书籍,听了很多励志故事。看完之后也像打了鸡血一般,信心十足,可是没过几天又恢复了萎靡不振的样子。

我们常常想要改变,可结果往往事与愿违。渐渐的,有人陷入“真的无可救药”的自我厌弃之中,甚至开始自我否定,怀疑人生。

为什么我们就这么难以改变呢?

走出认知误区,才能踏上自我改变之路

02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我终于到了小时候羡慕的年纪,却没能成为小时候羡慕的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状态,但很多时候我们的这些想法并不能很好地实现。你无法理解为什么自己那么努力,那么认真思考人生,那么辛苦拼搏,那么卖力奔跑,就是没有成效,收效甚微,那是因为你中了下面的这几招:

第一、错误地以为帮助我们取得成功的是意志力。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一直是起床困难户的你以为自己意志力薄弱,所以你决定每天早起,你坚持了很长时间,突然有一天你因为特殊原因未能如约早起。

这时的你开始开始自责:“唉,为什么不能再坚持一下呢?都怪自己的意志力太弱了。”于是你不再早起。

我们总是习惯于将失败归咎于意志力太差,这种想法才是阻碍我们人生的最大敌人。

事实上,你只是一天没有早起而已,接下来你只需要继续早起就可以了。失败并非意志力薄弱,而是没有正确的行动为你开路,一味纠结于意志力薄弱问题,就会给你的行动设下重重障碍。真正导出结果的只有行动,而不采取任何行动,只在头脑中反复地思考“必须拥有更强的意志”是徒劳的。所以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帮助我们取得成功的并非“意志”本身而是“行动”。只有改变行动,才能取得成功。如果可以长期采取有效的行动,甚至可以控制自己的意志。

走出认知误区,才能踏上自我改变之路

第二、错误地以为积极思考具有超能力。

我们往往认为积极思考是正确的,消极思考是错误的。实际上并非如此,因为无论是积极思考还是消极思考,都是人类的自然本性。

人类并不是能够时刻保持积极态度的生物,谁都有软弱的一面,让自己整天紧绷着一根积极的弦,其实是没有意义的。就像你感冒了觉得身体不舒服,此时你最应该待在家里好好休养,而不是固执的去坚持体育锻炼一样。时刻让自己保持积极状态,只会让人感觉疲惫懈怠,成功的人生应该是张弛有度的。

还有一个需要我们重视的关键。就是如果你的目标本身就不现实,你正在一条错误的路上前行,那你再积极思考再勇往直前也是没用的,你应该有一个明确可行的目标,并且毫无顾虑地展开行动才行。总之不要犹豫,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只有先干起来,才会有成功的可能性。

走出认知误区,才能踏上自我改变之路

第三、过于在意失败与损失。

大多数人之所以不愿意接受确定的损失,是因为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失败,而过于在意这种损失与失败就会失去未来的各种可能性。

比如说很多股民会在风云变幻的股市中失利,他们手中持有的股票价格狂跌,但又因为过于在意自己损失的金钱而迟迟不肯抛出,被套住后,又造成了更大的损失,你可以观察一下你身边炒股的朋友是不是这个样子?

在行为经济学中,将已经支出且无法回收的费用称为“沉没成本”。“沉没成本”并不仅仅代表金钱,还包括时间、精力、感情等方面,它会对我们的心理造成影响,妨碍我们最终作出判断。过于在意“沉没成本”,不仅会让事情往更恶劣的方向发展,还会让我们感到无限的疲惫,此时只有尽快止损才能有所改变。

走出认知误区,才能踏上自我改变之路

03

一切改变都是行动的积累,好的改变是好的行动不断重复带来的。

在所有的原因中,我们会发现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当我们失败,或者半途而废时,绝大多数人都会陷入自责和愧疚中,通过主观想象给自己下错误的结论,而不是关注客观事物本身。比如:

在工作中,有时只是出现了一点小问题,可你会想“哎呀,我又犯错误了,只有我才会出现这种低级失误”。

在聊天时,朋友突然变得沉默起来,你立即想到:“哎呀,我又说错话了,只有我才说话不经大脑。”

事后静下心来想一想,谁都可能出现这样的错误,但你却产生不理性的想法。

当我们面对某个事实时并不会马上接受它,而是会通过心理上的“偏见”对事实进行过滤后才开始接受它。大脑中这些与现实不符的认知被称之为认知偏差。

导致产生认知偏差的原因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思考方式:自动化思考,也叫做潜意识。

在我们的意识中,面对眼前发生的事情,会不断产生与事情毫无关系的思考。据说每个人每天会出现700次自动思考,正是因为这种思考,使我们产生了认知偏差,从而陷入认知的误区。

这种认知偏差, 常常会让我们有“我被讨厌了”“大家嘲笑我” “我肯定又会失败”等念头。这一切并非事实,但你却坚信这些都是事实,结果就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走出认知误区,才能踏上自我改变之路

04

那么如何避免“认知偏差”,从行动开始改变自己呢?

下面三点是关于“开始行动”的启示。

一是不要一直沉浸于过去。人类习惯于逃避事实,特别是在事情进展不尽如人意的时候。很多人喜欢说一句话:“如果开始……”,这种后悔和懊恼对心灵的影响很大。因为,过去的事已成定局,你再烦恼也没用。只有牢牢把握现在,未来才会更加灿烂。

二是不要过分关注做不到的事。很多人害怕失败,所以在采取行动之前犹豫不决,宁肯在行动前找许多方法,也不愿意立即开始行动。大多数时候,问题不在于“做不到”,而是“害怕自己做不到”,或者失败了之后,不肯原谅自己,从而陷入深深的自责和担忧。

三是控制导致愤怒的负面情绪。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一切的痛苦的根源,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特别是当我们有负面情绪时,总是喜欢去责怪他人和客观条件,进而更加气愤,甚至开始自怜。

学会正念思考,用意志力控制行为,专注当下,关注事实本身,不被不必要的情绪所困扰,你就会活得更加淡定从容。

所以还是那句话,动起来,才是对平庸生活最有力的抨击。


分享到:


相關文章: